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疼痛。目前,国内外医师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临床实践环境、镇痛药物种类/使用经验/了解程度、医保药品收录均有差异,故有效、规范化的慢性疼痛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因此,亟待制定完善的、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因素的跨学科慢性疼痛管理共识,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与重视、规范指导慢性疼痛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消除患者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在治疗患者原发疾病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功能需求。通过查阅文献,本共识专家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反复讨论和通信修改,对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POP)肾虚三证与性激素变化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选择116例有肾虚三证的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肾气虚52例,肾阴虚36例,肾阳虚28例,另选正常对照组50例,同步检测血清雌二醇(E2)、睾酮(T)、T/E2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虚三证T、T/E2显著上升(P<0.05或0.01),肾阳虚T值较肾气虚亦有显著差异(P<0.05),肾虚三证E2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性激素水平可作为POP肾虚三证的客观诊断指标。结论(1)女性POP患者性激素T、T/E2的变化按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逐渐升高,E2则逐渐降低;(2)女性POP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肾虚三证关系密切,其变化依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逐渐明显;(3)究提示性激素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女性POP肾虚三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玉树地震所致骨折伤员的伤情特点,为合理调配、使用医疗资源,更好实施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0年4月14至21日收治的582例玉树地震骨折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性别、年龄、民族构成,伤情分布,以及骨折特点(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伤)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结果 582例骨折伤员中男性占48.3% (281/582),女性占51.7% (301/582).不同年龄段所占比率大小依次为成人(81.6%,475/582)、老年(12.4%、72/582)、儿童(5.8%,34/582)、婴儿(0.1%,7/582).骨折伤员中85.1% (495/582)为藏族、汉族其次(12.0%,70/582).最常见的是下肢骨折(26.3%,153/582),其次是骨盆、髋臼骨折(21.6%,126/582),最少见的是手外伤(5.0%,29/582).骨盆、髋臼骨折伤员中女性例数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其他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伤的男女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合并伤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玉树地震骨折伤员中成年人占绝对多数,男女比率相当;骨折特点与伤员的年龄和性别无关系;地区特殊的房屋结构决定了开放骨折和合并挤压综合征的伤员比率相对低.  相似文献   
7.
8.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微创术清除血肿(微创组92例),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97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6个月后的存活率、日常生活能力和Barthel指数。结果微创组1个月后的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微创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术清除血肿治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明显减少患者病残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NOX2和SOD的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一共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8例,并进一步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另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组45例,分别以ELESA法以及WST-1还原法分别测定各组的SOD和NOX2在外周血的水平。结果不稳定斑块组NOX2水平较稳定斑块组及正常对照组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NOX2水平较对照高,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不稳定斑块组SOD低于稳定斑块组及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SOD水平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SOD较正常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X2与SOD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调节二者水平的稳定有利于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后外侧入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评价在Pilon骨折治疗中后外侧入路的作用和并发症。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分期手术治疗15例Pilon骨折,AO/OTA分类B3型2例,其余均为C型骨折,均合并明显移位的后踝骨折。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37.9岁(21~51岁)。所有患者I期急诊手术使用超关节外固定架固定,Ⅱ期固定时首先通过后外侧入路固定腓骨,同时辅助复位和固定胫骨远端的后方骨折块,通过前内侧或前外侧入路复位和固定胫骨远端。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个月(12~17个月),13例骨折顺利愈合,2例需Ⅱ期自体髂骨植骨。后外侧伤口均未出现软组织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14例关节面残留移位小于2mm。根据Baird-Jackson评价,优2例,良7例,可4例,差2例。结论:作为Pilon骨折前方入路的辅助切口,通过后外侧入路可以有效显露及固定后踝骨块及腓骨骨折,为前方骨折块的复位提供了标志,操作安全、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