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广大中医学者提出了诸多的观点。新冠肺炎依据其病性的寒热和兼杂之邪,分属于寒湿疫、湿温疫、湿毒疫、湿毒夹燥疫等,其病因以“湿邪”为主,常兼夹寒、热、燥之邪,分别有温湿疫邪、寒湿疫邪、疫邪夹燥等,其辨证多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膜原理论辨证,并结合三因制宜等。新冠肺炎证候多变,但其病因病机符合中医“疫病”的规律,其病位主在肺,多累及脾胃,以湿邪为主的病理特点贯穿疾病的始终,以“湿、毒、寒、热、燥、瘀、虚”为证素要点,可按照预防、治疗、恢复3个阶段采取辨证论治。该文从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名、病因及辨证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完善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人群普遍易感性传染病,自2019年12月以来,快速蔓延至全国甚至境外多个国家。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属中医之“疫病”,因感“疫戾”之气而致病,可用 “三焦辩证”论治。邪入上焦,则升邪解毒;次传中焦,需疏邪解毒;末传下焦,以决邪解毒。以祛邪逐秽为要,用三焦辩证,循化湿祛痰之旨,行宣上、畅中、渗下之法,疗今之疫难。  相似文献   

3.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发病特征及主要临床表现,通过分析目前报道的临床病例资料,提出从三焦论治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属中医“瘟疫”的范畴,病位主要在肺,可涉及脾、胃、肝、肾、三焦等脏腑。病机为三焦气化失常,寒湿痰毒瘀滋生,枢机不利,气机升降不相顺接,邪无所出而发病。因此,疏调三焦,畅达气机,使邪有出路为治疗关键,从三焦论治新冠肺炎,或可为临床提供新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4.
吕文亮 《世界中医药》2020,15(2):125-128
基于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进行解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NCP)是急性传染病,大部分患者初期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该病属于疫病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属于中医的疫毒,可称之为湿热疫毒。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本病是时疫流行的疾病,需要与当令的"四时温病"病证相鉴别。立足点要针对"湿热疫毒"的病理表现及特点,离开了"湿热疫毒"就离开了主要病因。因此,早期虽然有寒湿阻滞,但寒湿化热是常态,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住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该指南从广泛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利用中医药促进患者康复几个方面在第一版基础上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本文例举从“寒湿疫”角度论治新冠肺炎验案3则;结合其临床特征、发病时间和气候特点,笔者认为其病因为寒湿裹挟疫戾之气侵袭人体,病位主要在肺脾,以袭表闭肺困脾为主要证候演变;因临床观察到痰湿壅塞之象尤重,故在辛温宣肺的基础上,强调利湿化痰之法,使邪无所恋而助邪外出,邪去则正安;故以麻黄类方辛温宣肺之性作为组方思路,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验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近百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经验,探析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法方药。根据此次疾病特点,结合上海地区的气候、居民体质的特点,认为新冠肺炎当属中医"湿瘟"范畴;病因乃湿毒疫邪侵袭,病位主要在肺,弥漫膜原、三焦;病机关键在于湿毒疫邪侵袭犯肺、郁而化热,湿毒、郁热搏结,弥漫膜原、三焦,化燥伤津、耗气伤阴,部分重症患者可深入营血分、热陷心包。本病治疗当以"祛邪"为第一要义、疏利透达为关键治法,以尽早使湿毒之邪有出路。早期当化湿解秽、宣透疏利,若湿毒郁而化热当兼清郁热,若化燥伤津当顾护津液;中期当清肺泻热、宣肺通腑、透达膜原、疏通三焦,着眼于祛湿毒、清热毒、化瘀毒,及时截断病势、顾护阴津;危重期当及时提供重症支持治疗,以及开闭固脱之方药;恢复期当注意清彻余邪、益气养阴、瘥后防护。中医药干预本病重在尽早(初、中期)祛除毒邪,截断病势,改善患者症状,帮助恢复期调护。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极强,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根据其临床特点应归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本文从中医温病理论入手,结合临床病例特点,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特征及辨治进行探讨。认为其具有湿热疫邪伏于膜原的特征,病位主要在肺,易累及脾胃,少数逆传心包;初期主要表现为邪犯肺卫,中期分为邪伏膜原、邪热壅肺、肺热脾湿,危重期包括邪毒闭肺及阴竭阳脱,恢复期则是气阴亏虚、余邪留恋;治疗上应权衡湿热多寡并依照各期特点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大部分患者以身热不扬、咳嗽、乏力、纳差、舌苔厚腻为主要症状,根据采集的四诊信息,审症求因,研判核心病机,认为2019-nCoV肺炎属于瘟疫范畴,主要病性为湿毒,可称之为湿毒疫。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本病需要与当令的时行感冒、风温、冬温等病证相鉴别。