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验性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害与DNA氧化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后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oposterior nucleus of the thalamus,VPN)的继发性损害是否有DNA氧化损伤,并研究抗氧化剂依布硒啉(ebselen,EB)对这种远隔部位损伤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RHRSP),建立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后分为:①假手术组,②模型组,③溶剂组,④抗氧化剂EB10mg.kg-1组,⑤抗氧化剂EB30mg.kg-1组,每组5只大鼠。2周后行肢体运动神经功能评估并取VPN后行尼氏染色,免疫组化检测VPN的8-羟基-2-脱氧马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结果EB10mg.kg-1组和EB30mg.kg-1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假手术组(1.80±0.56,1.72±0.48vs2.28±0.33,P<0.05)。尼氏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同侧VPN细胞形态规整。而梗死同侧VPN神经细胞出现细胞体积变小,胞核固缩,尼氏体退变为萎缩的深色细胞。EB30mg.kg-1组尼氏染色观察到改善作用。溶剂组同侧VPN的8-ohdG阳性细胞数目(0.1mm2)显著增加(146.8±12.1vs108.4±19.2,P<0.05);与溶剂组相比,EB10mg.kg-1组和EB30mg.kg-1组阳性细胞数目显著下降(123.6±14.7,123.4±17.4vs146.8±12.1,P<0.05)。结论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2周,同侧VPN存在DNA氧化性损伤。抗氧化剂EB对VPN的DNA氧化损伤有抑制作用,并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采用三维运动学分析系统定量评价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步态空间-时间参数特征和步行能力,并与统一亨廷顿病等级量表(UHDR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客观评价亨廷顿病患者步态特征的量化指标。 方法:选择可以独立步行10m以上的亨廷顿舞蹈症患者6例为实验组,正常配对健康志愿者6例为对照组,采用远红外线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空间-时间参数检测与分析,实验组还进行UHDRS评分。 结果: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空间-时间参数比较,显示亨廷顿病患者最大步速和步频明显下降,而步时不对称指数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亨廷顿病患者UHDRS评分与步速、步时不对称指数和跨步长相关,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的步态主要表现时间参数异常:步行速度减慢和步频降低为特征的运动徐缓,伴有明显的步时不对称性;UHDRS评分结果与步行能力和步时不对称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90年起应用MRI对脊髓病变进行检查已22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9~71岁。诊断为脊髓前动脉缺血1例,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急性脊髓炎、脊髓血管畸形各2例,椎管内肿瘤10例,椎间盘突出3例。病史<1年13例,1~5年8例,10年l例。X线摄片:14例正常,8例示退行性病变。经手术8例,病理证实脊髓血管畸形2例,椎管内肿瘤5例,1例腰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  相似文献   
4.
35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中,脑血栓形成19例,脑栓塞2例,脑出血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19~25岁。所有病例均无自身免疫疾病,未用免疫抑制剂。选择29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年龄14~75岁,男17例,女12例。方法:大多在起病1周内采用琼脂单向扩散法测定静脉血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2009年4月前已发表的关于双侧STN 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27项临床研究(纳入900例患者).对随访1年病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显示术后单纯STN DBS治疗与术前单纯服药治疗两种方案对UPDRSⅢ以及震颤.强卣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TN-DBS治疗对UP-DRSⅡ、步态、运动迟缓改善不如术前服药(P<0.01);术后STN-DBS联合药物治疗对UPDRSⅡ、UPDRSⅢ以及震颤、强直、姿势稳定性的改善比术前服药治疗好(P<0.05),对运动迟缓、步态.联合治疗与术前药物治疗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STN-DBS副作用方面,手术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3.7%)及死亡串(0.7%)等风险较低;较常见的为刺激导致的短暂的副作用:体重增加(18.8%)、构音障碍(14.9%)、睁眼困难(5.7%)、抑郁(8.2%)及智能减退(4.0%),大部分可经调节刺激参数后改善.结论 STN-DBS联台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并减少治疗药物的剂量以及药物所致的副作用;STN-DBS副作用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1资料 患者男性,59岁,报社编辑,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3年,言语不清2年,左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4个月."于2007年8月入院.患者于2004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乏力,行走拖步.  相似文献   
7.
局灶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局灶性脑梗死的治疗时间窗并非是固定的、统一的,而是一个个体化的、动态的过程。其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侧支循环、血压、卒中类型、年龄和并发症等。在治疗中,把具体患者的治疗时窗个体化,针对缺血病理生理各个环节综合治疗将给脑梗死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8.
腹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150例疗效观察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蝮蛇抗栓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我们用其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150例,并探讨其机理,对其中5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液TXB2、6-酮及血栓弹力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1.治疗组150例中男73例,女77例,年龄在38~80岁,平均64岁。采用吉林辉南制药厂生产的蝮蛇抗栓酶,0.5u~0.75u/d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用前先行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检查,血小板>60×10 9/L,纤维蛋白原>2g/L,皮试阴性后使用。对照组150例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45~75岁,平均57岁,丹参12ml/d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丁苯酞抗缺血性脑损害的细胞作用靶点.方法 培养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及神经元,将2种细胞联合培养或将BMECs培养液预处理神经元后,予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OGD),计算神经元存活率,观察丁苯酞对其影响.结果 丁苯酞不能直接提高神经元OGD损伤后的存活率,但能提高其中缺氧预处理及联合培养组的神经元OGD损伤后的存活率(P<0.05).结论 丁苯酞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依赖于BMECs的正常功能,提示其脑保护的直接细胞靶点是BMECs.  相似文献   
10.
妊娠诱发皮质醇增多症,国内未见报道。国外所报道的少数病例中,多表现为妊娠期诱发加重,产后自发缓解。但是最近我院遇见1例(2胎)与文献报道迥然不同,表现为2次妊娠期正常,产后诱发加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因进行性肥胖1 4/12年于1982年8月2日首次入院。患者于1981年6月足月顺产一女婴(现健在)后开始发胖,一年内体重由51kg激增到75kg。伴有头晕、乏力、食欲亢进、闭经等症。查体:身高160cm,体重75kg(超标准体重40%),BP21.3/14.7kPa(160/110mmHg),多血质,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腋前、腹壁、下肢有大片紫纹。心肺正常。腹壁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