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胜国  梁勇  周瑞  张亚飞  李志超  徐为 《安徽医药》2019,23(12):2476-2479
目的探讨改良激光静脉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257例(312条病肢)采用 1 470 nm环激光改良静脉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评价手术的短期疗效。结果 257例 312条病肢手术顺利,手术时间(71.26±23.82)min,范围为 60~210 min。术后有 86条病肢出现并发症,且部分病肢出现 2种及以上的并发症,术后区域性皮下淤血、淤斑 18例 24条(7.7%,24/312)皮下条索状硬结伴疼痛 50例 56条(17.9%,56/312)下肢感觉异常 22例 24条(7.7%,24/312)血栓性浅静脉炎 12例 12条(3,.8%,12/ 312)切口感染 5例8条(2.6%,8/312)术后出现,皮肤灼伤 Ⅰ°5例5条(1.6%,5/312);术后3,d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 2例(0.8%,2/ 257)。以,上病人经积极治疗后均明显好,转,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257例 312条病肢术后疗效满意,曲张静脉消失,下肢酸胀沉重感明显改善。术后随访 3~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改良激光静脉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TNM分期II期结肠癌癌巢、癌间质中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9例原发性II期结肠腺癌局部浸润Treg细胞的分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癌组织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高中分化癌组织Treg细胞数量多于中低分化组癌组织,癌巢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低于癌间质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P<0.001);癌组织Treg细胞高数量组、癌间质Treg细胞高数量组的总生存率(OS)分别明显高于癌组织Treg细胞低数量组与癌间质Treg细胞低数量组(均P<0.05);癌巢Treg细胞高数量组的OS低于癌巢Treg细胞低数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 结论:Treg细胞在II期结肠癌癌巢及癌间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癌组织、癌间质及癌巢中浸润的Treg细胞数量可能分别是影响结肠癌临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198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原发性骶前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B超、CT、MRI等相关检查。手术采用经骶尾部入路22例,经下腹部正中入路22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6例。肿瘤被完整切除33例,行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7例。并发症有术中出血、直肠损伤,术后切口感染、脓肿形成等。结论骶前肿瘤如无禁忌证均应行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多学科协作以及对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是原发于胃黏膜同时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胃癌。临床上少见,容易漏诊、误诊。笔者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报告1例,望可为HAS的诊治提供参考。1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月余"于2013年1月14日入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伴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无呕血、黑便。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平软,未  相似文献   
5.
Ki-67启动子转录调控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Ki-67核心启动子调控元件对转录调控的影响.方法 根据Ki-67启动子结构软件分析结果,对Ki-67核心启动子(-223~+30)内的5个调控区域,包括(+13~+30)及4个潜在Sp1结合位点(-198~-172)、(-170~-144)、(-63~-37)和(-14~+12)进行内部缺失,目的片段缺失的Ki-67核心启动子插入pGL3-Basic载体,构建报告基因重组体质粒.将重组体分别转染肿瘤Hela、SW1990、SGC-7901、A549细胞株,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测定其转录活性,并与Ki-67核心启动子质粒pGLBK2+转录活性比较.结果 缺失(+13~+30)的启动子重组体质粒在4种肿瘤细胞的转录功能均有显著提高,分别达到缺失前的1.2、2.0、1.7、1.4倍.缺失潜在Sp1结合位点的4个启动子重组体在4种肿瘤细胞的转录功能均有显著降低,其中缺失(-170~-144)后转录活性最小,在4种肿瘤细胞中分别降至未缺失前的16.2%、10.4%、6.7%、12.2%.结论 Ki-67启动子(+13~+30)区包含负性调控元件,对其缺失后形成的新的Ki-67核心启动子(-223~+12)是更好的调控肿瘤基因治疗的启动子.(-198~-172)、(-170~-144)、(-63~-37)和(-14~+12)可能存在潜在的Sp1顺式作用元件,其中-170~-144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细胞FBXO22基因表达沉默后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iRNA-Ctrl和siRNA-FBXO22小干扰片段转染结肠癌SW620和HCT116细胞,干扰FBXO2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转染效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分析干扰FBXO22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和MDM2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FBXO22 siRNA后,结肠癌SW620和HCT116细胞FBXO22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降低,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MDM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FBXO22与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相关,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MMP-2和MMP-9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转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肽表位、白细胞介素(IL)-18融合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s)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DCs组、空载体组、PCNA肽表位基因转染组、PCNA肽表位融合IL-18基因转染组共4组,分别将空质粒(pIPES-EGFP)、PCNA肽表位质粒[pIPES-EGFP-PCNA(6)]和PCNA肽表位融合IL-18基因质粒[pIRES-EGFP-PCNA(6)/IL-18]通过脂质体转染DCs.每组按照DCs∶T淋巴细胞1∶1、1∶10、1∶20、1∶40、1∶80的比例分为4个浓度梯度,将DCs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各组DCs均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DCs∶T为1∶10时,转染pIPES-EGFP-PCNA(6)/IL-18的DCs刺激指数为2.62,优于DCs组(1.70)、空载体组(1.78)和pIPES-EGFP-PCNA(6)组(1.93).结论 转染pIRES-EGFP-PCNA(6)/IL-18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DCs:T为1∶10时最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of T lymphocytes induced by dendritic cells modified by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Epitope and interleukin (IL)-18 genes.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including DCs group, empty vector group, PCNAEpitope transfection group and PCNA-Epitope plus IL-18 gene group, and every group was assigned to four EGFP), PCNA-Epitope plasmid [pIRES-EGFP-PCNA(6)] and plasmid loaded PCNA-Epitope and IL-18 gene [pIRES-EGFP-PCNA(6)/IL-18] were transfected into peripheral blood-derived dendritic cells, then cocultured with T lymphocytes respectively. T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CCK-8 assays.Results The index of stimulation of the pIRES-EGFP-PCNA(6)/IL-18 group was 2. 62 when the ratio transfection group (1. 93). Conclusion DCs treated with the PCNA-Epitope and IL-18 gene could stimulate T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more effectively,and the optimal rio of DCs:T was 1:1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15例胃肠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15例胃肠道类癌患者,中位年龄57岁;男性10例,女性5例;其中胃类癌9例(60.0%),直肠类癌5例(33.3%),小肠类癌1例(6.7%).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9例(60.0%),腹胀4例(26.7%),大便次数增多4例(26.7%).6例接受CT检查,其中5例发现原发病灶或转移灶,1例未见明显异常.15例均行内镜检查及活检,其中11例经活检明确,余4例确诊前分别误诊为腺癌、间质瘤、息肉.本组患者9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局部切除术,6例行根治手术,1例伴肝脏转移者行姑息性手术、肝脏药物注射术和肝转移癌微波消融术;5例患者行内镜治疗;1例放弃治疗.结论 胃肠道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内镜取材病理活检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手术及内镜切除是治疗胃肠道类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异种混合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豚鼠MSCs;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SCs膜表面CD45和CD44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周期;CCK-8法检测和绘制MSCs的生长曲线;观察MSCs和其培养上清对体外异种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的影响.结果 MSCs膜表面CD45表达阴性、CD44表达阳性;分析MSCs周期显示,MSCs中20%左右处于S期、G2期和M期,其余80%左右均处于G0期和G1期.MSCs和其培养上清均能明显抑制异种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的增殖反应(P<0.05),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能逆转MSCs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MSCS的鉴定可根据细胞形态.膜表面标志物来确定.MSCS及其培养上清对异种淋巴细胞混合培养的增殖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