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6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及临床实践思考,立足于"湿疫"理论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治疗方药。认为新冠肺炎乃湿毒疫邪所致,其病机特点为内外病邪相引,合而致病;本病除遵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外,同时也表现出三焦传变的过程。同时,通过归纳梳理相关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湿疫的证治方药,为新冠肺炎的中医诊治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氢氯吡格雷口服进行治疗对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观察组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运动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洼田饮水试验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IHSS评分较低,ADL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Ⅱ级、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氢氯吡格雷口服进行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前瞻性综合性护理对便秘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糖尿病患者9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前瞻性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2.22%,参照组为20.00%,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以及排便时相关不适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22%也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瞻性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便秘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公开发表在网络和数据库的有关中医药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文献进行方、药、证的可视化分析,客观全面的对COVID-19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探讨,为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选用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纳入文献中的用药情况进行数据拆分、整理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高质量数据的主要期刊来源是核心期刊《中医杂志》;新冠临床用方以解表清热剂、开窍补益剂、辟秽祛湿剂为主;临床用药以解表药、清热解毒药、化湿祛痰药以及补益药为主;临床治病思路以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为指导;临床常见证型为湿、热、寒、毒相关证型;重视新冠前期预防以及后期恢复调养;治疗过程用药考究,注重养阴与祛邪并进。结论 新冠的中医临床诊治考病全面,并注重养阴与祛邪并进,可为官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背景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之下,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机构养老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报道,很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营养不合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目的 通过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科医师营养教育及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7家养老机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老年人抑郁量表(GD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258例老年人中,存在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老年人共计75例(29.1%)。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的老年人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2.349(1.070,5.156)〕、BMI〔OR(95%CI)=0.092(0.036,0.23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95%CI)=0.208(0.083,0.522)〕、日常活动能力〔OR(95%CI)=10.214(3.099,33.669)〕、患病种数〔OR(95%CI)=2.682(1.248,5.763)〕及精神状态〔OR(95%CI)=4.822(2.005,11.600)〕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地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健康威胁,高龄、低BMI、抑郁、合并多种疾病、日常活动能力低下及无医保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老年人加强个性化营养教育和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前仍缺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治疗效明确的临床证据。本文针对新冠肺炎,从医学伦理、研究领域、研究方案、随机对照设计、真实世界研究、临床试验协作等方面探讨进一步开展相关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思路与建议,以期为循证医学提供可靠的最佳证据。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男,51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20d"于2018-03-12入院。20d前感冒后出现四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偶有头晕,无视物成双,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症状。就诊于当地中医院,血电解质检查提示低钠血症,予口服补钠治疗,具体诊治方案不详,低钠血症稍好转,住院1周后出院。患者四肢麻木、无力未见好转,在家休息10余天四肢麻木、无力仍无好转,遂就诊作者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黄酸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 gamma,RARG)对胃癌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在线数据库中胃癌和正常胃组织的RARG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性;利用过表达质粒转染和RNA干扰技术,在体外促进和抑制胃癌细胞中RARG的表达,并采用MTT和Transwell实验检测RARG对胃癌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和TOP/FOP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RARG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利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检测RARG与β-catenin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过表达RARG能够增强胃癌细胞SGC7901的活力和迁移能力(P0.05),敲减RARG能够减弱胃癌细胞MGC-803的活力和迁移能力(P0.05)。同时,过表达RARG能够增加β-catenin、c-Myc、cyclin D1、Twist和Snail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以及TOP/FOP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P0.05)。另外,RARG与β-catenin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RARG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活力和迁移能力,其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癌基因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照观察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例自身免疫性患者 ,原发病为原发性小血管炎 6例、抗肾小球基膜抗体肾炎 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3例 ,非随机分为免疫吸附组 7例和血浆置换组 7例。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程、血红蛋白、血肌酐、低分子肝素用量、激素和环磷酰胺用量、肾穿刺肾小球新月体百分比 (% )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保持平稳。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NCA -MPO、抗 -GBM、抗ds -DNA均下降 ,但仅有免疫吸附组治疗后ANCA -MPO的下降有极显著差异 (5 4 .34± 31.73vs 87.96± 4 6 .6 7,P =0 .0 0 3)。血浆置换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异常 ,治疗中血钾、磷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降低 ,1例患者术中出现寒战 ,经处理后好转。患者经治疗后 ,3例好转 ,4例死亡 ,死亡率为 5 7.1% ;免疫吸附组治疗中凝血功能、电解质和血糖保持稳定 ,未出现不良反应 ,经治疗后 ,7例患者均好转。结论 :免疫吸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优于血浆置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患者全身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44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72例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72例在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麻醉前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分别记录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和麻醉前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并于术后对术者进行有关麻醉效果情况的调查。结果:心理干预组麻醉前的心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心理干预是提高全身麻醉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