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头皮全层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1996至2008年,对6例先天性头皮伞层缺损的患儿采用换药、皮瓣转移、扩张器扩张二期颅骨修补术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6例头顶创面全部愈合.5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2例有部分斑秃,2例瘢痕不明显.1例失访.结论 对缺损较小的头顶创面可换药愈合;对中等创面可用皮瓣修复;对巨大全层缺损创面先行换药,同时埋置扩张器扩张,二期行颅骨修补加扩张皮瓣转移术.  相似文献   
92.
张祺  冯劼  程旭康  陈建斌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204-2205
目的:观察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手术和全视网膜光凝的视力对比。方法:将我院93例严重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玻璃体切除+剥膜+全视网膜光凝+黄斑光凝;另一组接受全视网膜光凝+黄斑光凝,随访1a。结果:术后1a,第一组,视力提高12眼(27.9%),不变11眼(25.6%),下降20眼(46.5%)。第二组,提高14眼(28.0%),不变24眼(48.0%),下降12眼(24.0%)。两组间视力提高比例无差异。但不变和下降比例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于严重的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可能会带来更高视力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93.
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为病毒性脑炎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观察整形美容缝合技术在儿童面部外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因颜面部外伤进行清创缝合的患儿87例,根据医学美学的原则采用整形美容缝合技术进行,结合术后局部使用疤痕贴,观察临床愈合效果、术后伤口形态、色素沉着以及瘢痕形态等。结果采用整形美容缝合技术的儿童颜面部伤口对位清晰,愈合良好,线结反应轻,无明显色素沉着。术后随访半年,伤口瘢痕形成不明显。结论整形美容缝合技术用于儿童颜面外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愈合效果和美容整形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均行冠矢状位轴位MRI检查、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其中20例行脑PET—CT显像;在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切除致痫灶,包括局部癫痫灶切除59例,前颞叶及颞叶加杏仁核、海马切除50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3例,额叶病灶切除28例,额叶加颞叶病灶切除7例,大脑半球切除3例。术前MRI、VEEG和PET—CT定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70.6%、83.5%、94.4%。术后随访1.5a,疗效I级(Engel分级)57例、Ⅱ级52例、Ⅲ级33例、Ⅳ级8例。结论综合应用MRI、脑电图以及核素检查可更准确地定位致痫灶,在EcoG监测下行致痫灶切除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研究证实血管生成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新策略。目前已有三十余种血管生成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部分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恶性血液病抗血管治疗的基本理论,常用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种类以及目前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理论-检验-临床”模式在血液学教学中应用成效,促进血液学部分的本科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改革。方法 选取2011级1系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4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102人,实施“理论-检验-临床”模式教学;对照组102人,采用传统的“理论学习-临床见习”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考核及调查问卷形式评价教学结果。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考试考核及实践技能操作成绩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组95人(93.1%)认为该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血液学部分的知识很有必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性及主动性;98人(96.1%)认为该模式可以使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临床实践能力;93人(91.2%)认为该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实验组同学在考试考核及实践技能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学“理论-检验-临床”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有可行性,可在血液学部分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观察早期应用活血利水法治疗对髋部骨折术后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术后次日起口服活血利水类中药汤剂,7 d为1个疗程。分别于术后第1、第7日测定患者大腿围及TEG指标。结果 术后第1日,2组大腿围、TEG指标及凝血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日,治疗组CI值、MA值、α角低于对照组,K时间高于对照组,大腿围小于对照组,血液高凝患者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活血利水法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术后肿胀,改善患者TEG指标,减少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比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AMSCs)在体内和体外的免疫学性质,为心肌的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打下基础。方法:将免疫功能正常的SD大鼠、免疫功能缺陷的RUN大鼠共72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①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AMSCs移植组(①组);②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AMSCs移植 免疫抑制剂组(②组);③RUN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AMSCs移植组(③组);④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人胚胎干细胞(ES)移植组(④组);⑤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ES移植 免疫抑制剂组(⑤组);⑥RUN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ES移植组(⑥组)。心肌梗死模型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1周后再次开胸,在梗死心肌周围多点注射移植物。分别于移植后第2天、第1周、第2周及第6周处死每组的部分大鼠,用荧光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及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同时,移植后第1周对于移植AMSCs的大鼠,分离其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在体外与AMSCs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实验,了解移植后大鼠免疫系统对AMSCs是否具有免疫排斥反应。结果:①、④组注射局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移植细胞在1周后从体内几乎完全消失;①组的MLC结果显示,AMSCs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②、③、⑤、⑥组注射局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移植细胞长期存活,但至移植6周存活细胞有所减少,且未检测到移植细胞向心肌方向的分化;②、③组的MLC结果显示,AMSCs不仅不促使反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尽管体外研究证实AMSCs具有低免疫源性和较完善的免疫调节作用,当AMSCs进行异种移植时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同ES进行异种移植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相似。另外,存活的移植细胞未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