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279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38篇
  5篇
中国医学   173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山西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人群BMI与总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山西省调查人群为基线建立队列,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对逝者进行死因回顾调查。2002年基线信息完整的≥ 18岁研究对象7 007人,随访到5 360人,随访率为76.5%。将研究对象按BMI分为8组,计算死亡率,以死亡率最低组作为参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全人群、分性别、年龄(≥ 60岁、<60岁)的各组死亡风险比(HR)及95% CI,模型调整基线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等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随访67 129人年,平均随访12.5年,死亡615人,队列总死亡率为916/10万人年。BMI为26.0~27.9 kg/m2组死亡率最低,以该组为参照组,多因素调整后,BMI<18.5、18.5~19.9、22.0~23.9和≥ 30.0 kg/m2组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调整HR值(95% CI)分别为1.90(1.26~2.86)、1.68(1.15~2.45)、1.49(1.08~2.06)和1.72(1.07~2.76)。对于≥ 60岁老年人,BMI<18.5 kg/m2组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调整HR值(95% CI)为1.94(1.20~3.15)。结论 BMI ≤ 19.9、22.0~23.9及≥ 30.0 kg/m2均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除关注肥胖外,低体重营养不良造成的老年人高死亡风险应特别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肠道菌群变化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6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为口服四联给药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阴活血方,通过比较临床疗效,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测及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治疗组提高患者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降低大肠杆菌,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胃镜下黏膜病变积分大体分级、部分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2个分级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养阴活血方能调控胃癌前病变患者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黏膜病理变化,有益于胃癌前病变的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提高药师不合理处方审出率的作用和效果,以提高药师对用药不合理处方的审出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QCC)的10个步骤,选定主题,拟定计划,把握现状,设定活动目标,目标解析,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对策,效果确认,检讨和改进,调查药师对用药不合理处方的审核现状,查找影响药师正确审方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干预。对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6个月的实践,药师对用药不合理处方的审出率由活动前的50.52%升高到活动后的79.2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法,可提高药师对用药不合理处方的审出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实验报告作为病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实践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师生之间的桥梁纽带。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纸质版实验报告存在的内容单一、完成作业耗时多、存档不方便等弊端逐渐的显露了出来。电子版实验报告作为数字网络化应用于病理实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便于提交及存档等优点是传统纸质版实验报告无法比拟的,它不仅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纸质版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而且作为更有效的实验手段很好的提高了病理实验教学质量,是我们值得广泛应用的优质教学工具。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提高诊断效率,提供给医生更加客观和准确的诊断结果。借助影像组学的方法,利用公开数据集BreaKHis中82例患者的乳腺肿瘤病理图像,提取乳腺肿瘤病理图像的灰度特征、Haralick纹理特征、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和Gabor特征共139维影像组学特征,并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然后利用随机森林(RF)、极限学习机(ELM)、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kNN)等4种不同的分类器构建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模型,并对上述不同的特征集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影像组学特征的分类效果最好,准确率能达到88.2%,灵敏性达到86.62%,特异性达到89.82%。影像组学方法可为乳腺肿瘤良恶性预测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使乳腺肿瘤良恶性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得到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miR-141-3p及miR-155-3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20年09月我院收治的95例鼻咽癌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41-3p及miR-155-3p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血清中miR-141-3p及miR-155-3p表达水平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鼻咽癌患者血清中miR-141-3p与miR-155-3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血清中miR-141-3p(3.25±1.28 vs 0.64±0.17)及miR-155-3p(1.47±0.83 vs 0.35±0.08)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鼻咽癌患者血清中miR-141-3p及miR-155-3p表达水平升高与临床分期高、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均<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中miR-141-3p及miR-155-3p表达水平诊断鼻咽癌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8、0.97,两项联合诊断鼻咽癌的曲线下面积(0.940,95%CI:0.877~0.998)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7.0%和86.2%。相关分析显示,鼻咽癌患者血清中miR-141-3p与miR-155-3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53,P<0.001)。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中miR-141-3p及miR-155-3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有望作为鼻咽癌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抑制葡糖基转移酶活性是控制菌斑预防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葡糖基转移酶活性抑制剂包括化学性和生物性两大类物质。本文将各种抑制剂的结构、组成、有效成分、抑制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的机理、动物实验结果、某些物品的剂型、使用方法和副作用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随机采集口腔科门诊拔牙患者的离体牙70个,按年龄分3组(儿童组、中青年组、老年组);按病变分3组(正常组、龋齿组、氟斑牙组)。各组牙齿均经10%甲醛浸泡。清除结石,用优级纯硝酸冷消化处理后,分别采用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离体牙氟和磷的含量并计算氟磷含量比(F/P)。结果表明,中青年组F/P值是儿童组的118倍,是老年组的1.8倍;而正常组牙齿F/P值则是龋齿组的1.6倍,氟斑牙组的1.1倍。  相似文献   
10.
氟以外机体微量元素与龋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存在于人体的硒,镧,锶,镁,锌,镉,铝,铜,溴,碘,钛,钛等12种微量地 龋病发生。发展和预防中的作用的的期研究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