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食管电生理检查中的裂隙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65例食管电生理检查中发现39例患者存在心脏传导系统多部位的裂隙现象共46例次(占24%),其中7例同时发生在2个部位.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试将其分成6型,探讨其发生部位及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2.
心肌细胞或组织对附近组织传导的兴奋或外来刺激能够发生反应而产生激动的特性称为兴奋性。一旦心肌细胞或组织发生激动反应,立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地或部分地丧失兴奋性,这一特性称为不应性,激动后不应性所持续的时间称为不应期[1]。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根据心脏组织对期前刺激产生的不同反应分为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以及功能不应期[2]。几乎所有的心电图概念、现象、法则,以及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与不应期相关。不应期的影响因素众多,如性别、年龄、神经、心率、前心动周期等。对于瞬息变化的心电图,我们往往重视了这些变化,却忽视了产生这些改变的原因,心动周期改变引起相应的不应期的改变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8例前心动周期改变对其后心电图的影响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心电图。  相似文献   
3.
王慧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2011,30(4):347-350,354
例4 患者女性,37岁.反复发作性心悸2年余,发作诱因不确切,呈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自行终止.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例1 患者女性,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示窦性心律,P-P 间期基本规则,P-R 间期固定,为0.15s,心律103次/min。肢导联 QRS 波间歇出现左前分支阻滞图形(Ⅱ、Ⅲ、aVF 呈 rs 形,S_3>S_2,Ⅰ、aVL 呈qR 形、R_(aVL)>RI,VAT_(aVL)时间=0.06s。额面电轴 21°与-49°交替出现,大多呈2∶1阻滞,有时呈3∶1(5∶1未刊出)阻滞。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冷冻粘附现象的特点。方法总结38例经导管冷冻消融慢径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病例,在-30℃下冷冻标测,确认有效靶点后降温至-75℃冷冻消融,手术过程中观察冷冻导管与靶点粘附时的特点,记录粘附时导管末端的温度,从开始降温到发生粘附所需时间,冷冻仪液态N2O的流量、压力参数。结果冷冻导管与靶点发生粘附的最高温度为-16.2±1.8℃,最低温度为-21.4±1.8℃,平均温度为-18.5±1.6℃,从降温到粘附所需时间平均为22.2±4.8s,粘附时冷冻导管内液体N2O流量为14.9±1.1ml/min,压力为678.6±23.8帕/平方英寸;在冷冻标测和消融过程中,消融导管与靶点粘附稳定,未发生移位;全部38例冷冻消融均获成功,未发生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1~30个月无复发。结论冷冻粘附可使导管与靶点接触稳定,增加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存在S P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极食管导联刺激同步记录时 ,能在刺激脉冲波后稳定录得清晰P2 波且资料完整者 5 0例。分别测量食管导联和V1导联中P2 波脱漏前最短S1S2 间期时的S2 波至P2 波间期 ,食管导联中P2 波至V1导联P2 波期间。结果 发现随着S1S2间期的逐渐缩短 ,食管导联和V1导联中均存在S2 ~P2 间期逐渐延长的特征。P2 波脱漏前的S2 P2 EB和S2 P2 V1间期分别为 (76 33± 11 89)ms和 (14 9± 2 6 83)ms,P2 EB P2 V1间期 (72 0 0± 10 31)ms。结论 提示 :①食管导联电极至左心房外膜间存在递减性传导 ,使该区域容易形成裂隙现象 ,亦造成心房不应期缩短和房间传导阻滞的假象 ;②采用单导联记录时不宜将刺激脉冲波作为左心房激动的标志 ,V1导联刺激波至P2 波顶峰时距不能反映左房后壁至右房前壁的房间传导时间 ;③心脏外组织存在传导延缓是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36岁,心悸胸闷6年,加重一周就诊。常规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因有晕厥病史进行食管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各参数正常,房室传导文氏点170次/min,2:1阻滞点190次/min。附图为进行S_1S_2程控早搏刺激,S_1S_1周期666ms,S_1S_2550ms。自身心律中见第3次QRS波群宽大畸形提前发生,为室性早搏。其后的第1个S_1落在室性早搏的S—T段上,再其后可见P波,表明心房已被夺获,因房室交界区正处于有效不应期中,致使激动未下传。此后连续6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83岁,因反复头晕10年、胸闷1年余入院。血压21/10kPa(158/75mmHg),心率58bpm,主动脉瓣区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浊音界正常。诊断: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电图示:PP规则,频率91bpm,房室2:1传导,PR为0.18s、QRS波形态变化为由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斗不完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非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房颤的起始激动部位、折返途径与传导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安全性。对 6例左房起源的房颤 ,用改良Ross法穿刺房间隔后置入EnSite30 0 0标测球囊导管于左房 ,将大头导管分别送至左上、下肺静脉 ,右上、下肺静脉 ,二尖瓣口及在左房前后、左右各壁移动 ,描记左房三维几何图形。记录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起源点、房颤起始的传导方向、折返部位。设计消融点与消融线 ,用 5 0~ 5 5℃温控消融导管放电 ,每点 6 0s。参考消融终点 :①房早等房性心律失常消失 ,必要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重复检查 ;②设计的线状消融部位传导中断 ;③先前的电生理方法不能诱发房颤和其他房性心律失常。结果 :经EnSite30 0 0标测 ,6例房早均起源于左房后壁 ,其中单点起源 2例、多点起源 4例 ;折返限于左房壁 2例、与左上肺静脉有关 3例、与右上肺静脉有关 2例、合并典型心房扑动 1例。EnSite30 0 0引导下的左房消融术 3例成功、3例有效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1个月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房早明显减少 (5 6 .8±7.5 8个vs 15 2 6 2 .4± 8914 .5个 ,P <0 .0 0 1)。结论 :用EnSite30 0 0能准确标测左房非?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42岁。因反复胸闷、心悸2月就诊。体检:T37.1℃,BP130,75mmHg。神志清。心界未扩大,心率75次,min,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待查。动态心电图示24h内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15530次,占总心搏的13.2%,部分呈二。四联律。3个心电图典型片段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