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与双孔LC在胆囊动脉变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62例行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单孔组29例和双孔组33例。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胆囊动脉变异患者多起源于肝右动脉(40.3%,25/62)及变异肝右动脉(29.0%,18/62),走行多从胆囊颈/胆囊体左侧进入胆囊(37.1%,23/62)和胆囊两侧分别进入胆囊(48.4%,30/62)。经脐单孔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 h疼痛程度、止痛药使用率及切口满意度均优于双孔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动脉变异患者行经脐单孔LC和双孔LC术中均安全可行,经脐单孔LC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患者更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2.
73.
74.
75.
目的构建表达抗G250人源性抗体的增殖缺陷型腺病毒。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常规PCR方法,分别获得G250重链的可变区和恒定区(GH)eDNA序列及G250轻链(GL)eDNA序列,并克隆至pCLON12-IRES载体上,构建质粒pCLON12-GL-IRES—GH。酶切质粒pCLON12-GL—IRES—GH回收GL—IRES—GH片段,克隆至腺病毒载体pDC315,构建pDC315-GL—IRES—GH(pDC315-G250)。将pDC315-G250与腺病毒包装骨架质粒pBHGE3共转染HEK293细胞,重组包装表达G250抗体的增殖缺陷型腺病毒AdDC315一G250。纯化病毒表达的G250抗体,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该抗体能否与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结果PCR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质粒pCLON12-GL—IRES—GH及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5-G250。PCR鉴定表明重组腺病毒AdDC315-G250含有目的基因,病毒包装成功。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纯化的抗体在G250抗原阳性的细胞中能检测到目的条带。结论成功构建表达抗G250人源性抗体的增殖缺陷型腺病毒。  相似文献   
76.
巨大淋巴结增生43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至2006年43例巨大淋巴结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单中心型肿瘤分布:颈部10例,胸部20例,腹部9例;多中心型4例.结果 皆通过手术或手术配合放化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巨大淋巴结增生,其中浆细胞型16例,占37.2%,透明血管型26例,占60.5%,混合型1例,占2.3%;单中心39例,占90.7%,多中心4例,占9.3%.单中心39例经手术切除后38例无复发,皆存活,1例失随访;多中心4例经手术+放或化疗后,3例复发,其中2例死亡,1例带瘤存活至今,1例无瘤存活.结论 巨大淋巴结增生病较为罕见,术前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单中心患者手术切除为最彻底治疗,术后无复发,预后好;多中心患者手术切除后常有复发,疾病呈进行性发展,预后差,尚无较好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1在人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B7-H1在45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7-H1分子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B7-H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9%,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B7-H1在肾透明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有望成为肾透明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78.
背景:白细胞介素6是免疫炎症反应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与移植排斥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在移植排斥反应诊断和抗排斥疗效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6在恒河猴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水平,以评价其作为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以16只恒河猴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围手术期不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和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免疫抑制治疗),然后建立恒河猴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分别在移植后6,12,24,72h时间点收集血清及肝脏组织,通过检测肝功指标和移植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Banff评分反映其移植排斥反应情况,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12,24,72h实验组均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其中实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在24h和72h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72h组织学表现重于对照组,Banf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血清、肝组织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在肝移植后12,24,72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以72h最为明显。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6可能参与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其表达可能在恒河猴原位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9.
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附5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行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同时切除合并的息肉。术中均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并缝合输尿管。结果52例手术均成功,取净结石,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200min,平均110min。住院时间5~14d,平均7.5d。术后8周拔出支架管。52例随访6个月: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21例肾积水消失;术后6个月超声示共32例肾积水消失,结石无复发;ECT示8例重度积水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由术前平均16ml/min升高到平均25ml/min。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效果确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80.
Objective To predict the HLA class Ⅰ restricted cytotoxic T lymphocyte epitopes for human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Methods By using 3 epitope prediction databases which including MHC binder ( BIMAS and SYFPEITHI databases) and proteasome cutting site ( PAProC databases), the epitopes of PCNA were predicted by analyzing several parameters and methods. Results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we have obtained two possible HLA-A0201 restricted CTL epitopes SMSAD-VPLV (228-236, score 447 633. 595 ) and LINEACWDI ( 22-28, score 127 966.779);two HLA-A24 re-stricted CTL epitopos DYEMKLMDL ( 113-121, score 563 994.9 ) and EFARICRDL ( 143-151, score 40 540.7);two HLA-A1101 restricted CTL epitopes LTSMSKILK (72-80, score 1334. 2680 ) and DVPLV-VEYK (232-240,score 736.9236). Conclusion The multi-parameter epitope prediction method is feasi-ble for cytotoxic T lymphocyte epitop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