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8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22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778篇
预防医学   39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07篇
  2篇
中国医学   158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中医"寒湿疫"范畴,其病机演变大致遵循伤寒六经传变规律,病位首在肺卫,继犯肺气、少阳三焦,并随着正气、脾胃虚损而内陷太阴、少阴。《伤寒杂病论》主要针对寒湿立法,在新冠肺炎的诊治中可以合理使用经方。邪在肺卫,当重视宣散,根据兼证不同选择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葛根汤等;邪入气分,应调畅气机,分别选用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栀子豉汤、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等;疫毒内陷,要重视脾胃,随证选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桂枝人参汤合人参败毒散、理中丸合藿香正气散等;疾病向愈,宜肺脾同调,以炙甘草汤、桂枝汤加黄芪合六君子汤加减。附验案4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祛寒逐风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膝骨关节炎风寒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关节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膝骨关节炎风寒痹阻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祛寒逐风合剂,每次50m L,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压痛指数、中医症状评分,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骨钙素、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对2组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42/47),对照组为74.47%(35/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WOMAC评分、VAS评分、压痛指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WOMAC评分、VAS评分、压痛指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VEGF、TRACP-5b水平明显下降,骨钙素、BALP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IL-1β、IL-6、TNF-α、VEGF、TRACP-5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骨钙素、BA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祛寒逐风合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风寒痹阻证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关节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3.
郭娜 《陕西中医》2020,(4):465-467
目的:观察汗法治疗阴寒凝滞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阴寒凝滞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扩冠、降低心肌耗氧量等西医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汗法治疗(寒痉汤),疗程均为4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心绞痛及心电图),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心绞痛积分、及血浆CRP、ET-1和NO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积分均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硝酸甘油用量评分与心绞痛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积分均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CRP、ET-1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汗法治疗可显著缓解阴寒凝滞型UAP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NO表达,下调血浆CRP、E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致病特点,属中医"疫病"范畴。我国传统医学在抗疫防疫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三虚"致疫理论提出了疫病发生的三大条件。本文基于"三虚"致疫理论浅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条件,提出注重运气、调理脏腑阴阳、避其毒气、三因制宜抗"三虚"以防治疫病。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及临床实践思考,立足于"湿疫"理论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治疗方药。认为新冠肺炎乃湿毒疫邪所致,其病机特点为内外病邪相引,合而致病;本病除遵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外,同时也表现出三焦传变的过程。同时,通过归纳梳理相关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湿疫的证治方药,为新冠肺炎的中医诊治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患者治愈出院后,又该如何通过药膳来调理饮食呢?早在明代,名医吴又可就著有《温疫论》,认为瘟疫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痈气致病,对人体脏腑经络均有损伤。疫病康复期的药膳调理,也需辨证调治。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面对这一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该文基于《温疫论》理论,从临床实际出发,对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传变以及辨证论治进行了解析。根据此次疫情的特点,新冠肺炎的病因为感受"戾气",病机为疫毒遏湿,其传变遵循《温疫论》"表里九传"规律,可分为顺传与逆传,病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阶段性。初期邪伏膜原、疫毒遏湿,应开达膜原、祛湿化浊、宣透疏利;中期病邪可顺传于表,此时应当使用辛凉解表之剂,通过战汗透邪,使邪随汗出,若湿毒入里化热,致肺络受损,腑气不通,里实热结,当通腑泻热,攻下逐邪,给邪以出路;若失治、误治、病邪太过,可致病邪内陷心包,造成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内闭外脱的危重表现,治疗上注意攻补兼施,开闭固脱;恢复期,由于余邪未尽,且热病易伤阴耗气,治疗上不仅要预防余邪反复,更要滋阴补血,恢复正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吴又可提出"祛邪为第一要义、忌妄汗下法、顾护脾胃"三大法则。《温疫论》对"瘟疫"的病因病机、传变和辨证施治有着系统的认识,为后代战胜历次瘟疫提供了宝贵经验,这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现有文献,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现状及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结果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病毒的传播情况已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结论冠状病毒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采用合理的方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加强个人防护,及时隔离传染源,可有效控制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9.
膜腠三焦遍布全身,广阔无垠,既是气津的通道又是病邪入出的途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大部分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有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以腹泻为首要症状。笔者认为此次感染的2019-nCoV肺炎属于瘟疫范畴,以寒湿疫居多,少数表现为湿热毒疫;病位多在肺脾肾三焦。本文主要论述寒湿疫,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可分四个阶段辨治:初期、进展期、重症期、恢复期。治则治法以通为用,宣邪、温化寒湿,佐以固肾祛邪,把住初期、中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治全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使临床医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医各家对新冠肺炎的认识,我们将各医家对COVID-19的相关论述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分析。发现各医家均认为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其病因为疫戾之气,但因各医家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不同,所诊治患者体质及病程阶段各异,故对于疫戾性质从寒湿、湿毒、湿热、温热、湿燥论者各异,总以湿毒和寒湿为主;治则以祛邪为第一要义,同时亦需全程顾护正气;分期分型辨证论治结合整体论治,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共同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