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42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21.
整合素是一类异二聚体家族,作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受体,选择性表达于激活的内皮细胞的有腔和无腔表面,参与内皮细胞的移行、增生、分化和毛细血管样管腔结构的形成,并最终形成新生血管.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整合素与多种细胞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协同作用,介导细胞向细胞间和ECM的移行和黏附,并调控细胞周期.整合索及其ECM配体的结合引发一系列复杂的胞内级联信号,包括黏着斑激酶的酪氨酸磷酸化、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加、细胞周期蛋白合成以及早期基因表达等;阻断整合素及其配体的作用能抑制细胞生长或诱导细胞凋亡.已有的研究结果提示,整合素可能是未来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有效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522.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实验性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棕色挪威大鼠36只,以右眼为实验眼,激光光凝诱导实验性CNV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36只大鼠立即随机分为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18),分别玻璃体内注射10μL塞来昔布(1mg/mL)和10μL生理盐水。光凝后7d采用Westernblot(n=6)和RT-PCR(n=6)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其mRNA以及COX-2mRNA的表达;光凝后14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n=3)和脉络膜铺片(n=3)法分别检测CNV的厚度和面积。结果经塞来昔布治疗后,CNV的厚度和面积均明显减小(P=0.00),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2,P=0.03),而COX-2mRNA无明显变化(P=0.59)。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塞来昔布能够有效地抑制实验性CNV,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为临床防治CNV相关性眼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2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rum levels of vitamin B12 and folic acid (FA) of 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exudative AMD(AMD group)and 78 patients with non-exudative AMD (control group) diagnosed at Xijing Hospital between June 2008 and September 2009 were assessed in this study. Serum vitamin B12 and FA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Th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f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exposure histories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MD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serum vitamin B12 levels[(247.51±93. 92) ng/ml]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312. 52±143.08) ng/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5. 013, P<0.001). Serum FA levels in AMD group [(5. 64±3.72) ng/ml]we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10.14±4. 48) ng/ml],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0. 780, P= 0. 437). Conclusion People with lower serum vitamin B12 have higher risk of exudative AMD. Low levels of serum vitamin B12 may relate with the occurrence of exudative AMD.  相似文献   
524.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制备3种细胞的条件培养基(CM),分别为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基,VCM)、常氧条件下BMSCs的CM组(NCM)和缺氧条件下BMSCs的CM组(HCM)。分别用以上3种CM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和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6~24h后,观察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的能力。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和常氧组的CM,缺氧组即HCM作用下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数目和成管数量(包括成管总长度和分支数)均显著增加(均P<0.05)。在RF/6A细胞,对照组VCM、常氧组NCM和缺氧组HCM作用24h后,迁移的细胞数分别为19.00±3.61、32.33±3.06、114.00±11.53个(F=153.3,P<0.001);而HUVECs的3组细胞迁移个数则分别是76.00±9.54、122.00±18.68、307.70±25.97个(F=121.5,P<0.001)。RF/6A细胞经各组CM孵育6h后,成管数目分别为12.00±3.00、37.00±4.58、51.00±3.61个(F=81.7,P<0.0001);3组HUVECs细胞管腔形成的结果类似。结论:缺氧条件下BMSCs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成管能力,这种机制可能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25.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工作近年取得明显成效, 得益于国家推动普及高危早产儿眼底筛查工作。目前对于小儿眼底筛查的人群范围存在的争议在于是实行全员新生儿眼底筛查(以下简称普筛), 还是仅对包括符合国家ROP指南筛查条件早产儿在内的高危新生儿进行选择性眼底筛查。普筛虽具有可及时发现并早期治疗部分恶性眼病的优势, 但目前开展条件尚不成熟, 可行性低且小儿眼底检查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本文指出目前合理使用现有稀缺医疗资源, 对具有高危眼病风险的新生儿进行选择性眼底筛查是务实之举, 以期指导临床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526.
摘要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探索该病症临床治疗新方法。 方法:于2017年1月—2021年6月期间选取在院治疗的59例创伤性脊髓损伤伴肌肉痉挛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包括运动疗法、针灸、推拿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巴氯芬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并分别在治疗前、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及SF-36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其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总分和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发散式冲击波可有效改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肌肉痉挛症状,且能充分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27.
背景 在中国,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患者中约有40%患有多灶性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PCV会导致反复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 PED)、广泛的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出血,以及严重的视力损失。近年来,已有多种该病的治疗方法在中国使用,临床医生需要获得治疗PCV的全面经验。方法 由14名具有专业背景的眼科专家形成指南专家组,重点关注如下方面问题和相应的结局:非活动性PCV患者的治疗选择;未经治疗的PCV患者的治疗选择,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单药治疗、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抗VEGF负荷治疗后仍有持续性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或视网膜内液(intraretinal fluid,IRF)的患者,以及伴有大量视网膜下出血的患者的治疗选择。证据整合团队在各个问题下进行系统评价,为推荐意见的形成提供依据。本指南...  相似文献   
528.
<正>患者女性,5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上方黑影遮挡2月余于2020年12月10日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双眼高度近视”入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2(-16.50 DS-1.00 DC×90°→0.4),左眼0.05 (-11.50 DS-2.00 DC×95°→0.6)。右眼眼压19 mm Hg(1 mm Hg=0.133 k Pa),左眼20 mm Hg。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央深度正常,晶状体密度稍高。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边界清楚,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玻璃体絮状混浊,2:00~8:00位视网膜青灰色隆起,黄斑累及,视网膜皱褶,鼻上周边2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PD)大小马蹄形裂孔,鼻下4PD大小马蹄形裂孔,裂孔卷边,前缘玻璃体牵拉(图1);左眼眼底高度近视改变,视盘颞侧近视弧形斑,余未见明显异常。眼B型超声:右眼眼轴28.1mm;左眼26.5 mm;双眼玻璃体混浊;双眼黄斑区球壁粗糙;右眼玻璃体后脱离形成,多处牵拉视网膜,鼻上鼻下可见视网膜裂孔,下方视网膜脱离(图2,3)。诊断: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双眼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529.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发病率高, 是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尽管人们很早就认识到BRVO的眼底特征, 但越来越多新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应用使人们对BRVO的传统认知提出了挑战, 包括该病合理的分型和分类标准, 多模式影像检查对阻塞部位血管特征的显示等。对这些特征进行重新总结提炼, 对传统影像评定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优化, 可以加深对BRVO的正确认识, 并找到与视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有助于制定更好的诊疗方案。同时, 目前仍需要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这些影像检查技术提供的临床特征及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