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可分四个阶段辨治:早期、进展期、极期(危重期)、恢复期。大部分病例以早期、进展期为主,为本病的顺传(正局),极度乏力、喘憋、咯血等症状提示病情将逆传加重,肺之化源绝而喘脱,为本病的逆传和变局。治则治法拟为辟秽化浊,以祛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宣畅气机为主,抓住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及临床实践思考,立足于"湿疫"理论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治疗方药。认为新冠肺炎乃湿毒疫邪所致,其病机特点为内外病邪相引,合而致病;本病除遵循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外,同时也表现出三焦传变的过程。同时,通过归纳梳理相关中医经典著作中关于湿疫的证治方药,为新冠肺炎的中医诊治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中医"寒湿疫"范畴,其病机演变大致遵循伤寒六经传变规律,病位首在肺卫,继犯肺气、少阳三焦,并随着正气、脾胃虚损而内陷太阴、少阴。《伤寒杂病论》主要针对寒湿立法,在新冠肺炎的诊治中可以合理使用经方。邪在肺卫,当重视宣散,根据兼证不同选择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葛根汤等;邪入气分,应调畅气机,分别选用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栀子豉汤、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等;疫毒内陷,要重视脾胃,随证选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桂枝人参汤合人参败毒散、理中丸合藿香正气散等;疾病向愈,宜肺脾同调,以炙甘草汤、桂枝汤加黄芪合六君子汤加减。附验案4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属中医学疫病范畴,具有"湿"的特点,核心病机为湿疫内蕴,主要病位在肺、脾,山东地域与时令特点导致患者易感受寒邪、燥邪。治疗当分为初期、中期、极期与缓解期四期进行辨证论治,治法以化湿、辟秽、解毒为主,并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温阳益气等法处理兼证,最终达到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分析前期接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表现,总结其发病特点为以寒湿疫为主,并夹有燥邪。结合随访调查情况,发现恢复期患者的临证特点为客观指标无异常但自觉症状明显,且心理问题突出;其病机变化、证候表现与前期病机密切相关,主要存在虚、热、燥、寒、湿、瘀、毒等多种病机演变,核心为正虚邪恋。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同时谨守病机,随证治之,无论邪气从寒化或从热化,都应注重补益肺脾,并根据其邪气偏盛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治法,重视患者心理支持和干预。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3.
唐可伟  朱娣  赵爱萍 《新中医》2023,55(20):196-199
正文: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人体感染2019-nCoV 后多以呼吸系统症状较为突出。笔者临证发现部分患者在2019-nCoV 核酸或抗原转阴后仍可遗留诸多症状。由于患者体质不同,病位不一,临床表现千奇百怪,如病在手少阳三焦经或足少阳胆经经络循行部位,或在半表半里,或呈阵发性发作,或见干呕,多为病在少阳,如伴舌质不红,脉弦者,属少阳风寒偏表证,治疗以柴胡剂为主,可取得良效。现介绍运用柴胡剂从少阳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医案3 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重庆市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新冠肺炎的诊疗规律。方法:收集重庆市682人次的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病案,借助中医传承工作站和ROST CM挖掘系统从症、病、证、方、药,以及症——证、病——证、证——方等多层次分析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规律。结果:频率前五位分别如下:恶寒、干咳、白痰、小便黄、纳差等症状,疫病、咳嗽、发热、寒湿疫、冬温等疾病,肺脾气虚、寒疫闭肺、疫毒闭肺、湿邪中阻、邪热雍肺等证型,麻杏石甘汤、藿朴透邪汤、香砂六君子汤、麻杏苡甘汤、一加减正气散等方剂,甘草、茯苓、陈皮、白术、半夏等中药。症——证分析发现肺系症状与寒疫、疫毒闭肺,邪热壅肺等相关,病——证分析提示疫病与寒疫闭肺、疫毒闭肺、湿邪中阻等相关,证-方分析发现邪热壅肺、燥疫伤肺与麻杏石甘汤等相关。结论:重庆新冠肺炎符合寒湿疫特点,患者多肺脾气虚,戾气从鼻而入,寒湿郁肺,郁而化热,致邪热壅肺或疫毒闭肺,以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为主治疗;从口而入,寒湿伤脾,湿邪中阻,以藿朴透邪汤、一加减正气散为主治疗;正虚邪退以香砂六君子汤论治。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医疫病学历代文献对"温疫""寒疫""湿疫"的相关论述,结合目前已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相关研究,探讨本次新冠肺炎的疾病属性。从季节和气候特点、病毒特性、临床症状、方药验证等方面分析,认为本次新冠肺炎更符合寒疫特征,在新冠肺炎病因之"燥""湿"关系中,"燥"邪居于主要地位;同时提出本病可分为两个阶段,2019年11—12月属于寒燥疫,2020年1月及以后属于寒湿疫。  相似文献   

16.
