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6):1518-1520
[目的]探讨冲压(die-punch)骨折块在手术治疗尺骨鹰嘴粉碎骨折中对于解剖复位滑车切迹及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32例手术治疗的尺骨鹰嘴粉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X线片/CT扫描确认患者是否存在冲压骨折块。32例患者中20例存在冲压骨折块。[结果] 20例患者中16例行后路接骨板治疗,4例予8字形张力带钢丝固定。术后随访12~22个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00%。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3例),浅表感染(1例)和异位骨化(1例)。[结论]此类骨折中众多患者均存在冲压骨折块。解除冲压骨折块的嵌压及解剖复位是滑车切迹解剖复位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近4年深圳市宝安区772例道路交通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市区交通伤预防、安全宣教及科学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深圳市交警处理的交通伤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近4年772例交通事故后24小时内致死患者发生的时间分布情况(年份、月份、日期及发生时间等);空间分布情况(发生路口路段、道路类型等);交通伤患者死亡情况(死亡患者类型、受伤类型等)。结果2011~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伤24小时内致死患者772例,呈逐年递减趋势,其中2011年276例、2012年183例、2013年174例、2014年139例;交通伤致死患者中男594例,女178例,男女比例为3.32:1;交通伤致死患者中<18岁91例,18~40岁376例,41~65岁271例,>65岁34例;交通伤致死患者中主因颅脑损伤致死患者613例(79.4%),主因胸腹脏器损伤致死患者133例(17.2%),主因失血性休克26例(3.4%);交通伤致死患者中行人158例(20.5%),自行车骑乘人员252例(32.6%),摩托车驾驶人员133例(17.2%),机动车驾驶员或乘客229例(29.7%)。结论深圳市宝安区近4年交通伤致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行人、自行车及摩托车骑乘人员是主要致死人群,颅脑损伤是主要致死原因,应当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鼓励自行车及摩托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是有效降低本区域交通伤致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4.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骨折外伤和术后可能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问题,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方面的研究很多,大多是关于下肢大关节(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和髋部骨折术后的文献[1-1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用CT对腰神经(LN)进行多平面重建同层显示下的整体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无腰腿痛病史、骨科专科检查无异常体征、经CT检查并按CT诊断标准确诊为腰椎正常的成年志愿者50名及30例(51条)LN病变者(腰椎间盘突出10例10条,椎管狭窄8例11条,椎体滑脱5例10条,脊髓栓系1例8条、腰椎侧弯曲畸形1例6条及创伤5例6条).使用美国GE公司制造的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对其腰椎进行扫描,在工作站ADW4.1利用UNIX系统DICOM格式行LN多平面重建,使其同层显示,观察其整体解剖学特征及病变者的主要异常表现.结果 LN根、丛及分支CT重建结果显示:正常LN呈索条状走行,略低于肌肉的密度;每条LN与硬膜囊呈锐角走出;清晰显示腰丛及其主要分支闭孔神经、股神经、生殖神经等走行及其毗邻关系;显示的节段数百分比大小与重建角度密切相关:斜冠状面>斜冠状外旋切面>斜矢状外旋切面>冠状面>矢状切面.异常LN的主要表现有:受压移位50条(98.0%)、形态学变化49条(96.1%)、粘连41条(80.4%)、萎缩43条(83.3%),增粗8条(15.7%).结论 CT的多平面重建同层显示技术可整体显示LN形态及其走行的方向、毗邻关系等解剖学特征以及有无卡压等基本病变表现,在腰椎疾病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36侧(87.80%)、粘连34侧(82.92%)、萎缩30侧(73.17%)、增粗6侧(14.63%). 结论 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同层显示技术是坐骨神经各构成支起点至出骨盆壁整体解剖学特征及病变基本表现的理想检查方法,它对SN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北京急救中心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救治城区道路交通损伤的现状,总结其社会学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改善方法.方法:所有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急救中心病案室,在收集后者数据时检索并录入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共7年期间由北京急救中心参与救治的道路交通损伤病例,应用Excel 2007、SPSS 17.0进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共收集符合准入标准的完整病例19 550例,道路交通伤的年发病率约为120人/10万人,死亡率约为4.97人/10万人,其中男性(11 737,60.04%)明显多于女性(7 813,39.96%),平均年龄(38.76±16.84)岁.各年龄组交通伤均多发于每年的10月份,日间多于夜间,以中午前、后最多,但不同年龄患者交通损伤发生的每日时间分布特点不同.受伤者多为行人(7 588,38.81%)和骑自行车者(3 790,19.39%),发生部位多在头面(8 343,42.68%)和下肢(6 828,34.93%),损伤程度以中等损伤为主(11 718,59.94%),造成损伤的一方多为小型汽车(11 490,58.77%).结论:防治道路交通损伤,需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段和不同交通方式,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规范化的院前救治.  相似文献   
8.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建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创伤,发病率占各个关节内骨折的首位.其致伤原因一部分源于直接暴力,而更常见的原因来自于扭转等间接暴力[1-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课题共在全国5家大学附属医院收集到完整随访资料的骨折患者2338例,其中踝关节骨折235例,占1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据损伤应力顺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7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7例,女10例;年龄18~64岁,平均(39.14±9.47)岁。按照Lan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Ⅲ度损伤15例, IV度损伤22例。所有骨折均根据损伤应力顺序由内向外进行复位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37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7周。AOFAS评分由术前的(45.23±5.6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7.88±6.21)分(P0.001),VAS评分由术前的(7.68±3.1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1±1.45)分(P0.001),无踝关节不稳定表现。[结论]对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根据损伤应力顺序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容易,固定坚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尼斯结联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成人粉碎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采用尼斯结联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28例成人锁骨中段粉碎骨折临床资料,末次随访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及Lazzcano评定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 结果28例患者术后获6~16个月随访,平均(10.27±3.22)个月,手术时间55~90 min,平均(63.33±21.27)min,术中出血量40~100 ml,平均(62.67±19.07)ml。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相关的松动或断裂并发症发生,2例消瘦患者出现钢板刺激皮肤不适而行内固定取出。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为80~100分,平均(90.00±5.98)分,Lazzcano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20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2.86%。 结论尼斯结联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粉碎锁骨中段骨折可达到良好解剖复位、内固定稳定、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