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let-7a调控自噬对缺氧状态下原发性肝癌HCCLM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HCCLM3细胞分为常氧组、缺氧组和缺氧let-7a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各组设6个平行孔,培养72 h。采用吖啶橙染液法测定HCCLM3细胞自噬率,采用MTT法检测HCCLM3细胞活力,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CCLM3细胞周期G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上清let-7a、细胞周期D1蛋白(cyc 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缺氧let-7a组细胞存活率为(49.7±9.5)%,显著低于常氧组或缺氧组的(100.0±0.0)%或(119.1±13.1)%(P<0.05),缺氧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缺氧let-7a组细胞周期G1期和细胞自噬率分别为(89.6±16.1)%和(49.3±7.4)%,显著高于常氧组或缺氧组的(56.3±11.0)%和(13.2±8.1)%或(69.7±14.1)%和(23.5±5.5)%(P<0.05),缺氧组细胞周期G1期和自噬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缺氧let-7a组细胞let-7a蛋白水平为(96.1±9.3) μmol/L,显著高于常氧组或缺氧组的(33.4±7.1)μmol/L或(65.3±5.2)μmol/L(P<0.05),cyc D1和VEGF水平分别为(72.3±8.8)μmol/L和(56.3±6.3)μmol/L,显著低于常氧组或缺氧组的(124.1±7.2)μmol/L和(114.1±5.2) μmol/L或(98.2±6.7) μmol/L和(85.2±8.1)μmol/L(P<0.05),缺氧组let-7a蛋白显著低于常氧组(P<0.05),cyc D1和VEGF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结论 上调let-7a在肝癌HCCLM3细胞的表达能诱发细胞自噬,使得细胞在G1期往S期的分化过程发生障碍,抑制细胞在缺氧环境中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CYC D1和VEGF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在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重症患者的免疫炎症机制及相应的临床干预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肝移植中切肝阶段采用肝脏左旋显露手法时下腔静脉压力及其他循环指标的变化,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原位肝移植的手术病人18例,分别记录进腹后左侧旋转肝脏时的下腔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等循环指标;测定病人术前至术后肾功能指标。结果:18例肝移植均顺利进行,所有病人术后愈合良好,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病人心率和下腔静脉压在肝脏旋转后显著升高(P<0.01)。肾灌注压则在旋肝后显著降低(P<0.05)。与旋肝前相比,下腔静脉压和肾灌注压在旋转后1阶段(第1次左旋)并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但旋转后2阶段(第2次左旋)出现了显著变化(P<0.01)。其余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肝脏旋转前与旋转后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经典式还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中采用肝脏左旋显露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显露右半肝及肝后下腔静脉的方法。该法可避免传统手法对肝后下腔静脉的机械性损伤,不会引起术中全身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对术后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建立以专业为导向、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培养与评价体系,培养基础理论全面、临床技能扎实,具有独立临床思维、实践能力及科研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住院医师是感染病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单位在感染病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的经验,提出建立“以学科为基地”,基于“优化设计、创新培养、素质评价”一体化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 UDCA)治疗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脂肪性肝炎患者86例,在接受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多稀磷脂酰胆碱等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联合口服UDCA治疗,总疗程8周,停药后随访4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TBil、γ-GT)、血脂(TC、TG)及肝脏B超影像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P <0厖.05),尤其以治疗组明显,总有效率达84.78%,高于对照组75.00%( P >0.05)。停药4周时各血清生化指标稳定,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尽管2组反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UDCA可以提高脂肪性肝炎整体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大量猪肝细胞程序冻存与常规冻存的效果。方法采用二步法胶原酶经肝静脉逆行灌注的方法分离猪肝细胞,分离的肝细胞根据冻存方法与冻存袋的不同分5组:a 组,50 mL 冻存袋,程序冻存;b 组,100 mL 冻存袋,程序冻存;c 组,50 mL 冻存袋,常规冻存;d 组,100 mL 冻存袋,常规冻存;e 组,新鲜分离的肝细胞。各冻存组解冻后,比较各组的肝细胞活性、贴壁率、LDH 漏出量及白蛋白合成能力。结果新鲜分离的肝细胞产量为(1.8&#177;0.4)1010/肝,活性高达(90.5&#177;1.7)%,培养后贴壁率为(70.5&#177;8.5)%。采用程序冻存的 a、b 组在肝细胞活性、贴壁率、LDH 漏出量及白蛋白合成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冻存的 c、d 组(P<0.05),但与 e 组新鲜分离的肝细胞相比,其解冻后肝细胞的活性、贴壁率及蛋白合成能力均降低(P<0.05),LDH 漏出量增加(P<0.05)。相同冻存方法条件下,50 mL 袋装与100 mL 袋装冻存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袋装程序冻存法大量冻存猪肝细胞可满足生物人工肝对肝细胞活性及数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24岁,因“腹泻18d,眼黄、尿黄16d,加重10d”于2009年1月31日入院。患者于18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大便10余次,为灰白色不成形便,在当地诊所输液(具体不详)。2d后,腹泻好转,但出现巩膜黄染、尿黄,于“石家庄市五院”住院,诊断为“肝炎”,给予护肝、退黄等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腹泻5~10次/d,伴大汗、乏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理想策略。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Peg-IFNα-2a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40例(A组),对HBV DNA≥1.0×107拷贝/ml或纤维化分期≥S3者(A1组,20例),初始联合ADV治疗;余者(A2组,20例)Peg-IFNα-2a初始单药治疗。24周复评HBV DNA、HBeAg、HBsAg定量,具备以下三项之一者:HBV DNA下降〈2 lg拷贝/ml,HBeAg〉100 S/CO,HBsAg下降〈1 lg I U/ml,后续均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余者Peg-IFNα-2a单药治疗。并遵循配对原则选择同期Peg-IFNα-2a(B组)、ADV(C组)单药治疗组各40例对照。于24周、48周、72周评估用药疗效、安全性、耐药和复发等。结果治疗24周,A1组患者HBV DNA下降值、抑制率、阴转率均优于A2组[(3.27±0.65)lg拷贝/mlvs(1.46±0.32)lg拷贝/ml,85%vs55%,75%vs40%,P〈0.05];整体A、B组在HBV DNA下降值[(2.86±0.45)lg拷贝/mlvs(1.18±0.24)lg拷贝/ml]、抑制率(70%vs48%)、阴转率(58%vs30%),ALT复常率(80%vs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A组HBeAg阴转率、转换率明显高于B组(68%vs45%,63%vs30%,P〈0.05)和C组(68%vs33%,63%vs15%,P〈0.01)。72周时,各组间差异趋势与治疗结束时一致,A组总体HBeAg阴转率、转换率略有上升,并新增2例HBsAg阴转患者。结论 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对血清、病毒学应答优于单药治疗,尤其结合基线特征以及HBV DNA、HBeAg、HBsAg变化,根据应答指导用药方案(RGT策略),其不失为CHB抗病毒优化治疗理想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19岁,因腹部膨隆、发现肝脏占位1年于2008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1年前自觉腹部膨隆并进行性增大,无明显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无黄染;外院CT检查示肝脏巨大占位.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17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4例(8.1%),其中胆管狭窄6例.胆管狭窄合并胆漏1例,胆泥淤积或结石3例,肝断面胆漏2例(劈离式肝移植患者),T管拔除后胆漏1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常1例。除1例胆道狭窄再次行肝移植,因发生严重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经介入治疗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