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核心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躯干训练组和联合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躯干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入躯干控制训练,联合治疗组在躯干控制训练的同时辅以肌内效贴。治疗前后使用躯干功能障碍量表(TIS)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对患者躯干功能进行评估,次要结局指标的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Rivermead指数(MRMI)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3组TIS、BBS、MRMI、MBI评分均提高(P<0.01)。3组间比较,躯干训练组和联合治疗组所有结局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又优于躯干训练组(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躯干控制训练可进一步提高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及平衡功能,联合使用肌内效贴可增加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大切口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脊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治疗(小切口组),50例患者采用大切口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大切口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及脊髓神经功能指标.结果 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大切口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大切口组患者(P﹤0.01);术前、术后,小切口组与大切口组患者的脊髓ASIA功能分级、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小切口组与大切口组患者的脊髓ASIA功能分级、JOA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明显提高(P﹤0.01).讨论 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大切口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瘤的效果相似,但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适当的康复训练量对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I@Iosis,Ms)患者运动功能状态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40例MS后3个月以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5例(按康复训练强度分为低、中、高运动量组各35例)和对照组35例。所有MS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护理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40min/次,2次/d的康复功能训练,训练时间均为12周。在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且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进行Kurtzke功能障碍状态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积分和复发率的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1)观察组在疗效、运动功能积分状态、复发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2)观察组内三组比较:中运动量组治疗后在疗效、运动功能状态、复发率方面都明显优于低、高运动量组。结论适量的康复训练对改善MS患者运动功能状态和降低复发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综合疗法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时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早期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20例,针灸治疗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组20例,VocaStim电刺激治疗组20例,各组常规用药相同,8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后4周、8周采用才藤荣-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肺部感染率进行评价.结果 综合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才藤荣-吞咽障碍评分及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优于其他3组(P<0.05或P<0.01).综合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结论 时早期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优于单纯的针灸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及VocaStim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6.
脑源性偏瘫肢体痉挛改善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9月-2004年9月收治脑源性偏瘫患120例,年龄16—80岁,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0例。康复护理组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脑外伤12例,脑肿瘤2例,脑血管病44例,其他2例。常规护理组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其中脑外伤14例,脑肿瘤3例,脑血管病42例,其他1例。两组患病史和体征明确,经CT或MRI检查诊断,病程15天-6个月。  相似文献   
7.
影像引导下颈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继革  孙丽 《现代护理》2006,12(30):2890-2891
影像引导下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新技术。本文报告了应用此项技术治疗5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体会,指出手术物品的齐备和无菌性,对硬膜外腔穿刺技术和胶原酶药理的了解,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及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影像引导下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新技术.本文报告了应用此项技术治疗5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体会,指出手术物品的齐备和无菌性,对硬膜外腔穿刺技术和胶原酶药理的了解,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及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综合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50例。2组患儿均以西药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GM-I)、卵磷脂等治疗,同时采用传统及现代康复训练结合的综合康复技术进行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治疗。1月为1个疗程,记录整个临床治疗过程,6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综合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治疗组3-12月、13-24月、25-36月3个年龄段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2%,对照组为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电针结合综合康复疗法针对3岁以内脑瘫患儿的疗效优于传统及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组3个年龄段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2.22%,72.73%,3-12月的患儿治疗效果与其他2组比较最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配合综合康复疗法对改善3岁以内脑瘫患儿的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患儿年龄越小临床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董继革 《北京中医》2009,(12):961-962
目的探讨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弛缓期瘫痪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主动康复组、被动活动组和综合治疗组,按上肢肌肉出现收缩的时间、1个月后患者出现肩下垂的例数、肩痛的评分、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结果综合治疗组在上肢肌肉出现收缩的时间、一月后肩下垂的例数、肩痛的评分明显低于被动活动组和主动康复组,Fusl—Meyer评分明显高于被动活动组和主动康复组,除肩痛的评分P〈0.01,余评定均P〈0.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上肢弛缓性瘫痪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被动运动和单纯的主动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