刁雅静 《河南中医》2020,40(6):827-83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病因为感受寒湿疫毒邪气,病机为阳虚阴盛,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符合中医痰饮病特点。痰饮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补虚与泻实兼顾,在温阳以治其本的同时,祛邪外出。饮邪在表者,以辛温药开腠理,发其汗;饮邪在里者,根据邪实盛衰,采用温阳行气或攻逐之法消痰利水。新冠肺炎初期,病机为寒饮袭肺伤脾,此期可参照溢饮、痰饮治法,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健脾利湿,采用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加减;中期病机为水饮停肺,饮郁不解,化热壅肺,此期可参照支饮、悬饮治法,宣肺逐饮,通腑泻热,采用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大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厚朴大黄汤加减;危重期病机为饮邪闭肺,邪陷心包,应开窍醒神,益气生津,回阳救逆,采用木防己汤合肾气丸加减;恢复期病机为余饮留于肺脾,宜健脾补肺,行气化饮,采用外台茯苓饮加减。  相似文献   

17.
《国医论坛》2021,36(5):19-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且多身热不扬,无壮热或烦热,部分病例不发热,不伴恶寒,多伴纳差、恶心、便溏等消化道症状,舌质多暗或边尖稍红,舌苔厚腻。湿温病势缠绵难愈,病变脏腑以脾胃为主,病邪可弥漫三焦,初期湿中蕴热、邪遏卫气,中期邪在气分,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不同,湿热化燥可深入营血;后期湿热消除,胃气未醒,脾虚不运为主。新冠肺炎与湿温的临床特征相似。新冠肺炎主要病机是湿热疫毒非时之气犯表困脾。治疗上从脾论治,以清肺排毒汤攻补兼施,升降相因,寒热并用,宣清导浊,共奏健脾化湿之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仝小林院士基于在武汉定点医院、急诊留观、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观察并诊治的病例资料,将本次传染病的病名定为"寒湿疫",并就"寒湿疫"的提出背景、临床特征及病机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以"寒湿疫"理论为基础,制定了适用于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的分期辨治方案,并制定了适用于疑似病例的通用方,以期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有效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于阮诗玮教授编著的《寒湿论治》一书,试从寒湿病的病因、病机、致病特点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与病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特点、四诊信息、诊疗方案以及预后,认为该病主要中医病因为寒湿疫毒,病机主要为寒湿疫毒侵袭肺脾,重者凝闭心肺,甚至内闭外脱、危及生命。同时根据表里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可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分为寒湿疫毒在表、寒湿疫毒闭肺、寒湿疫毒入营入血、恢复期四个阶段。这一思路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檀教授为吉林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专家组组长,吉林省第二批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首席中医防疫专家,于2020年2月17日率领团队入驻雷神山医院。王檀教授结合临床实际,根据己亥(公元2019年)年下半年运气特点,结合武汉这一区域时空环境气化失序的具体表现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症状特点,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归于中医学"疫毒"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腠理、脾胃,后期累及于肾;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疫毒侵袭;发病基础在于易感人群体内环境处于气化顿滞,即肺脾气虚、寒湿偏盛的状态,这也是正气不足的集中表现;病机关键是疫毒与寒湿搏结于肺,机体气化顿滞,肺体用受损,肺络痹阻。病机特点为寒、湿、热、毒、瘀、痹,病程缠绵,寒湿因疫毒迅速湿化、热化,甚至化火成毒,因此需要始终围绕寒湿疫毒进行论治。以救治肺气为基本治疗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改善人体内环境,即气化顿滞--肺脾气虚,寒湿内盛的状态,促进疾病快速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