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l病例资料患者男,6岁,自幼发现C脏杂音,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闻(PDA),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为保证治疗安全、有效、损伤小,患儿家属特来我院咨询而收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前胸部轻度隆起,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超声。0动图?..  相似文献   
92.
对2例心脏性摔死获救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及其家系中25个成员进行调查。结果除2例先征者外,家系中还有5例心电图具右束支传导阻滞伴STV1~V3抬高特征,支持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疾病,值得临床医生和心电图技师重视。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估双腔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衰病人经锁骨下静脉植人DDD型起搏器,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1~2周X线胸片、放射性核素门控心室显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心胸比例、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均明显好转[分别为0.70±0.13vs0.61±0.12、0.29±0.09vs0.38±0.10、2.30±0.81vs3.34±0.75(L/min)、1.31±0.71vs1.98±0.49(L/min·m2),P<0.05或P<0.01]。结论DDD起搏器治疗能显著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可作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4.
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败血症临上并非少见,我院1988年以来曾收治二例,均经血培养确诊,现报告如下。病例简介例一,男,6天。因皮肤黄染四天伴发热、不吃、不哭二天入院。足月顺产,无窒息史。检查:T40℃,体重3kg,精神萎靡,呼吸50次/分,口周微发绀。巩膜及全身皮肤明显黄染。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有散在针尖大脓疹。心率180次/分,肺(一),腹软,肝扪及,脐干燥。双下肢轻度硬肿,拥抱反射及觅食反射均(一)。白细胞7.5×109/L,中性粒细胞0.44,淋巴细胞0.56,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130~85×109/L,二氧化碳结合力15…  相似文献   
95.
川芎嗪抗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测川芎嗪对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聚集(SIPA)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研制的激光散射剪切装置观测川芎嗪及对照药Aspirin在体内外对抗SIPA的作用。结果与结论:Aspirin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不能抑制SIPA。川芎嗪在体内(25~50mg·kg-1)体外(9.2~73.4mmol·L-1)均有显著抗SIPA作用(P<0.01),其机制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抑制白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对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胰岛素瘤细胞(NIT-1)至指数增长期,根据干预方案进行分组:正常细胞组、IL-1β/IFN-γ组、罗格列酮(RSG)或吡格列酮(PIG)+IL-1β/IFN-γ组、RSG或PIG+IL-1β/IFN-γ+GW9662组.采用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膜联蛋白V-FITC/PI检测凋亡率、ELISA检测胰岛素分泌,观察RSG和PIG对IL-1β和IFN-γ损伤β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RSG或PIG+IL-1β/IFN-γ组凋亡率明显降低(14.0%、16.7%),与IL-1β/IFN-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3%,P<0.01);RSG或PIG+IL-1 β和IFN-γ+GW9662组凋亡率明显升高(41.4%、44.7%),与RSG或PIG+IL-1β/IFN-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RSG或PIG+IL-1β/IFN-γ组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能力(GSIS)明显恢复[(6.8±0.7)ng/ml、(5.9±0.9)ng/ml],与IL-1β/IFN-γ组(3.6±0.5 ng/mJ)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G或PIG+IL-1β和IFN-γ+GW9662组GSIS明显降低[(3.9±0.4)ng/ml、(3.6±0.3)ng/ml],与RSG或PIG+IL-1β/IFN-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ZD可以抑制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和恢复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半胱氨酸水解酶-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7.
