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198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321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56篇
  3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移动医疗系统应用于临床护理查房中的积极效果。方法将移动医疗系统应用于临床护理查房,采用问卷调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移动医疗系统应用于临床护理查房的效果进行评价、数据分析及统计处理。结果经移动医疗系统ipad护理查房后患者对疾病认知度、患者满意度、医护配合程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护理查房流程评价、护士工作量减轻、护士对疾病认知度、健康教育执行率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将移动医疗系统应用于护理查房中,患者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执行情况、护理查房质量、护理查房流程、疑难护理问题解决情况,医护配合程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索干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4,FGF4)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5株OSCC细胞株并检测FGF4 DNA拷贝数及mRNA的表达变化;转染siRNA干扰FGF4表达并进行验证;干扰FGF4表达后,采用CCK-8检测OSCC细胞株HSC-3、H314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干扰FGF4表达后,HSC-3、H314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在HSC-3中,FGF4 siRNA-002组及siRNA-003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下降了64.52%、66.81%;在H314细胞系中,FGF4 siRNA-002组及siRNA-003组迁移细胞数下降了66.81%、82.01%.同对照组相比,在HSC-3中,FGF4 siRNA-002组及siRNA-003侵袭细胞数分别下降了52.34%、49.89%.在H314中,FGF4 siRNA-002组及siRNA-003侵袭细胞数分别下降了75.3%、90.63%.结论 在OSCC细胞中,干扰FGF4表达可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3.
紫杉醇是从裸子植物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的一种抗肿瘤药物,对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和头颈癌在内的多种实体瘤具有高度的抗肿瘤活性.与其他抗肿瘤药物不同,紫杉醇主要通过促进微管组装并阻止其进一步解聚,使癌细胞永远停留在G2期和M期,从而影响了肿瘤细胞的分裂[1].紫杉醇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毒性,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是比较罕见的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不一,发病机制也不明确.本文通过报道一例首次应用紫杉醇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病例,借以加深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对紫杉醇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认识,同时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运用品管圈的质量管理方法,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提高静脉输液调配质量。方法:首先建立品管圈,设立药品调配残留量限度标准,采用减重称量法、体积测量法测定药品调配残留量。然后通过现状把握、要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品管圈基本步骤提高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结果:药品调配残留量检测方法可靠,对策实施有效,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由改善前的38.6%提升到改善后的83.70%(P<0.05),目标达成率106.87%。结论:药品调配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成本费用低、操作简单,可有效测定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可有效改善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而且可以激发圈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运用品管圈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肾出血的DSA影像学表现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PCNL术后肾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12例,经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评价疗效. 结果 12例患者中,单纯假性动脉瘤8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伴对比剂外溢2例,选用明胶海绵、真丝线段、聚乙烯醇微粒和微弹簧圈等栓塞材料成功进行栓塞,随访6个月均未发现再出血.2例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1例血清肌酐略升高,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好转.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PCNL术后肾出血;栓塞治疗迅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是PCNL术后肾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MSCT血管三维重建Riolan弓对肠系膜下动脉( IMA)结扎部位选择的参考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38例患者,术前行全腹MSCT扫描并重建肠系膜血管,显露存在Riolan弓的18例患者(阳性组)术中从根部结扎IMA;另20例未显露Riolan弓的患者(阴性组)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 LCA),低位结扎IMA。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中Riolan弓总显露率为47.4%;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无发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数、术后排气时间、预防性造瘘、术后吻合口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处理IMA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MSCT血管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Riolan弓的解剖形态;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时可根据Riolan弓的显露情况选择IMA的结扎部位。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老年人巨大垂体腺瘤切除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顺性分析36例老年人巨大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分析该术式的优缺点。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部分切除12例。术后并发症:尿崩症9例,水电解质紊乱12例,脑脊液鼻漏5例,迟发性鼻出血1例,嗅觉减退2例,均经短期治疗后好转。33例随访6~36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6例,症状部分好转7例:12例泌乳素腺瘤病人血泌乳素水平均降至正常;术后13个月复发1例,再次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老年人巨大垂体腺瘤,其手术技术简便、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乳腺MRI征象的权重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的影响,为乳腺肿块型良恶性病变鉴别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变125个(良性56个,恶性69个),术前或活检前行MRI扫描;计算肿块型乳腺病变的MRI形态学征象、血流动力学征象、分子功能学征象的权重因子以及125个肿块型乳腺病变的鉴定因子,分析权重因子大小与MRI征象在良恶性病变中出现频率的相关性,将鉴定因子与病理结果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并计算良恶性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肿块型乳腺病变权重因子最大的MRI征象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1.0×10-3mm2/s(1.122),最小的是上升型曲线(-1.369).权重因子大小与征象在恶性病变中出现的频率呈明显正相关(r=0.67,P<0.05),与征象在良性病变中出现的频率呈明显负相关(r=-0.56,P<0.05).鉴定因子诊断肿块型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鉴定因子>1.575是诊断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1%、94.6%.结论 乳腺MRI征象权重的确定以及建立在多参数标准化分析基础上且根据权重所得出的鉴定因子,有助于提高肿块型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索肺原发性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及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基因突变及表达谱特征。方法:纳入14例原发性肺ACC及24例原发性肺MEC患者,收集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样本,分别提取DNA;通过416panel靶向捕获测序进行DNA层面的突变分析,提取RNA,通过mRNA全转录组测序进行基因融合及表达谱分析。结果:原发性肺ACC最常见的突变为MYB/MYBL1融合,占比为78.5%(11/14);肺MEC患者中最常见变异为MAML2融合,占比50%(12/24),另有3例MEC患者检测到EWSR1融合,1例MEC患者出现ROS1融合。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RNA差异表达基因中,肺ACC检测到SOX10、BCL11A等基因表达上调,肺MEC最主要差异上调基因为TFAP2A。结论:SOX10、BCL11A可能成为肺ACC新的生物标记点,TFAP2A与肺MEC对安罗替尼的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