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9例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内分泌功能异常疾病,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本研究结合我院1989~2004年收治的9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外科诊疗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四环素调控系统对DT390-VEGF165融合基因在人胃癌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四环素调控的DT390-VEGF165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在四环素有或无的情况下检测胃癌细胞的存活率.结果4μg构建物转染5×105个胃癌细胞/孔(24孔板)96h后发现,无四环素时转毒素融合基因的细胞的存活率为20%四环素存在时转毒素融合基因的细胞的存活率为66%;转染细胞在四环素有或无的情况下经白喉抗毒素-FITC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均呈现黄绿色荧光,表明融合基因在细胞中得到了表达,且四环素调控系统存在基础量的漏表达.结论四环素调控系统基本上可以控制毒素基因在人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 6 0年代 ,休克发病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提出了微循环学说 ,认为微循环急剧障碍引起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是休克的病理基础 ,从而使休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充分认识到补液复苏在抗休克中的重要性 ,并开始了补液性质的讨论。 6 0年代初已有学者开始了高渗盐抗休克的动物实验[1] 。 1980年 ,Felippe等[2 ] 用小剂量 7 5 %氯化钠溶液救治 12名难治性终末期低血容量休克病人 ,其中 11例迅速得到逆转 ,动脉压回升 ,尿量、意识恢复。临床应用的首次成功引起了人们对高渗盐抗休克的注意。高渗盐抗休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ټ���3091��������Ʒ���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目的 研究接受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的构成 ,总结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 2 0 0 3年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 30 91例甲状腺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明显增加 ,该组以结节性甲状腺肿 (5 9 95 % )、甲状腺癌 (16 5 9% )为主 ,甲亢手术减少 (P <0 0 1) ,桥本病有所增加 (P <0 0 5 ) ;局限于一侧的良性疾病近来以单侧腺叶切除术 (2 1 32 % )为主 ,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主要为患侧腺叶、峡部联合对侧次全切除术 ,不主张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 ;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 95 % ,其中术后出血 0 39% ,喉返神经损伤 0 5 8% ,喉上神经损伤 1 0 3% ,甲状旁腺永久性损伤 0 0 6 % ,甲状腺功能低下 0 5 5 % ,甲状腺危象 0 2 2 % ,死亡 2例 (0 0 6 % ) ;重视术后规范、系统的替代治疗 ;总体术后复发率2 0 1% ,近年来复发率有下降 (P <0 0 5 )。结论 该组甲状腺疾病以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为主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 ;专业化培训、细致操作以及全身麻醉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规范、系统的替代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5.
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择期腹部手术术后脑血管意外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及诊治方法。5例患者于术后4h至2d发生脑血管意外,均经CT证实。患者接受保守治疗2~127d。最终3例死亡,2例病情稳定后出院。  相似文献   
66.
1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临床研究现状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有 4 0余种 ,大多处在Ⅰ期或Ⅱ期临床 ,只有少数进入了Ⅲ期临床。下面按作用机制分类介绍几种比较突出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试验情况。1 1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剂 TNP - 4 70是烟曲霉素的衍生物 ,强烈抑制内皮细胞增殖。Ⅰ期临床试验对象为约 2 0 0例难治性晚期肿瘤和Kaposi′s肉瘤 ,主要毒副反应为疲劳和恶心 ,剂量限制性毒性为神经综合征 ,包括焦虑、眩晕、眼球震颤、步态不稳等 ,停药后症状消失。根据Ⅰ期临床结果 ,最大耐受剂量约为 6 0mg/m2 ,每日静脉…  相似文献   
67.
采用非吸收生物材料对37例合并糖尿病(糖尿病组)和40例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非吸收生物材料腹股沟疝修补术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两组均行择期手术,糖尿病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其中1例发展为腹股沟脓肿并导致近期复发,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资料显示:合并糖尿病的腹股沟疝患者通过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接受非吸收生物材料腹股沟疝修补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8.
作者观察了失血性休克早期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IL-1能力的变化,并初步分析其机制,发现休克后1h、2h巨噬细胞分泌IL-1的能力分别较失血前提高51%及63%,差异均有显著性。此后巨噬细胞分泌IL-1的能力逐渐降低,至休克后4h较失血前下降3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将不同浓度的β-EP及质皮酮分别与巨噬细胞共同培养,发现前者刺激IL-1的产生,后者抑制其分泌,均呈量效关系。实验结果提示,在失血早期巨噬细胞分泌IL-1的能力有显著变化,内源性阿片肽及糖皮质激素可能参与调节失血时巨噬细胞IL-1的分泌。  相似文献   
69.
胃间质瘤是指起源于胃壁原始或幼稚间叶干细胞的、无特异分化证据的一类异质性肿瘤,我院1998~2002年5月,共收治49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27岁,平均年龄58.3岁,50岁以上者37例,占75.5%。胃体部40例,胃窦部5例,贲门4例。以消化道出血和腹痛为主要表现。超声内镜检查阳性检出率和准确率比较高。以开腹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腹腔镜下行胃楔形切除次之。良性间质瘤预后好,而恶性间质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0.
胃手术后早期再手术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也是在病情危重情况下行急诊手术的一组急症。引起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很多。我院1976~1990年共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