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再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矫治屈光回退和欠矫的疗效。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12月~2 0 0 2年 8月因屈光回退和欠矫在我院行再次LASIK者 3 8例 ( 70眼 ) ,随访 1年 ,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 ,术眼的屈光度。探讨再次LASIK的安全性、疗效及手术时机。结果  3 8例 ( 70眼 )术中术后无不良并发症发生 ,术后 1年裸眼视力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 68眼 ( 97 14 %) ,残余屈光度在± 1 0 0D以内者 69眼 ( 98 5 7%) ,术后 3月和 6月屈光度分别为 ( -0 3 5± 1 12 )D和( -0 5 2± 1 0 1)D ,术后 1年无角膜膨隆或圆锥角膜发生。结论 在保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 2 5 0 μm的前提下行再次LASIK ,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92.
导乐陪产对分娩期妇女的干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的干预影响。方法:将60例住院分娩的待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由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妇焦虑和抑郁程度。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产程时间和产妇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有利于产时质量,可提高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人类唾液斑中口腔上皮细胞端粒长度变化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稳定性,探讨2种方式提取的检材及其不同放置时间后口腔上皮细胞端粒长度是否有差异,拟为法医学通过微量易得检材推断年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不同年龄段健康人唾液,分为童年组(0~6岁)、少年组(7~17岁)、青年组(18~40岁)、中年组(41~65岁)、老年组(>66岁)5个年龄组,每组8人,分别制成新鲜口腔拭子和不同时间段(1、7、14、28 d)的唾液斑,用磁珠法提取样本中的DNA,通过荧光PCR(聚合酶链反应)相对定量法检测端粒DNA限制性酶切段长度变化。结果:不同组间端粒长度有明显差异(F=7.138,P=0.018),年龄回归方程:Y=-75.006X+101.193,端粒TRF平均长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缩短,并呈不均衡趋势。检材提取方式及检材新旧程度对检测到的TRF结果没有显著影响(P=0.740,P=0.740,P=0.958,P=0.324)。结论:唾液斑中口腔上皮细胞端粒长度随年龄增加而缩短,并且呈规律性改变;2种方式采集的样本及其不同放置时间后的样本端粒长度无明显差异,说明唾液斑中口腔上皮细胞端粒长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故可通过唾液斑中口腔上皮细胞端粒长度推断个体年龄。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管性眩晕94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治疗后生活满意度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6、9和12个月,观察组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28%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7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眩晕患者能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且患者生活满意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地锦草足浴对秋季腹泻患儿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秋季腹泻合并心肌酶增高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在补液及对症保护心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锦草合剂,对照组63例仅应用补液对症及保护心肌治疗分别于治疗4天和7天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3%,对照组有效率7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地锦草合剂足浴可有效改善秋季腹泻患儿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教学(PBL)与传统教学(LBL)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通过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应用LBL教学模式的5年制临床医学班(LBL组)和应用PBL与LBL整合教学模式的5年制临床医学班(PBL+LBL组)在医学影像学中的教学成果。结果在教师队伍师资力量无显著差别的情况下,闭卷考试结果显示PBL+LBL组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LBL组(P=0.006);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应用PBL与LBL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学们对学习满意度以及对教师教学满意度方面均比较认可。结论在医学影像学中应用PBL与LBL整合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好,能够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贫困山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及人文关怀知识培训,对108例贫困山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指数得分是(0.52±0.06)分,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是(71.10±2.00)分,对疾病知识认知水平得分是(75.31±17.24)分,与开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相比较数据有显著改善。结论在边远农村开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降低该区患者的抑郁指数,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水平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声诺维三维超声造影(3D-HyCoSy)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断效能及优势。方法收集1043例行输卵管3D-HyCoSy 检查不孕症患者的造影资料,分析3D-HyCoSy的影像分级、其诊断输卵管通畅的三维特征以及不良反应。总结95例随后行腹腔镜下通液检查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3D-HyCoSy及腹腔镜下通液检查结果,以腹腔镜下通液检查为金标准,分析3D-HyCoSy对输卵管阻塞的诊断效能。结果1043例患者的3D-HyCoSy检查结果中,易读图像为853例,占81.8%。在通畅的输卵管中,鸟尾状或树枝状伞端溢出的出现率为93.9%。检查过程中仅8例有明显痛感。以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为金标准,3D-HyCoSy检查诊断95例患者输卵管阻塞的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88%、总符合率为90%、阳性预测值为86%,阴性预测值为94%。3D-HyCoSy和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检查的一致性检测的Kappa值为0.8550(P<0.01),超过0.75,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子宫输卵管3D-HyCoSy检查具有其独特的三维影像学特征,用于评估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安全、有效,可作为目前无创性判断输卵管通畅性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
医院住院患者常常发生血液病原菌感染,死亡率高,早期快速鉴定病原体给予适当的抗微生物疗法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血培养是诊断血液病原菌感染的金标准,然而血培养不仅耗时且阳性率低。 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大幅度缩减诊断时间,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为临床合理用药与准确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研究就血源性病原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DNA微阵列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等技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原发灶大小与转移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复发和转移情况,分析子宫内膜癌原发灶大小与转移和复发的相关性。结果9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原发灶大小平均为(3.65±1.60)cm,其中<2 cm者12例、2~<3 cm者19例,3~<4 cm者22例,4~<5 cm者18例,≥5 cm者23例。原发灶大小与绝经状态、术前CA125水平、分娩史、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有无附件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原发灶大小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率呈正相关关系(r=0.384、0.209,P=0.002、0.02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大小4.20 cm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的最佳截断值。结论子宫内膜癌原发灶大小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有关,在制定肿瘤切除范围和辅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子宫内膜癌原发灶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