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6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175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225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645篇
内科学   624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03篇
特种医学   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363篇
综合类   1484篇
预防医学   589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454篇
  3篇
中国医学   358篇
肿瘤学   17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谢晓莉  司良敏 《新中医》2015,47(2):265-267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联合中医穴位按压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进行西医常规降血脂、降血压、尿激酶溶栓治疗及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穴位按压等综合护理。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ADL)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的NIHSS、ADL评分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联合组91.67%,对照组75.0%,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穴位按压等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2.
脑发育临界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四组(A、B、C、D),B、C、D三组在孕15天~生后30天内饲以0.2%甲硫嘧啶,同时C和D组分别于生后16~30天和1~15天注射甲状腺素。B组仔鼠在36天龄时呈克汀病样改变:体重及运动量降低,学习能力下降,脑湿重、全脑DNA和核密度低于对照组A。C组基本上同于B组,但DNA和核密度高于B组,低于A组。D组尽管体重和运动量降低,但脑重和学习能力接近于对照组A,明显高于C组。因此生后1~30天内的甲状腺素缺乏可以导致脑发育落后,在整个脑发育临界期内,生后1~15天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43.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诊断和治疗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并发症,其中上肢动脉损伤后果严重,会导致上肢或手部功能障碍。本文介绍一种处理该并发症的间断压迫止血法。对象与方法选择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肢动脉损伤的患者10例,年龄50±10岁,其中男4例,女6例。入选标准:术后出现前臂或上臂进行性肿胀,并可排除非穿刺点压迫不良引起者;经鞘管或导管造影示有造影剂流至上肢动脉外者。如在术后4h之内发现者,可先给予鱼精蛋白静脉注射,如在术后4h后发现者不必给予鱼精蛋白。在给予鱼精蛋白的…  相似文献   
44.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型糖尿病 (DM )在发病机制上分免疫介导和特发性 ,绝大多数 1型DM是由免疫介导的胰岛 β细胞破坏造成的 ,而 2型DM发病主要为胰岛素(INS)抵抗和 (或 )INS分泌相对不足 ,在发病机制上两者不同。因此胰岛 β细胞免疫损伤的特异性指标成为区别 1型和 2型DM的重要标志。自 1990年Beakkeskov等首次证实谷氨酸脱羧酶 (GAD)为 1型DM胰岛β细胞免疫损伤的主要抗原后 ,GAD抗体 (GAD -Ab)在 1型DM预测、诊断及免疫干预治疗中的作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成为近年来DM研究的热点问题。1 GAD的两种同工酶G…  相似文献   
45.
对7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国产甲腈利酮治疗,采用有创性检查观察血流动力学效应。发现用药后半小时心排指数增加46.48%,肺毛细血管楔嵌压下降34.07%,外周血管和肺血管阻力分别下降34.59%和45.22%,血压和心率变化不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初步结果提示国产甲腈利酮可能成为治疗严重心力衰竭有前途的新药。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酒后脑梗死患者的特点、溶栓决策及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溶栓绿色通道的酒后脑梗死患者1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溶栓情况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酒后脑梗死患者发病0.5~8 h进入急诊溶栓绿色通道,皆为男性,中位数年龄59岁(四分位数间距53.5~60),到达医院时平均中位数发病时间为120 min(四分位数间距45~250)。就诊时主要症状:9例为偏身无力,1例为偏身不自主运动,1例为单肢麻木。小卒中患者8例(73%)。临床过程及转归:2例接受静脉溶栓后明显改善,1例接受动脉溶栓后明显改善,2例拒绝溶栓后自发缓解,3例因症状轻微而未溶栓且自发缓解,2例发病超过3 h的患者因磁共振灌注成像正常而未溶栓,1例发病超过3 h的患者因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均正常而未溶栓。最终5例在影像上有明确的新发梗死灶。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的分型标准,接受溶栓的3例患者中,2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1例为小动脉闭塞;拒绝和未接受溶栓的8例患者均为小动脉闭塞。结论酒后脑梗死多数预后好,有可能从溶栓中获益。酒后脑梗死病因多为小动脉闭塞,少部分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就诊的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数据,进行病因学分类。结果连续收集134例溶栓医生初步判断为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性44例,中位数年龄57岁(四分位数间距50~70),从发病到完成DWI检查的中位数时间266.5 min(四分位数间距205.3~362.5)。中位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四分位数间距1~3)。33例患者住院进一步诊治。有27例(81.8%)被诊断为缺血性卒中,另有6例(18.2%)诊断为其他疾病。27例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患者中,9例(33.3%)经重新读片后发现缺血灶,5例(18.5%)症状加重后复查出现缺血灶,1例(3.7%)未加重但复查出现缺血灶,1例(3.7%)症状加重后复查DWI仍无缺血灶但有可以解释症状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大血管闭塞/狭窄或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低灌注区,6例(22.2%)虽DWI阴性但MRA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大血管闭塞/狭窄或PWI有低灌注区,5例(18.5%)DWI阴性且未见大血管异常。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27例患者,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的分型标准,15例(55.6%)为大动脉粥样硬化,11例(40.7%)为小动脉闭塞,1例(3.7%)病因不明。住院患者中,除1例(3.0%)患者出院时明显残疾外,其余32例(97.0%)患者出院时结局良好。101例患者在急诊治疗后出院。其中80例(79.2%)DWI阴性且未见其他异常,5例(5.0%)经重新读片后发现缺血灶,14例(13.9%)虽DWI阴性但MRA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大血管闭塞/狭窄或PWI低灌注区修正诊断为缺血性卒中,2例(2.0%)诊断为其他疾病。结论 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数为小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狭窄和小动脉闭塞是主要病因。在急诊溶栓绿色通道中,溶栓医生初步判断为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读片遗漏、显影延迟的可能和病情加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0例同时进行PCT和血培养检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全自动连续检测系统BacT/Alert3D120进行血培养,Vitek-2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mini-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PCT。结果 PCT阳性率为78.5%,血培养阳性率为20.5%。与血培养结果比较,PCT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8%、23.9%,PCT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2.9%、88.4%。结论 PCT对于血流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PCT对于排除血流感染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从分子水平揭示睡眠剥夺对小鼠大脑海马体的影响,为睡眠剥夺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下载睡眠剥夺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利用Qlucore Omics Explorer(QOE)3.0 软件、String、Panther 等工具对睡眠剥夺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在101个差异表达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中,有45个存在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涉及主要的生物学通路包括促性腺激素 释放激素受体通路、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生物合成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亨廷顿舞蹈病通路和帕金森病通路等;主要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包括代谢过程、生物调节过程、发育过程、细胞定位过程、免疫系统过程和细胞凋亡过程等。 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睡眠剥夺相关芯片数据,提示睡眠剥夺能够影响大脑海马体的基因表达,对相关基因的分析可为下一步实验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