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 (TPE)是去除病人血液中病理性成分的一种治疗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疾病的辅助治疗 ,疗效肯定。由于 TPE去除血浆量大 ,需要用大量的置换液 (RF)作补充 ,所用RF成分不同及病人病情和体质状况差异 ,术中有不良反应发生 [1]。 1 997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院对 50例住院病人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行 TPE,其中 1 1例发生过敏反应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50例中 ,男 2 2例、女 2 8例 ,年龄 1 7~ 80岁 ,平均 41 .0岁。其中结缔组织病 (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 1 3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 1 0…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对52例脑梗死患者和31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同时进行血浆PAI-1活性测定.结果通过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脑梗死患者4G/5G基因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1).在PAI-1活性测定中,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中4G/5G基因者的PAI-1活性均大于4G/5G基因型个体(P<0.01或P<0.05).结论PAI-1及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背景与目的:进展期淋巴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预后较差,目前仍无标准治疗方案。培门冬酶作为聚乙二醇包裹的天冬酰胺酶可诱导肿瘤性NK细胞凋亡,并且具有良好耐受性。本研究探讨培门冬酶联合地塞米松(pegaspargas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PegAD)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ENKTL(鼻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5例老年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ENKTL(鼻型),临床分期Ⅲ~Ⅳ期,采用PegAD方案治疗:培门冬酶2 500 U/(m2.d),肌内注射,第1天;地塞米松20 mg/d,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1个疗程。对该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①15例患者共完成45个疗程PegAD方案化疗,中位化疗3个疗程,2例获得完全缓解,7例达到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60%,总体平均生存时间10个月。②初治患者有效率75%明显高于诱导化疗失败的难治性患者(75%vs 43%,P<0.05),而且初治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长于难治性患者(14个月vs 6个月)。③PegAD方案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和凝血功能异常,其中3~4级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20%,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或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的发生率达60%,血液学毒性轻微。结论:PegAD方案是治疗老年进展期ENKTL患者有效,且耐受性较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44.
 【摘要】 目的 探究8-氯腺苷酸(8-Cl-cAMP)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作用和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其影响。方法 以MM细胞株RPMI 8226和U266细胞为体外模型,应用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分布和细胞凋亡。以罗丹明染色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并以金氏公式评价8-Cl-cAMP 和As2O3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 1~30 mol/L 8-Cl-cAMP能够明显抑制RPMI 8226和U266细胞的生长,并显著降低其细胞活力,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8-Cl-cAMP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并伴有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崩塌。As2O3能促进RPMI 8226细胞凋亡,但与8-Cl-cAMP无协同作用。结论 8-Cl-cAMP能够在体外有效地抑制MM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线粒体可能是8-Cl-cAMP诱导凋亡的靶点之一,As2O3 催化了这个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的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急性脑梗死和31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起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P水平升高的阳性率显著高于TAT和D-D的阳性率(P<0.01)。结论:血浆TpP、TAT、和D-D水平是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异常的3个指标。而TpP对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最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医院电话服务中心对出院病人跟踪服务在医院营销中的作用。方法:每一位病人出院后建立小档案,电话服务中心人员每天下病房作介绍,发放联系卡,并核对病人个人信息,在出院当天发放问卷调查,出院后开展电访、信访、回访三访服务及受理电话投诉。结果:医院赢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结论:电话服务中心实施病人出院跟踪服务,是医院新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东莞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为制订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东莞市32个镇(街)中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3个镇(街)的4所中学,共12837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格检查获取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资料,参考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于2003年11月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确定东莞市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东莞市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2%、2.3%;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为8.6%;超重率与肥胖率比值为2.7。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现象男生比女生严重;在经济发展较快较富裕的镇区中较为严重。结论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超重人群向肥胖转化、肥胖患病率快速增长的上升期,东莞市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应该以经济发展较快较富裕的镇(街)作为重点区域,以男生作为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东莞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状况,为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抗-HBc,对HBsAg阳性者再进行HBeAg和抗-HBe的检测。结果全市共调查2 833人,HBsAg阳性率为6.42%(182/2 833),抗-HBs阳性率为75.96%(2 152/2 833),抗-HBc阳性率为15.57%(441/2 833),HBV感染率为15.71%(445/2 833)。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15~59岁年龄组高于1~14岁年龄组(P<0.01),不同职业人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Bs阳性率: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4岁年龄组最高,不同职业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学生和散居、托幼儿童最高。结论东莞市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而抗-HBs阳性率明显升高,人群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有所提高,免疫屏障已经建立。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舟山地区护士对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的认知情况及护理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舟山地区开展中心静脉置管术的3所医院106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认知平均得分(31.52±7.28)分,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护理现状平均得分(22.59±3.64)分;职称、工作年限、参与置管、培训学时数是护士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认知度和护理现状的影响因素,且护士对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认知率与护理现状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舟山地区护理人员对静脉留置导管周围血栓认知处于较低水平,护理现状有待改善,应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东莞市超重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6年11-12月分别对东莞市3个镇(街)正常、超重、肥胖中学生655人进行调查,计算MS患病率。结果东莞正常、超重、肥胖中学生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0.23%、11.03%和27.63%。结论超重、肥胖中学生中MS患病率较高,应重视对超重、肥胖青少年的健康监测深度及广度,加大对健康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