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2016年4月17日由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并被确定为云南省最后一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的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置及后续追踪等相关情况,为云南省到达消除疟疾目标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患者王某某,男,3岁,散居儿童,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龙盆村龙盆一社。父亲是农民,母亲是当地村医,父母表示患儿从出生至今无到过缅甸或本省、本县其他高疟区的流动居住史。因发冷、发热、出汗5 d,于2016年4月15日到盈江县疾控中心就诊,疟原虫抗原快速诊断试剂(RDT)检测阳性,血涂片镜检检出单纯间日疟原虫,经盈江县和德宏州两级镜检复核确认为间日疟。后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和疟原虫核酸(PCR)复核确认为间日疟。在2016年4月18日—2019年12月31日,在疫点处置后开展8次主动病例侦查进行纵向追踪,共血检588人次,未发现阳性。2016年6—9月开展2次媒介调查,未捕获传疟媒介。同时对全省报告的1 032例和外省报告的7例云南籍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审查和复核,均排除本地感染,对全省开展的6 105次各级的消除疟疾工作督导检查,均未发现病例的漏报、瞒报和漏诊现象,抽检复核 5 251张阴性血片,阴性符合率100%。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和《消除疟疾技术方案》病例和疫点分类标准,最终判定该病例为云南省最后一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2019年10月,国家消除疟疾专家组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全国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研讨会,确认该病例为中国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2.
采用BED HIV-1捕获酶联法(BED Capture EIA,BED-CEIA)可区别近期感染与既往感染以估算新近感染率。云南省德宏州对2010—2011年新报告HIV感染者进行了BED-CEIA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斌 《中外医疗》2009,28(1):146-146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的试剂盒,各产品质量差异很大,因此,选择试剂盒的同时应对其使用的微孔板质量进行评估对照,比较,认证。另外所测标本中内源性干扰物[类风湿因子(RF)、黄疸等]、外源性干扰物(因样品采集,储存,处理不当造成的样品溶血,被细菌污染,标本凝集不全)对结果的影响。也是造成结果假阳性、假阴性主要原因,应在检测中尽量避免。同时应加强检验人员自身的责任心和业务操作能力,尽量减少在加样、洗板、温育、判断结果中的人为误差。使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中的非物异性显色降到最低,使所测结果尽量达到更加准确、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德宏州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方法 2005年11月始在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建立前瞻性队列,每6个月随访,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检测.结果 至2008年6月底共纳入研究对象790人,随访观察702人,2006-2008年随访期间发病密度为2.58/100人年,各年度发病密度分别为2.22/100人年、2.95/100人年、2.74/100人年.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发病风险有关的因素有:居住于盈江县[风险比(HR)=4.37,95%CI:1.48~12.90,P=0.008 ]、有吸毒史(HR=3.49,95%CI:1.09~11.18,P=0.035)以及配偶(指感染者)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HR=3.60,95%CI:1.41~9.16,P=0.007).结论 德宏州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较高,针对某些地区以及本人有吸毒史、或其HIV阳性配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配偶仍需加强HIV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云南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海洛因成瘾者入组治疗病人一年中前三个季度内维持治疗现状。方法:对云南五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MMT)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入组治疗的病人在2008年4月至2008年12月之间信息包括进分析中。分析时将调查期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3个月。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哪些因素影响病人是否去门诊。在总的治疗阶段中病人去门诊的平均天数是61天。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比第一阶段明显减少(OR=0.44和0.30,95%CI=0.40-0.49和0.26-0.34)。决定病人是否去门诊治疗的因素有未婚(OR=0.63,95%CI=0.49-0.82),个体户(OR=0.18,95%CI=0.1-0.28),共用针具史(OR=0.67,95%CI=0.48-0.92),戒毒史(OR=1.59,95%CI=1.09-2.33)。结论:海洛因成瘾者没有按要求定期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且随着入组治疗时间越长,他们按要求参加治疗的时间显著减少。提示使用额外的干预措施可能会有助于病人坚持这个长期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参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死亡情况,为研究感染者的死亡及提高其生存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924例HIV/AIDS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924例HIV/AIDS患者有52例退出,81例死亡。