[摘 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比冷盐水灌注导管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60例 RVOT频发室性早搏病人, 就其临床表现、起源部位、心电图特征、冷盐水灌注导管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平均随访36±24个月。结果:①男20例,女40例,男∶女=1∶2,平均年龄[36±12( 18~56) ]岁 ②心电图特征:Ⅱ、Ⅲ、aVF 导联QRS波呈单向R波, aVL导联和aVR导联呈QS型,均为左束支阻滞图形, 额面电轴向下.间隔部43例Ⅰ导联主波向下或呈qr、qrs、qs等低振幅多相形态, aVL导联QS振幅多≥aVR;胸前导联R/S移行慢,V4~V5才呈现R/S>1;游离壁17例Ⅰ导联呈R形态主波向上(振幅多≥0.5mV), aVL导联QS振幅多<aVR;胸前导联R/S移行快,V3或更早就R/S>1③ 均为起搏标测消融,即时治疗成功率100%,即时消融后早搏消失,无并发症。常规导管组(n=40例)8例复发(2–30天),4例再次消融未见复发。另4例因早搏较术前明显减少,不同意再次手术.冷盐水灌注组(n=20例)1例复发,但早搏明显减少,症状基本消失,无再消融。结论 ①RVOT频发室性早搏主要见于青壮年,多见于女性。②射频消融治疗能安全、有效根治RVOT频发室性早搏,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彻底,复发少。  相似文献   
98.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自体荧光差异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胶原Ⅰ、Ⅲ、Ⅳ型在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分布差异,分析组织癌变后胶原的改变对自体荧光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计分分析Ⅰ、Ⅲ、Ⅳ型胶原亚型在26例病人正常和腺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正常组织的基底膜呈现很强的Ⅳ型胶原抗体阳性反应,在基底膜形成较粗的环形染色带;Ⅰ型和Ⅲ型胶原抗体反应在细胞外基质呈连续的细丝纤维样,紧贴基底膜,间质中染色较基底膜稍深。癌组织Ⅳ型胶原抗体反应在癌巢周边为阴性,或仅在残存的基底膜有片断的阳性反应;Ⅰ型和Ⅲ型胶原在癌巢周边的反应呈阴性或不连续性的阳性,但癌间质的阳性反应较正常间质内明显。癌细胞浸润深肌层后癌巢周边间质内三种胶原抗体反应均呈阴性。Ⅰ型、Ⅲ型和Ⅳ型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分布存在十分显著性差异(P〈0.001),但在不同分化程度腺癌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
目的建立短片段扩增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法。方法选取330例湖南汉族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合成短片段扩增KIR基因的序列特异性引物,采用PCR-SSP分型法扩增已知的16个KIR基因,分析湖南汉族人群KIR基因的频率分布特征。从330例DNA标本中随机选取100例,比较长、短片段扩增KIR基因的PCR-SSP分型法检测基因的阳性率差异。结果①短片段扩增KIR基因的PCR-SSP分型法可检测出所有KIR基因,扩增产物条带清晰,结果准确;②湖南汉族健康人群KIR2DL4、KIR3DL2、KIR3DL3、KIR3DP1基因阳性率均为100%,KIR2DL1、KIR2DL3、KIR3DL1、KIR2DS4、KIR2DP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6.4%、96.1%、94.2%、94.2%和99.7%,而KIR2DS1、KIR2DL5、KIR3DS1、KIR2DL2、KIR2DS2、KIR2DS3、KIR2DS5基因阳性率均40%;③长、短片段扩增KIR基因的PCR-SSP分型法(长、短片段方法)均可检测出16个KIR基因,且KIR2DL3、KIR2DL4、KIR3DL2、KIR3DL3、KIR3DP1基因的阳性率一致,但长片段方法检测其余KIR基因的阳性率均低于短片段方法,其中短片段方法检测KIR3DL1、KIR2DS1、KIR2DS4、KIR3DS1基因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长片段方法(分别为94%vs.84%、40%vs.26%、94%vs.62%、38%vs.20%,均P0.05),同时漏检和误检降低。结论短片段扩增KIR基因的PCR-SSP分型法简单、易行、准确,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清胰Ⅱ号治疗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细胞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S)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胰Ⅱ号(CMQ),于入院当天及第4、7、10天早晨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IL-1β、IL-6、IL-8浓度,另外选择20例健康成年人抽血一次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IL-1β、IL-6、IL-8浓度作为正常参考范围。结果Ap患者入院当天血清淀粉酶、TNF-α、IL-1β、IL-6、IL-8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组患者第4~10天血清中血淀粉酶、TNF-α、IL-1β、IL-6、IL-8浓度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加用清胰Ⅱ号治疗Ap可加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