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0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52.
1引言1906年,Gremer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结合1970年问世的心脏程序性刺激技术,最终形成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至今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已经历了40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对食管心脏电生理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当属Zoll、Monotoyo等心脏电生理大师。1952年,Zoll应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脏。1973年,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了较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1(ESM 1)孵育预处理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培养及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细胞数及浓度固定的初级培养液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预处理)及3个浓度(005 μg/ml、01 μg/ml、015 μg/ml)的ESM 1预处理组。每组设4个复孔,每孔均处理60 min。收集每孔中的条件培养液,检测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结果: ESM 1孵育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其存活率明显增加,而凋亡率显著下降,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随着ESM 1预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凋亡率却呈相反的下降趋势。ESM 1预处理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ALP的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ESM 1浓度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ALP的水平也相应增加。ESM 1孵育预处理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一致,生长及分化速度加快。结论: ESM 1孵育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降低其凋亡,而且可增加VEGF、ALP的分泌。ESM 1通过活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高细胞本身的潜能,继而提高其存活、增殖的能力, 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自主设计基于低频电场的心内膜三维标测系统,用于临床心脏建模实验研究。本文介绍了三维标测系统基本原理、结构和系统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实验动物心脏进行多腔建模,验证了标测系统定位的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5.
自主设计和研制体外自动除颤器(AED),并通过动物实验评价该AED对室速/室颤(VT/VF)识别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除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较高的识别敏感性、特异性和除颤效果,且便于携带、操作快捷和工作精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复律后的演变过程。方法 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0例正常人及18例房颤患者电复律前后的二尖瓣血流频谱(MIF)及肺静脉血流频谱(PVF)进行监测。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与房颤组复律前比较,正常对照组MIF的舒张早期E波流速(E)和积分(EVI)、PVF的舒张期D波流速(D)小于房颤组,PVF的收缩期S波流速(S)和积分(SVI)、流速比值(S/D)、收缩期充盈分数(SF)大于房颤组,P<0.05。②18例房颤患者复律前后的比较,复律后即刻、24h MIF的舒张晚期A波流速(A)和积分(AVI)、PVF的左心房收缩期逆向波流速(PA)和积分(PAVI)出现,但很小,P<0.05;复律后1周-3个月MIF的A、AVI、心房充盈分数(AF)及PVF的PA、PAVI、S、SVI、S/D、SF逐渐增高,而MIF的E、EVI、流速比值(E/A)逐渐减小,P<0.05。结论 ①房颤时收缩期肺静脉回流减少,提示左房压增高;随着左房收缩功能的逐渐恢复,左房血流动力学可恢复正常,恢复过程大约需要1-3个月。②房颤复律后1周内心房收缩仍很弱,故能解释临床为何会出现复律后的迟发性栓塞现象。  相似文献   
57.
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ATs)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可出现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提高ATs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拓宽其治疗途径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目前ATs的治疗除药物外尚有手术、射频消融等,但因手术和射频消融的风险大患者常拒绝治疗。近年来,采用心脏起搏预防和治疗ATs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自2003年8月以来,我们对4例病态寞房结综合征(SSS)合并ATs患者行AT501起搏器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59.
室房逆传的再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在体房室结无室房逆传或逆传功能明显低于房室顺传的机制。方法 对128例心脏介入性诊疗术患者,分别作心房、心室刺激,观察经房室结顺传及室房逆传的电生理特征。结果 除2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外,107例房室顺传文氏点大于150次/min;有经房室结室房逆传者12例(11.2%),其中室房逆传文氏点10例小于130次/min,2例为130次/min。95例(88.8%)及2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均无室房逆传。结论 绝大多数在体房室结固有逆传功能明显低于房室顺传,或呈单向传导。房室旁道和/或房室结逆传快径路是室房逆传良好的主要原因及形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病症的根本机制。  相似文献   
60.
^201Tl心肌显像已广泛用于梗死后缺血/存活心肌的评价,研究表明常规3~4 h再分布显像低估了部分存活心肌,^201Tl24h延迟显像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缺血/存活心肌的检出率,但仍存争议.笔者对38例心肌梗死患者行^201Tl心肌SPECT24h延迟显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