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94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140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53篇
  3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变化情况。方法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并从同一时间段本院收治的单纯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设置为对比组。两组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组间比较显著不同类型患者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经观察与组间对照,两组缺血性ST-T变化情况基本相同,无症状与ST-T变化病例数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存在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X线是传统介入电生理检查与导管消融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长期的射线暴露危害以及射线防护设施佩戴造成的骨骼运动系统损害都不容忽视。另外,孕妇、幼儿以及射线敏感等特殊患者的存在也提倡不依赖射线的介入环境。近年来,随着压力感知导管、心腔内超声等新器械的问世以及三维电解剖系统演进、相关技术的深度挖掘,基于极低/无射线导管消融技术/策略以及其安全性的探索与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的临床研究充分证实了"无射线"导管消融技术/策略处理绝大多数心律失常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新器械、新技术及新理念必将助推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步入"无射线"时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表面CD20 和CD19 两个抗原蛋白的双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并制备BiCAR-T 细胞,检测其对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免疫缺陷B-NSG 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基于鼠源CD19 和人源化CD20 scFv 的双靶点CAR分子,将CAR基因装载于慢病毒载体中,在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感染健康人T 细胞制备BiCAR-T 细胞。构建表达CD19 和CD20 的K562-CD19-GFP、K562-CD20-GFP 以及表达Luciferase 的Nalm6-Luc-GFP 细胞作为靶细胞,将BiCAR-T 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检测其对靶细胞杀伤能力及释放IFN-γ 水平。使用Nalm6-Luc-GFP 细胞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BiCAR-T细胞,通过小动物成像方法观察BiCAR-T细胞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健康人来源的BiCAR-T 细胞经7 d 培养后扩增良好,扩增倍数为20~50 倍,阳性率为10%~92%,显示成功制备BiCAR-T细胞。在效靶比为10∶1 时,BiCAR-T细胞对Nalm-6、K562-CD19-GFP 和K562-CD20-GFP 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 (76.7±7.4)% vs(8.7±2.4)%、(93.3±5.2)% vs(46.7±6.2)、(51.0±0.8)vs(30.7±0.5)%,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与Nalm-6细胞共孵育后BiCAR-T 细胞分泌IFN- γ 量显著增加[(872.7±7.7)vs(101.0±5.3)pg/ml ,P<0.01]。动物实验表明,BiCAR-T细胞对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治疗效果明显,注射BiCAR-T细胞后白血病细胞逐渐减少,第50 天时基本消失,小鼠全部存活至第70 天被安乐死;PBS和对照T细胞组小鼠分别在(19±3)和(20±1)d 全部死亡。结论:成功设计了表达CD19 和CD20 的双靶点CAR分子后成功制备了BiCAR-T 细胞,该细胞能够有效杀伤表达CD19 和/或CD20 的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后能够分泌大量IFN-γ,对B-NSG免疫缺陷小鼠白血病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柴葛解肌汤(柴胡、黄芩、赤芍、羌活、白芷、石膏、桔梗、银花、连翘、甘草、大枣、生姜)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小儿氨酚黄那敏,柴黄颗粒、美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8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护理方案对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断的小儿腹泻患者1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4),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如穴位敷贴等治疗护理方案,于腹泻的早期使用吴茱萸散敷于脐部,在腹泻的恢复期用自制的自发热行气散贴在足底按摩穴位的胃肠反射区域,对足底进行热疗。两组患儿均能正常饮食,在患儿能正常排气或排便后结束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发热、腹泻及呕吐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自腹泻改善后腹胀的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能够正常进食、排气排便的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在发热、腹泻和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患儿均逐渐好转,其中观察组的腹泻减轻后腹胀的消失时间、正常进食以及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92.9%。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可靠,方便实用,可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总结以茵陈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在治疗黄疸型肝炎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茵陈主方治疗黄疸型肝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天冷后,门诊迎来了一群老年患者。他们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觉得双下肢发凉、怕冷,有时候足底部还感觉麻木,稍微活动活动好像症状能减轻点,再继续活动症状又加重,还伴有明显的疲劳。慢慢地发现自己走路的距离越来越短了,一走多了就开始出现足部或者下肢的疼痛、酸沉,有时候还会有下肢肌肉抽筋的感觉,不得不停下来站着休息;休息几分钟以后就又可以继续行走了,可是再走下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细胞单采治疗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中的降低病态细胞计数及减少心脑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治疗的46例MPD患者,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用连续性血细胞分离法,根据患者治疗方案进行对病态细胞的单采治疗。结果经血细胞分离机治疗后,MPD患者的病态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单采术可选择性降低MPD患者体内病态血细胞的数量,并且明显优于血液稀释及传统药物治疗方法,同时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取大型医院眼科与社区医院联合护理的模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长效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46例作为护理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大型医院眼科与社区医院联合护理的模式进行护理。从患者院外眼部护理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评分2个方面,对护理效果加以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眼部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大型医院眼科与社区医院联合护理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