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0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的霍乱杀弧菌抗体水平和对霍乱的免疫状态,并探讨补体溶菌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补体溶菌试验方法检测不同人群杀弧菌抗体水平,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补体溶菌试验与常规分离培养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确诊病人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当地健康人群(P〈0.001);补体溶菌试验方法与常规分离培养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体溶菌试验法在基层霍乱检测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霍乱的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随访并无固定时限和标准,许多影响结直肠肿瘤随访的高危因素未被重视。本综述通过阐述和总结结直肠肿瘤的相关高危因素,以综合制定更加完善的随访体系,这将有利于肠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个体化随访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家庭用药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广东省建立药品销售监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等距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越秀区4所学校各3个班级的学生家长和街头拦截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家庭储备药物及购药动机、用药习惯、购药费用来源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家庭是否储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670户家庭,调查对象中女性占69.25%(464/670),以40—59岁人群为主,占50.60%(339/670),家庭月总收入在4000—7999元的比例最大,为26.12%(175/670),无≤5岁儿童且无/〉60岁老人的家庭占42.69%(286/670)。49.85%(334/670)和58.06%(389/670)的家庭分别在“发热、咳嗽”和“腹痛、腹泻”选择到药店买药自我医疗。在117户有≤5岁儿童的家庭中,当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选择到药店购药仅占13.68%(16/117)和7.69%(9/117),而到医院就诊的家庭分别占84.62%(99/117)和90.60%(106/117)。被调查家庭储药比例为90.45%(606/670),家庭常备药品中,感冒药、腹痛腹泻类药物储备比例分别为91.91%(557/606)和59.74%(362/6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无≤5岁儿童和≥60岁老人的家庭来说,家庭中只有/〉60岁老人(OR=0.339)、只有≤5岁小孩(OR=0.061)以及前两者均有(OR=0.056)的家庭其储药意愿降低;相对于无慢性病人的家庭,有慢性病人的家庭其储药可能性增加(OR=6.093);相对于低收入的家庭,月收入高的家庭其储药可能性逐渐增加(OR=2.685~9.772)。结论广州市越秀区被调查居民家庭日常储药比例较高,在出现“发热、咳嗽”和“腹痛、腹泻”症状时到药店购药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4.
灾害是对造成人类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破环性影响事件的统称。根据灾害的起因,又可分为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通常直接引发传染病广泛传播的原生灾害极为罕见,而生物恐怖袭击、生物战剂等引致的灾害则属此类人为原生灾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进行水体标本的检测评价。方法根据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O抗原编码基因rfb序列设计引物,利用SYBRGreen染料,建立同时检测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的RT—PCR方法,对所建立的方法分别进行实验室内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重复性评价。采集河口水标本增菌后进行RT—PCR检测,与分离培养方法比较评价实际应用价值。结果建立了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双重RT—PCR方法,根据扩增产物的溶解温度能有效区分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两种目标片段的扩增;对其他10种弧菌染色体DNA没有扩增;RT—PCR检测524份河口水体标本的增菌液,与常规分离方法相比显示了明显的灵敏性,并且所有常规分离方法阳性标本其荧光PCR检测亦为阳性。结论以O1群和O139群rfb基因为目标检测片段建立的霍乱弧菌RT—PCR方法可用于环境水体样本中霍乱弧菌常规分离前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伤寒沙门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脉冲场凝肢(PFGE)电泳研究广东省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用BionumefiscV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来自广东省6个地区的51株伤寒沙门菌,根据电泳图谱分析,可分为45个PFGE型别,菌株间的相似值在38.27%-100.00%,6个地区间没有同源的菌株,同一个地区不同年份也没有同源的菌株,而同一地区同一年份可出现同源的菌株。结论 PFGE是一种敏感的研究伤寒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5-2006年分离的10株2型猪链球菌菌株的病原学特征,为诊断、治疗和制定今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株菌进行常规方法鉴定及PCR技术检测。结果经血清学分型和生化鉴定,10菌株均为猪链球菌2型,其中9株菌三种基因(菌种基因(16SrRNA)、荚膜多糖编码基因(CPS2J)和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基因(mrp))均阳性,1株菌mrp基因检测阴性。结论广东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由2型猪链球菌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2019年广东省面临的重点传染病疫情风险,并分析风险相关关键要素。方法 收集整理相关信息,采用半定量风险评估和专家会商法对疫情风险进行研判。结果 2019年广东省面临的登革热病例境外输入风险将常年存在,本地疫情可能于5—6月开始出现。人禽流感疫情可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诺如病毒感染发病水平可能高于2017—2018冬春季。季节性流感可能存在冬春季和夏季流行高峰。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可能高于2018年或持平,重症及死亡可能维持较低水平。麻疹疫情可能较2018年小幅增长。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可能较2018年下降。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不排除脊髓灰质炎、疟疾、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病等病例输入以及输入引起本地传播的可能。结论 2019年广东省应特别关注登革热疫情,重点关注人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需要关注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以及基孔肯雅热等输入性传染病相关疫情。  相似文献   
9.
1992年在印度和孟加拉湾沿岸城市,首次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所致的典型霍乱样腹泻爆发流行,这种新菌型有产生霍乱毒素(CT)的能力,所致的腹泻在临床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孤菌引起的霍乱不能区别,病原菌不与O1群霍乱血清凝集,也不与非O1群霍乱血清(138个型)凝集,国际细菌学专家将其命名为霍乱弧菌O139血清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广东省既往病毒性脑炎发病的本底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 2012年6月,对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茂名、梅州、汕头市辖区内的所有县(区)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共141间医疗机构开展2009-2011年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情况回顾调查。结果调查的141间医疗机构有93间医疗机构共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7 259例,死亡227例,总的病死率为3.13%。2009-2011年7个市发病率的中位数分别为4.89/10万、5.14/10万和4.75/10万。病例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7月;病例主要分布在15岁以下儿童,占57.60%(4 181/7 259),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57.12%(2 388/4 181)。死亡病例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6.21%(173/227)。208例为明确病原体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2.87%(208/7 259);其中,前三位的病原体分别为肠道病毒、EB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结论广东省病毒性脑炎有春夏季流行高峰,高发人群及病死率高的人群均为15岁以下儿童,建议在全省设置哨点医院,重点开展1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脑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