发现近50%(40例)的死亡时间是发生在刚开始治疗的当年内,有36%(29例)的死亡时间是在治疗后的一年内,病死率为9.3%,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HIV/AIDS患者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上游疟疾疫源地的流行特征,为出入境流动人员疟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设在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的疟疾诊疗点上报的疟疾联防报表中的疟疾病例数计算发病率,并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对不同疫点的疟疾流行情况、传染源种类、媒介蚊虫形态特征,村民的生产、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卫生服务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11月30日的疟疾发病率为513.01/万,流行病原以恶性疟为主,占疟疾病例总数的75.30%(1067/1417),间日疟占23.85%(338/1417),三日疟占0.14%(2/1417),混合感染占0.71%(10/1417);疟疾疫源地按流行程度分为高、中、低3类疫点村,高疫点村(克章村)距中缅边境线直线距离24.30km,中疫点村(卖沙坝村)距边境线10.20km,低疫点村(扎图广村)距边境线0.50km,其中高疫点村的疟疾带虫发病率高达14.14%(28/198),以恶性疟为主要病原,占67.86%(19/28),是重症疟疾的主要病原;在边境森林地带发现的大劣按蚊是野外作业者感染疟疾的高效媒介;从云南省元江县到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的21例务工者的疟疾患病率及恶性疟比例均为100%,是出境务工人员感染疟疾的典型案例;当地村民的防蚊意识和求医条件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为中缅边境务工人员感染疟疾的主要疫源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1989-2011年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德宏州1989-2011年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本地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死产相关信息,计算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同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3006例H1V感染者纳入分析,男性占73.2%,农民占79.1%,48.%已婚有配偶,少数民族占64.5%,68.7%为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研究对象累计观察55962.30人年,死4648人,死亡率为8.31/100人年。死亡率在1990--2004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5年起开始持续下降。研究对象白报告发现HIV感染至观察期末的平均生存时间为9.48年,其中,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6.65年,而从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7.67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以及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社会人口学因素显著影响HIV感染者的死亡和生存状态。结论包括抗病毒治疗在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降低r德宏州HIV感染者的死亡率,今后仍需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并针对HIV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加强分类管理和随访,以减少HIV感染者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90 d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德宏州2004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年满16周岁且在治疗后90 d内至少有一次随访记录的全部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 0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35.8±9.9)岁,61.2%是男性,55.4%为少数民族,已婚或同居者占71.4%,55.0%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75.1%职业为农民;感染途径以经异性性传播为主,占67.0%;主要治疗方案为司他夫定(d4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53.9%)和齐多夫定(AZT)+3TC+NVP(33.4%)。基线评估时相关实验室指标无异常的患者在治疗开始后90 d内,药物不良反应以转氨酶升高(49.0%)、白细胞减少(32.0%)、贫血(23.6%)、消化系统症状(25.8%)和皮疹(10.6%)为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较长者、少数民族患者、使用含AZT或依非韦伦(EFV)的治疗方案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患者贫血发生率较高;而女性、年龄较长者、汉族、使用含AZT或NVP的治疗方案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患者较易发生白细胞减少;男性、年龄长者、文化程度较低者、使用含d4T的治疗方案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的患者转氨酶升高发生率较高。结论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90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人口学特征、基线免疫状态和用药方案有关。临床医生应针对患者特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应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盈江县静脉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为下阶段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2009年和2010年各100名静脉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了解较好,8个问题均回答正确者占68.0%;2010年最近一个月的共用针具率为17.5%,最近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46.O%,最近一个月静脉吸毒共用针具行为且性行为时没有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占11%;13.5%的调查对象接受过所有6项针对一般人群的服务。[结论]2010年采取的干预措施是十分有效的,需要继续加强推广这些措施,同时扩大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安全套发放服务的宣传力度和覆盖面,并重视重点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