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N和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腹腔注射肌苷(100mg/k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CaN及COX-2蛋白的影响。结果:①对照组皮质和纹状体区大鼠脑CaN蛋白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增强,12-24h达高峰,随即下降,至3d已降至再灌注2h水平。与再灌注2h相比,6h-2d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肌苷组CaN表达于2h-14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对照组皮质和纹状体区COX-2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增强,24h-2d达高峰,然后逐渐降低,14天时几乎未检测到COX-2阳性细胞。与再灌注2h相比,6h-3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肌苷组COX-2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2h-14d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皮质中的阳性细胞数高于纹状体区。结论:肌苷对缺血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脑CaN、COX-2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的表达,探讨藻蓝蛋白对脑缺血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2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藻蓝蛋白进行治疗,TUNEL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bFGF和bFGFR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6h,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凋亡逐渐增加,至第1d达高峰,第3d开始下降,第14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藻蓝蛋白治疗组凋亡细胞的变化与对照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元bFGF和FGFR表达增强,再灌注6h神经细胞即出现bFGF表达,第1d达高峰,后逐渐减弱,至第14d仍高于假手术组;藻蓝蛋白组神经细胞bFGF和FGFR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同一时间点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藻蓝蛋白可能通过促进bFGF和FGFR的表达,激活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53.
肌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COX-2表达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OX 2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腹腔注射肌苷 (1 0 0mg/kg) ,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OX 2mRNA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 ①对照组皮质和纹状体区COX 2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 6h开始增强 ,1 2h达高峰 ,持续 2 4h~ 3d ,然后逐渐降低 ,至 1 4d降至再灌注 2h水平 ,同一时间点皮质区高于纹状体区。肌苷组COX 2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 2h~ 1 4d较对照组显著减低 (P <0 0 1 )。②对照组皮质和纹状体区COX 2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与COX 2mRNA相似 ,但其高峰出现在 2 4h ,较COX 2mRNA略延迟 ,且持续时间短 ,至 7d已降至再灌注 2h水平 ,同一时间点皮质区高于纹状体区。肌苷组COX 2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 2h~ 1 4d较对照组显著减低 (P <0 0 1 )。结论 肌苷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COX 2mRNA及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角果木提取物Tagalsin对H2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H22肝癌细胞原位接种于小鼠肝脏,建立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建立模型第10天将小鼠随机分为食用油空白对照组、卡莫氟阳性对照组和Tagalsin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小鼠;观察各组荷瘤小鼠的生存状态及体重变化,并计算各组小鼠的肿瘤近似体积和脾脏指数;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Caspase-3、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逆转录-酶链聚合反应(RT-PCR)技术检测Caspase-3、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 Tagalsin能有效抑制H22肝癌细胞的生长,高剂量可使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降低(P<0.01).Tagalsin低、中、高剂量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7.89%、63.1%、71.78%,卡莫氟组的抑瘤率为63.12%;阳性对照组及Tagalsin中、高剂量治疗组Caspase-3蛋白的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agal-sin各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Caspase-3基因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而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Survivin基因水平下调(P均<0.01).病理变化:Tagalsin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肿瘤细胞体积缩小,胞浆浓染,核固缩,核仁不清,肿瘤细胞可见破碎,有较多凋亡细胞分布.结论 Tagalsin对H22肝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基因表达而下调Survivin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兔脑急性缺血组织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DWI成像的病理基础。方法5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永久缺血组(A组)和再灌注组(B组),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A组分为缺血1、3、6、12、24与48 h(A1~A6)组;B组缺血1 h拔线再通后分为再灌注0、2、5、11、23和47 h(B1~B6)组。每组分别于各自时间点进行DWI成像,分别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计算相对ADC(rADC)值。兔脑标本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A组DWI高信号区逐渐增大,缺血24 h趋于稳定;ADC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B组平均ADC值的变化呈双峰改变,缺血再灌注2 h的rADC值趋于正常化,DWI高信号区减小;5 h的rADC值最低,以后rADC值逐渐升高,DWI高信号区逐渐扩大。永久缺血组细胞凋亡逐渐增多,12 h达高峰,以后缓慢下降;再灌注组细胞凋亡数逐渐增多,幅度较永久缺血组低,高峰出现于再灌注23 h。结论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但细胞凋亡与ADC值的演变规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正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ralysis,PBP),也称假性延髓麻痹,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及情感障碍(强哭强笑)等为特征,其中吞咽困难为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率高达51%~73%,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一般认为,PBP是由脑卒中后双侧皮质脑干束病变所引起,也有学者  相似文献   
57.
58.
BMP-7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estin和GFA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BMP-7治疗组,每组10只。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2 h模型,治疗组尾静脉注射BMP-7(0.1 mg.kg-1)250μl,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无菌注射用水。再灌注24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2,3,5-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nestin和GFAP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P-7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t=4.66,P<0.01)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t=6.98,P<0.01),TUNEL阳性细胞数降低(P<0.01)。缺血侧脑组织nestin和GFAP表达增加(P<0.01)。结论 BMP-7可上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estin和GFAP表达,促进神经再生,起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 bcl- 2、bax和 p53m 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 ,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缺血 1 .5 h再灌注后 2 h、 6 h、 1 2 h、 1 d、 2 d、 3 d、 7d和 1 4 d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 bcl- 2、 bax和 p53 m RNA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 2 h在缺血周围区 bcl- 2 m RNA开始表达 ,1 d达高峰 ,之后逐渐减弱 ,再灌注 1 4 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 ;bax m RNA与 p53 m RNA均于缺血再灌注 6 h出现 ,bax m RNA于 1 d达高峰 ,3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 ,p53 m RNA于 1~ 2 d达高峰 ,7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 bcl- 2、 bax和 p53m RNA的表达与缺血性损伤有一定关系 ,参与了神经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脑蛋白水解物(CH)-Ⅰ延缓D-半乳糖(D-gal)致C57小鼠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CH-Ⅰ低剂量组和CH-Ⅰ高剂量组,皮下注射D-gal以诱导衰老模型,给药组腹腔注射CH-Ⅰ。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形态结构,Western印迹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传感器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磷酸化(p)-STAT3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增加(P<0.01),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BDNF、TERT和p-STAT3表达水平下降(P<0.01)。而给予不同浓度的CH-Ⅰ预处理后,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得到改善(P<0.05),海马神经元损伤显著下降(P<0.05),并且CH-Ⅰ低、高浓度均可以显著提高小鼠海马组织的端粒酶活性(P<0.05),上调BDNF、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和调控因子STAT3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CH-Ⅰ可以通过提高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从而减少D-gal衰老小鼠海马组织的衰老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