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意义。方法: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TUNEL法缺口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大肠腺瘤组织细胞的原位凋亡(AI)、原位增殖(KI)及bcl-2、bax基因表达;并设立20例正常大肠粘膜和40例大肠癌为对照组,探讨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在大肠癌早期发生中的作用。结果:正常结肠粘膜有少量的bcl-2、bax和ki-67(用KI表示)表达及少量凋亡细胞存在,但无异常表达。大肠腺瘤中bcl-2表达和KI明显增加,与正常组相比P均<0.05;AI和bax表达轻度增加,与正常相比P<0.05。bax与AI表达呈正相关(P<0.01),bcl-2和bax及AI呈负相关。大肠癌中bcl-2表达和KI表达虽增加,但与腺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肠癌组织中AI和bax表达明显增加且与腺瘤组相比P<0.05。结论:大肠癌发生早期即腺瘤中就有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及增殖基因的表达异常,且以抗凋亡基因bcl-2和增殖基因表达占主导地位。该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较早期分子标志;细胞凋亡增加和bax表达异常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相对较早期分子生物学事件。早期检测抗细胞凋亡基因和增殖基因,有助于对大肠癌早期发生的评估。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结肠黑变病(MC)的检出率及其与性别、伴发肠道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0月该院378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MC的患者的内镜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MC的检出率及其与年龄、性别、伴发肠道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MC的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年龄 ≤ 60岁的患者中,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大于60岁且小于80岁的患者中,男性检出率及上升幅度大于女性。息肉是MC最常见的伴发疾病,约占28.31%。息肉大小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C呈逐年上升趋势。80岁前,其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MC与结肠息肉、结肠癌关系密切,可合并炎症性肠病、结肠憩室、结直肠炎和脂肪瘤等。  相似文献   
73.
胃癌细胞内在耐药性与MDR1基因表达产物P-gp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新鲜组织对化疗药物内在耐药性(intrinsicdrugresistance ,IDR)的产生与MDR1基因产物P gp表达的相关性 ,以及探讨P gp对临床选用化疗药物的参考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经内镜病理确诊胃癌病人 30例 ,男 19例 ,女 11例。年龄 31~ 73岁 ,中位年龄 5 7岁。贲门癌 19例 ,胃体癌 7例 ,胃窦癌 3例 ,胃角癌 1例。留取手术切除新鲜标本作细胞培养。2 .肿瘤化疗药物工作液的制备 :按参考文献 [1]配制出药物的工作浓度 :环磷酰胺 (CTX) 30 0 μg/ml,阿糖胞苷 (Ara C) 2 5 …  相似文献   
74.
肥大细胞是起源于骨髓的多潜能干细胞,广泛分布于肠黏膜及结缔组织中。它是IgE介导的速发性变态反应的效应细胞,也是各种类型炎症过程中的关键细胞。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肥大细胞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肥大细胞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浅表性肿瘤的效率及安全性。方法 74例食管浅表性肿瘤患者按病灶周径(1/3周,1/3~2/3周,2/3周)分层随机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36例)和ESTD组(38例),分别行ESD及ESTD治疗,比较各组的剥离面积、手术时间、剥离速度、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出血、穿孔及术后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各组剥离面积无差异(P0.05)。在病灶周径1/3周时,两组的手术时间、剥离速度、整块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周径1/3~2/3周及2/3周时,ESTD组的手术时间[(50.7±21.3)min及(61.7±29.8)min]明显短于ESD组[(79.8±19.5)min及(119.8±35.4)min](P0.05)、剥离速度[(21.1±5.6)mm~2/min及(28.8±6.1)mm~2/min]明显快于ESD组[(14.5±3.7)mm~2/min及(15.2±5.1)mm2/min](P0.05)。在病灶周径1/3~2/3周时,两组整块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均无差异(P0.05),在周径2/3周时,ESTD组整块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均高于ESD组(P0.05)。ESD组中,术中出血6例,术后迟发性穿孔2例,术后狭窄10例;ESTD组中,术中出血5例,术后狭窄13例,无穿孔发生。结论 ESTD能安全有效地切除食管浅表肿瘤,大面积食管肿瘤同传统ESD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剥离速度快、治愈性切除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76.
77.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胃电图、空腹血浆胃动素的观察张旭东,朱海杭,朱方石,孙龙安(扬州医学院苏北人民医院)本文对39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临床、胃电图(EGG)及空腹血浆胃动素(MOT)水平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该组患者女性占优势(64.1...  相似文献   
78.
Moynihan综合征36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9.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 ,COX )是前列腺素(PGs)合成过程中的1个重要限速酶,目前发现其主要有2种亚型:COX 1和COX 2。近年来研究发现,COX 2不仅在肿瘤组织中有较高表达,并可能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及分化。传统的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和选择性COX 2抑制剂已被证实可防治  相似文献   
80.
本文对79例6种症型肝硬变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IgG、IgA、IgM均较正常人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升高幅度以肝郁脾虚型为最低,以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为最高;除肝郁脾虚、湿热蕴结型IgA与正常人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各症型的各项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研究发现,肝硬变症型不同,其免疫球蛋白变化不一,随着中医的病理发展和症型的转变,体液免疫反应渐趋活跃,免疫球蛋白似呈由代偿期的肝郁脾虚型逐渐向失代偿期水湿内停、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型递增的趋势。因此,可考虑将IgG、IgA、IgM的检测指标,作为肝硬变辨症分型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