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了解某地区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的感染及其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产科病区及门诊孕妇送检的生殖道分泌物培养的结果,比较分析各年份无乳链球菌检出情况及耐药率变化趋势。结果共送检31 569份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出病原菌1 940株,其中无乳链球菌591株,占30.46%。无乳链球菌在生殖道分泌物标本中的检出率为1.87%;2011—2017年无乳链球菌药敏结果中,未发现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9.80%~28.97%、19.80%~28.95%、26.73%~39.29%、44.05%~66.34%;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0.37%~94.29%,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无乳链球菌为孕妇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析其耐药性,合理、规范的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孕妇及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海南黎族多数聚居于五指山区,为了解黎族龋病的发病特点及规律,作者于1990年10月,对五指山区的3081名黎族中小学生进行了龋病发病情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及方法:我们随机选取了四所中学、四所小学,以6~8岁的黎族中小学生为对象,其中男性1515人,女性1566人。龋病调查按龋病、牙周病全国性统计调查规定进行。将龋分为五度。乳牙检查时因有生理性脱落问题,故用龋补牙统计,可疑龋未计入龋齿数。检查利用口镜、镊子、探针等一般口腔器械,在自然光下进行视、探诊,未作X光摄片,同时对被调查者进行了口腔卫生检查。  相似文献   
5.
罗智  冯世兴  陈晓丽 《北京医学》2021,43(5):445-447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居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111.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一种增龄性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年龄≥65岁)高血压尤其是高龄(年龄≥80岁)患者的血压管理日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时启动药物治疗,合理的血压控制目标都是需要规范的.而老年人尤其是高龄患者,存在着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血压异常波动、假性高血压发生率增加、多病共存、衰弱、认知障碍、生存期有限等复杂情况,使血压难以控制;并且在目前大多数指南中,血压控制目标的证据水平均比较低.目前认为衰弱是影响老年人降压治疗获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对高龄衰弱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消癌解毒方联合R-CHOP样方案治疗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消癌解毒方联合一线R-CHOP样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R-CHOP样方案,两组均化学治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变化及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实体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KPS评分升高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癌解毒方联合R-CHOP样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血管受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淋巴结和淋巴血管受累情况,将其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n=34)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35)、有淋巴血管受侵组(n=17)和无淋巴血管受侵组(n=52).采用容积感兴趣区勾画法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ADC最大、最小、平均值和最大与最小的差值.比较ADC不同参数值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有和无淋巴血管受侵组的差异,绘制各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比较曲线下面积(AUC),明确各参数对术前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血管受侵的诊断效能.结果:四种ADC参数值的组间一致性为0.835~0.901.最大、平均ADC值和ADC差值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均较好(r=-0.627、-0.678、0.600,P<0.001),而最小ADC值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一般(r=-0.271,P=0.024).平均ADC值与淋巴血管受侵存在统计学相关性(r=-0.387,P=0.001),而最大、最小ADC值和ADC差值与淋巴血管受侵无统计学相关性(r=-0.317、-0.207、-0.235,P>0.05).最大、最小、平均ADC值和ADC差值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ADC值和平均ADC值在有和无淋巴血管受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小ADC值和ADC差值在有和无淋巴血管受侵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DC相关参数值中,平均ADC值在区分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无淋巴血管受侵的诊断效能最高,其AUC值分别为0.892和0.759.结论:ADC不同参数值与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血管受侵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平均ADC值在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血管受侵评估方面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纤毛通路基因的罕见危害性基因变异对人腰骶部神经管畸形(NTDs)的致病性。方法 AmpliSeq技术扩增49个纤毛通路基因的编码区序列,PGM测序平台筛查罕见危害性变异,以无NTD表型父母为对照筛选NTD相关致病性变异。结果 1例患者存在GLI3基因的罕见新生突变(c.C580T, p.H194Y);1例患者存在CRB2基因的罕见复杂杂合突变(c.G1392C, p.R464S; c.T3448C, p.C1150R)。结论 纤毛通路基因的罕见危害性变异可能与人类NTDs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器及改良引流技术在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行ERC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引流器联合改良引流技术,对照组应用常规留置引流袋进行引流并予常规引流护理。比较两组每日引流量、导管堵塞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包括高淀粉酶血症、胆管炎、胰腺炎等)总发生率、不适反应与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每日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胆管炎与胰腺炎发生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淀粉酶血症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2.00%与1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与40.00%(P0.05)。观察组不适反应与导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结论:ERCP术后采用负压引流器进行鼻胆管引流,可获得理想引流效果,降低导管堵塞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与不适症状,改良引流技术还可进一步降低导管脱出率,确保引流通畅,可加速患者恢复,使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深圳市某区低学龄儿童血脂异常与血清中重金属铅(Pb)、镉(Cd)浓度的关联性,为儿童血脂异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深圳市某区19所小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其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选择其中血脂异常的儿童(n=663)作为实验组,并随机抽取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663)。按照年龄±0.5岁、同性别进行1∶1匹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MS)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的Pb、Cd浓度。结果: 血脂异常组儿童血清中Pb、Cd浓度分别为133.08和0.45 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4.19和0.29 μg/L(P<0.05)。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经校正协变量后,血清Pb[OR=2.52,95% CI(1.66,3.83)]和Cd[OR=4.31,95% CI(2.73,6.82)]浓度与儿童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有关,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Ptrend<0.01)。结论: 深圳市某区低学龄儿童血脂代谢异常与血清铅、镉浓度的增加风险有关,提示需关注低龄儿童的血清中重金属浓度,预防儿童的慢性病,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