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41.
蛋白质组学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和方法及其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1-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roteomics、leukemi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1-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蛋白质组、白血病”。并手工查阅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近5年的研究进展,筛除重复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原著。②有关白血病研究的原著。③有关蛋白质组与白血病关系研究的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7篇有关蛋白质组学与白血病关系研究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研究,纳入30篇。其中蛋白质组学方面的有11篇,蛋白质组学与白血病的研究进展的有19篇。资料综合: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科技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科学.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的蛋白组成,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生物学研究模式。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易出现化学治疗后多药耐药,其发生的原因及机制尚不清楚。血液蛋白质组指血液系统中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运用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异常转化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索,阐明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一些相互关系及规律,也为进一步寻找新药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即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对白血病的发病机制、预后判断、化疗药物选择以及个体化治疗带来了重大的意义。结论:将蛋白组学应用于白血病研究,可以对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2.
对卡斯特曼氏病转变为髓外浆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如下。 1病历摘要 男,83岁。20 a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不伴畏寒、发热,无局部红、肿、热痛,无乏力、盗汗、体重下降,未予重视,淋巴结逐渐增大。6 a前于我院行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诊断为卡斯特曼氏病(浆细胞型),未治疗。1 a前出现双下肢不对称凹陷性水肿,左侧较右侧明显;0.5 a前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明显增大,双下肢水肿加重。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消瘦,颌下及双侧腹股沟可扪及数个肿大淋巴结,最大为7 cm×3 cm,质硬,无压痛,不活动,边界清;心肺(-),肝脾不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左侧较右侧明显。实验室检查:IgG 26.5 g/L,IgA6.43 g/L,IgM 0.70 g/L,C30.76 g/L,C40.16 g/L;血常规、血沉、肝肾功、电解质、自身抗体等正常;B超: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腹主动脉下段周围及左侧髂血管周围多个异常低回声(肿大淋巴结);X线:头颅、胸骨、骨盆诸骨骨质稀疏;骨髓涂片:浆细胞占8%,可见幼浆、双核浆;右侧腹股沟淋巴结活结示:淋巴结髓外浆细胞瘤,K a(+)、CD 20(+)、L a(±)、CD 20(-)。  相似文献   
243.
对桥本甲状腺炎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4岁。因畏寒乏力,颜面水肿1个月余于2007-03-13入院。查体:T 36.3℃,P 65次/m in,R 20次/m in,BP 98/60mm Hg。贫血貌,颜面及双眼睑水肿,声音低沉嘶哑。睑结膜苍白,巩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甲状腺Ⅰ度肿大,质韧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心脏临界大小,HR 65次/m in,律齐,心音遥远低钝,未闻及杂音。肝脾未扪及,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W BC 6.4×109/L,RBC 1.13×1012/L,Hb 61 g/L,M CV 134.5 FL,M CH 54 pg,PLT 187×109/L,R et 38%。肝功显示LDH 311 U/L,余正常。肾功及电解质正常。Coom bs试验直接(+++)间接(-),其他溶血试验均为阴性。甲状腺功能示FT42.0 pm o l/L(8.6~26),TT4<25nm o l/L(70~180),FT31.0 pm o l/L(3.2~9.2),TT3<0.8nm o l/L(1.0~3.2),TSH>46μIU/m l(0...  相似文献   
244.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CAG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含地西他滨方案治疗的26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老年AML患者首程治疗后17例达完全缓解,3个疗程后18例达完全缓解,1例达部分缓解,总有效率73.1%。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17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败血症,3例出现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结论: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2007-01/2008-04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9例,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3例慢性髓系白血病;供者中6例为HLA完全相合的同胞,2例为HLA9/10相合的无关供者,1例为半相合供者;预处理采用经典的BU/CY方案或GIAC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方案或环孢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215;10^9L^-1、血小板〉20&#215;10^9L^-1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1,15d;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1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随访3-16个月无病生存率为77.8%。死亡2例。  相似文献   
24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基因突变及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L患者183例,将其中86例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的患者分为标准化疗组(12例)和低强度化疗组(7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测序技术对133例患者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为88.72%(118/133),突变频率排名前5的基因分别为WT1(60.90%)、NPM1(22.56%)、IDH2(12.78%)、DNMT3A(10.53%)、FLT3-ITD(9.77%)。多(≥2个)基因突变频率为46.62%(62/133),常见的共存突变基因为WT1+NPM1(16.54%)、WT1+IDH2(9.02%)、WT1+FLT3-ITD(8.27%)、WT1+DNMT3A(7.52%)。WT1+FLT3-ITD及WT1+DNMT3A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显著短于WT1+NPM1突变患者(P <0.05)。低强度化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客观缓解(OR)率分别为49.02%和...  相似文献   
247.
目的:采用叙事疗法对1例大学生进行自杀意念干预并评价效果。方法:个案共接受7次叙事干预,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的条目9评估自杀意念出现频率,使用PHQ-9、自我认同问卷(SI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评估心理状况,采用治疗效果评定量表(ORS)评估干预进展效果,并收集个案的主观报告。结果:7次叙事干预后,个案自杀意念的出现频率从“少数几天”减少为“完全不会”;抑郁程度从“轻度”变为“正常”,SIS得分从46升至50,SWLS得分从18升至20,RSCA得分从88升至101,ORS总分从29.15升至33.60;自我报告咨询帮助很大,咨询目标基本达成,已远离自杀意念。结论:叙事疗法可有效减少大学生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248.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除血管机械压迫外,炎症和内皮素也都被证实参与RVO的发病,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既往文献证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而近期研究发现凝血异常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在50岁以下人群中更为常见。眼部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青光眼、高校正眼压及眼底血管异常。不同危险因素间存在协同关系,早期识别并且干预能有效降低RVO的发病率。本文旨在对近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现有机制理论进行总结,为发掘潜在药物靶点提供研究思路,同时为疾病危险因素识别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9.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即使患者在治疗后达到深度缓解,最终仍会复发,这可能与克隆异质性和克隆演变有关。克隆异质性是MM的特征,在骨髓微环境和抗肿瘤治疗的选择压力下,亚克隆遵循不同的进化模式发生演变,如分支进化模式、线性进化模式、中性进化模式等,克隆演变贯穿于MM各个阶段,推动着MM的发生、耐药及复发。该文对MM克隆异质性、克隆演变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50.
目的 探讨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选取医院血液内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MDS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危险分层为中高危的MDS患者71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接受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组(HMA组)和HMA联合化疗组(联合化疗组)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评估及生存分析。结果 与HMA组比较,联合化疗组患者治疗前的IPSS危险分层更严重,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更高(P <0.05),疗效、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LFS)无显著差异(P> 0.05)。初诊时髓系原始细胞百分比小于分界值[4.395%,由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得到]的非化疗组患者的OS比化疗组更高(P=0.025 6),在髓系原始细胞百分比<10%的患者中得到相似结果。结论 部分MDS患者初诊时IPSS危险分层及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较高,其可能需要行HMA联合化疗,但对于初诊时髓系原始细胞百分比小于4.395%的患者,化疗前需谨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