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87篇
  免费   1238篇
  国内免费   27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68篇
妇产科学   242篇
基础医学   31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976篇
内科学   1547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188篇
特种医学   3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821篇
综合类   5559篇
预防医学   631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195篇
  21篇
中国医学   510篇
肿瘤学   123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706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1158篇
  2011年   1166篇
  2010年   1125篇
  2009年   1145篇
  2008年   1959篇
  2007年   1768篇
  2006年   1645篇
  2005年   2137篇
  2004年   816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616篇
  2000年   474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68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目的∶分析2016~2018 年成都市双流区恶性肿瘤报告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成都市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采用 SISS 18.0 对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 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进行计算。结果;2016~2018 年成都市双流区恶性肿瘤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255.35/10万,中标率为175.34/l0 万,世标率为172.76/10 万。男性年平均报告发病率(311.06/10 万)高于女性(196.53/10万)。50 岁后各年龄发病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并在 75~79 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为1 578.76/10 万~ 1 938.33/10 万。报告发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均有肺癌、肠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2016~2018 年恶性肿瘤年平均报告死亡率为 173.50/10万,中标率为115.54/10万,世标率为114.45/10 万。男性年平均报告死亡率(228.16/10万)高于女性(115.80/10万)。55 岁后各年龄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除 2017 年报告死亡率在75 ~79 岁年龄组达到高峰(1 647.08/10万)外,其余各年份死亡率均在80岁以后年龄组达到高峰,为1 27.70/10 万~1450.53/l0万。报告死亡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各年份均有肺癌、肝癌、食管癌、肠癌和胃癌。结论;肺癌、肝癌,食管癌,肠癌和胃癌应作为双流区恶性肿瘤防治的主要癌种。  相似文献   
42.
43.
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救治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献报道多脏器功能不全合并肾衰竭的死亡率为60%~80%[1],我们成功抢救了1例6个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因和孕产期保健措施进行描述,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004-2013年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从79.1/10万下降至17.1/10万,内科合并症致死比例从20.3%上升至34.6%,住院分娩率从71.1%上升至98.5%,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内科合并症致死比例赶上产科出血共同为孕产妇的主要死因。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分娩率是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多学科合作管理高危孕产妇和加强住院分娩工作。  相似文献   
45.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赵岚 《北京医学》2006,28(2):96-96
妊娠并发心脏病孕产妇的死亡率多由肺动脉高压和主动脉缩窄引起.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尤其是重度肺动脉高压,为妊娠禁忌证,孕产妇死亡率可达40%~50%.国外近年来孕产妇死亡率已降至34%[1],而国内此类患者非常少见,临床上无规范的治疗方案.为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案及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孕产妇的预后,我们总结了我院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孕妇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在日本,胃癌占癌症死亡率中的第一位[1].近年,日本早期胃癌的诊断在进步,早期胃癌的类型也发生变化[2].Ⅰ型,Ⅱc Ⅲ型,Ⅲ Ⅱc型等比例减少,Ⅱa型和不伴有黏膜集中象的Ⅱc型及微小胃癌的诊断增多.从浸润度看,黏膜下层癌比例减少,黏膜内癌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描述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8-2012年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与死亡水平。方法 对全国135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脑及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结果 2008-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为6.21/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以下简称中标率)为3.93/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以下简称世标率)为3.87/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19%,位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第11位。男性发病率为9.45/10万(中标率为6.31/10万),女性发病率2.88/10万(中标率1.72/10万)。城市和农村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分别为7.59/10万和4.07/10万(发病中标率分别为4.60/10万和2.78/10万)。2008-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为2.48/10万(中标率和世标率都为1.40/10万),在各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排列第12位。男性的死亡率为3.71/10万,女性为1.21/10万。城市和农村地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分别为2.91/10万和1.81/10万(中标死亡率分别为1.53/10万和1.16/10万)。结论 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是危害中国居民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应加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了解辽宁彰武和凤城农村地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死亡趋势,以及CHD对该人群造成的疾病负担。方法 收集辽宁省彰武和凤城两地2009-2015年全死因死亡数据和人口学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每千人YLL(YLL率)、标化YLL率、平均每人的健康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s)、标化AYLLs及各指标随年份的变化趋势情况。结果 辽宁农村地区人群在2015年死亡率达最大值,为159.34/10万,且死亡率与年份呈正相关(rs=0.964,P<0.001),增长速度为5.51%。男性YLLs和人群YLLs均与年份呈正相关(均有P<0.05),增长速度分别为5.15%、4.25%;但女性的标化YLL率和AYLLs与年份呈负相关(均有P<0.05),下降速度分别为5.66%、1.65%。结论 辽宁农村地区人群在2009-2015年冠心病死亡率和YLL率呈现增长趋势,并且对该人群造成一定的疾病负担,应该对该人群展开相关教育及对冠心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2005—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产前检查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43.70/10万下降至2014年14.80/10万,系统管理率和高危产妇比重分别从2005年85.30%和19.10%上升至2014年97.00%和28.80%。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系统管理率、高危产妇比重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2005—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是高危孕产妇比重持续上升,应积极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降低高危孕产妇比重。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评估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的11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以中毒30 d后的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4例)和死亡组(51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确定中毒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NLR对中毒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Spearman分析探讨NLR与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severity index of paraquat poisoning,SIPP)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平均年龄(38.9±13.6)岁,男性54例,女性61例,总体病死率44.35%(51/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477,95%CI: 1.035~2.107,P<0.05)。NLR预测效能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0.821 2~0.966 3,P<0.01),最佳截断值为11.71(敏感度71.79%、特异度94.29%;阳性预测值93.33%、阴性预测值75.00%;阳性似然比12.57、阴性似然比0.30)。NLR与SIPP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0.525, P<0.01),且SIPP≥10组患者NLR值(15.02±12.40)较SIPP<10组(6.19±2.54)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LR值增高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其与SIP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中毒患者的30 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