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丁俊宏 《求医问药》2014,(21):257-258
目的:探讨分析用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所致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高血压所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42例患者均使用微创穿刺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这些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2%,其置管引流的时间均为3~7天,血肿消除率为35%~78%,没有1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结论:用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所致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清除患者的颅内血肿。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前白蛋白(PA)水平、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入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资料,其中43例患者接受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硬通道微创治疗(内镜组),余40例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开颅组)。对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的血清NSE、P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开颅组相比,内镜组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少,血肿清除率较高,ICU入住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04、8.332、10.222、9.180,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7 d血清NSE、NIHSS评分明显降低(t=28.137、19.333、30.472、16.683,P<0.05),且内镜组术后7 d的血清NSE及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5、10.113,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7 d血清PA明显升高(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及相关参数与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37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成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ICP、平均压力反应指数(PRx)、Dicp20及平均颅内压波幅(mean ICP wave amplitude,MWA)值的差异。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平均ICP、平均PRx、Dicp20及平均MWA值圴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结论 平均ICP、平均PRx、Dicp20及平均MWA与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其数值低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近4年手术治疗的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例117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7例17—70岁年龄段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患者有44例恢复良好,总的恢复良好率为37.6%,死亡57例(48.7%)。其中,25例61~70岁年龄段患者中,恢复良好仅5例(20.0%),手术前双侧瞳孔散大的脑疝患者预后良好率仅为6.0%。结论有适应症的外伤性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应尽早手术;老年患者以及手术前双瞳散大的脑疝患者预后差,少数恢复良好者仅见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微创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术式.方法 基底节区HICH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锥颅穿刺引流液化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大骨辩开颅血肿清除术,追踪随访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周病死率、6个月病死率分别为10.26%、12.82%,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在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术,是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相关参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均植入颅内压监测探头,术后均行有创动脉血压、ICP监测,采用NEUMATIC信息收集与科研系统采集ICP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平均颅内压波幅(mean wave amplitude,MWA)等,压力反应指数(pressure reactivity indexpressure reactivity index,PRx)及颅内压波幅与动脉压波幅相关系数(ICP?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wave amplitude correlation,IAAC),选取1 h为时间节段连续计算相应的平均MWA及PRx,再分别计算出MWA>5 mmHg/h、平均PRx>0.25所占的百分比及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平均IAAC。根据出院后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不良(GOS Ⅰ~Ⅲ级)和预后良好(GOS Ⅳ、Ⅴ级),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预后不良组平均IAAC数值、平均PRx>0.25出现的百分比、MWA>5 mmHg/h出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MWA>5 mmHg/h提示异常,其持续时间越长,出现频率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MWV、平均PRx及平均IAAC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数值越高,患者预后越差;MWA>5 mmHg/h持续时间越长,出现越频繁,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证据。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折麦布。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功能、颈动脉斑块、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斑块数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脑外伤开颅术后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和非感染组50例,比较2组颅内感染情况、GCS评分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颅内压监测放置探头部位(χ~2=5.862,P=0.020)、脑脊液漏(χ~2=12.784,P=0.062)、手术时间(t=2.12,P=0.049)、切口类型(χ~2=4.098,P=0.068)、内置颅内压监测探头留置时间(t=2.96,P=0.01)、切口引流管留置颅内时间(t=4.08,P=0.01)是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颅内压监测探头的留置时间、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脊液漏、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及颅内压探头留置时间延长是颅脑外伤术后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CSF中tau及Aβ42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本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收入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清及CSF中tau蛋白及Aβ42的表达水平检测,分析其与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试验A组和B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CSF中tau蛋白水平和Aβ42水平显著升高。不同时间GCS A组患者血清及CSF中tau蛋白水平和Aβ42水平显著高于GCS B组(P<0.05)。与GCS A组相比,GCS B组GOS评分为1~3分的患者比例显著降低,GOS评分为4~5分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0.05)。结论 tau蛋白水平、Aβ42表达水平与颅脑损伤密切相关,可作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而且Aβ42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