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7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经皮用雌二醇凝胶预防绝经早期骨丢失的三年探索性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索经皮用雌二醇(E2)凝胶在中国妇女中预防绝经早期骨丢失的用法。方法 将60例身体健康、绝经1-5年的妇女,开放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采用周期联合方法分别予含0.75或1.5mgE2的经皮17β-E2凝胶(E2凝胶)与100mg微粉化天然黄体酮(MP)或2mg醋甲羟孕酮(MPA)口服,每日睡前应用,每月连用25d,停药5d。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前臂皮质骨骨密度;定量CT法测腰椎松质骨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测腰椎与髋部骨密度。在治疗0、6、12、18、24与36个月时分别测量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行绝经症状评分。结果 59例(98%)完成1年;56例(93%)完成2年,51例(85%)完成3年。治疗6个月时,4个组症状缓解率平均约80%;2年时腰椎松质骨骨密度升高平均为4.3%-7.5%;3年时第2-4腰椎骨密度升高4.2%-6.2%;股骨颈骨密度升高1.6%-3.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组间比较,骨密度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道出血率1.5mgE2凝胶+2mgMPA治疗者、0.75mgE2凝胶+2mgMPA治疗者较高,其他两组较低。结论 每日0.75mg与1.5mgE2凝胶可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预防绝经早期骨丢失。雌孕激素补充治疗3年,可连续增加腰椎骨密度,增加并维持股骨上端骨密度。  相似文献   
4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绝经学组成立会议于 2 0 0 0年 11月 2 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各地妇产科及心血管内科、内分泌、乳腺外科、放射科的教授及专家 98名 ,及 2 3家相关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郎景和教授主持会议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曹泽毅教授在会上讲话 ,指出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绝经学组的成立代表健康观念已发生明显改变。希望学组努力工作 ,丰富妇产科内容 ,尽快加入国际组织的队伍。妇产科分会常委、内分泌学组组长张以文教授的“密切注意绝经研究的发展”报告指出 ,国际绝经学会…  相似文献   
43.
介绍李国安主任医师运用针灸治疗遗尿、艾灸治疗霰粒肿和针药结合治疗垂体生长素腺瘤验案。  相似文献   
44.
王清任,名全任,字勋臣,(公元1768-1831)河北玉田鸦鸿桥河东村人,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学家。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于公元1830年刻版刊行于世,对我国解剖学和临床医学有重大贡献,其中关于气血的理论,发挥了“瘀血”和“气虚”学说,确立了“瘀血”学说在中医病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治疗疾病的立法处方中,提出补气活血、逐瘀活血两大治疗原则。现笔者不揣浅陋,陈刍议以引玉。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百分位点和心梗体积、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以期指导研究者能够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心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LAD结扎百分位点。方法将47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心脏LAD中远段约30%~75%的不同百分位点,分别于术前、术后1 h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 d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4周处死测量前降支结扎位点和梗死体积,最后用简单直线回归模型分析LAD结扎百分位点和心梗体积、左室射血分数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结果47例动物手术过程中死亡8只,剩余39只存活动物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LAD中远段结扎部位处完全闭塞,表明手术成功。LAD结扎百分位点和术后1 h LVEF、术后1 hLVEF下降值、梗死心肌体积均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0.78和0.90,P均<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术后LVEF(%)=65.88-0.55x结扎百分位点;术后LVEF下降值(%)=0.12 0.59x结扎百分位点;心肌梗死体积(%)=0.53x结扎百分位点-5.43。结论猪LAD结扎百分位点和术后左室功能、梗死心肌体积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根据实验目的和对心功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扎百分位点。  相似文献   
46.
乙醛脱氢酶2在大鼠心肌缺氧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大鼠心肌在缺氧条件下发生细胞凋亡的变化,以及乙醛脱氢酶2(ALDH2)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运用缺氧模型,比较大鼠心肌细胞在单独缺氧和经ALDH2特异性抑制剂daidzin预处理24 h后缺氧的凋亡改变,酶活性检测采用乙醛代谢法、凋亡的测定通过用Hoechest 33324、免疫荧光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和TUNEL试剂盒检测。 结果: 心肌细胞在daidzin作用下,其酶活性被抑制而细胞无凋亡发生。在daidzin预处理24 h后再经缺氧诱导,比单独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更为明显:表现为在Hoechest 33324染色中,细胞核溶解和核碎裂(P<0.05),FACS和TUNEL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5)。 结论: ALDH2酶活性降低可增加心肌细胞对缺氧导致凋亡的易感性,ALDH2对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PTCA支架植入后再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联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50例经PTCA支架植入术后半年内发生再狭窄的患者和85例经PTCA支架植入在半年内未发生再狭窄的患者之间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结果 再狭窄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型频率(CC 14%、CT 54%、TT 32%),等位基因频率(C 41%、T 59%)与未狭窄组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型频率(CC31.8%、CT 44.7%、TT 23.5%),等位基因频率(C 54.2%、T 45.8%)比较统计学上有差异。结论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可能与PTCA支架内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为了解决小口径(直径7mm以下)人造血管术后通畅率低下的问题,利用生物-人工复合血管,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转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种植于复合血管内腔面,为解决此临床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材料方法:构建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pCI-neo-VEGF165,获得正确的质粒用于转染HUVEC。从中科院购买HUVEC(代号:ECV-304),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I-neo-VEGF165转入细胞,经G418筛选后,计数阳性克隆,以比较脂质体和质粒在不同比例情况下转染效率的高低。实验组按质粒和脂质体比例的不同分为4组:1μg/3μl;2μg/6μl;2μg/8μl;3μg/12μl。ELISA检测瞬时转染后HUVEC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再将VEGF165基因瞬时转入HUVEC,利用自己设计的旋转培养装置,将细胞均匀地粘附、种植于复合血管内腔面。复合血管是人工材料(聚酯)和生物材料(成纤维细胞长入,胶原形成)有机结合而成,是将包有聚酯网的硅胶棒埋入绵羊背部皮下组织,3个月后取出,抽去硅胶棒而得到的。结果:脂质体转染效率以2μg/8μl组阳性克隆数最多;ELISA测定瞬时转染后HUVEC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量为532·5±43·1pg/ml。使用旋转培养装置的细胞均匀地粘附于复合血管,未使用者细胞积聚于血管腔面下部;转入和未转入VEGF165基因的HUVEC在复合血管内腔面覆盖面积百分比分别为69·9%±3·5%、43·7%±2·5%,有明显改善。结论:转入VEGF后可促进HUVEC在复合血管上生长,旋转培养装置有利于细胞的均匀粘附。  相似文献   
49.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主要的患病人群是中老年男性,微创治疗方案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对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应用最广泛[1].  相似文献   
50.
目的由2例不孕症探查术中发现的特殊病例启发,回顾既往手术病例并检索复习文献,探讨卵巢下降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报道2例原因不明腹腔包块或腹水合并不孕的病例,并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11月本院妇科内分泌组手术图文数据库中1 275例病例资料,结局指标包括不同手术指征病例中卵巢下降不良的发生率、不孕病例的妊娠结局等。结果因特发性不孕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中,卵巢下降不良的发生率约为1.1%(11/988例)。其中,4例合并苗勒管畸形的患者中1例伴发Leydig细胞瘤,因肿瘤位于盆腔上方的卵巢上极,术前未能诊断;1例伴发不明原因腹水,术中方诊断粘液性囊腺瘤。4例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不孕因素,3例除卵巢位置形态变异外无特殊发现。随诊至2017年4月,5例自然妊娠,1例IVF-ET妊娠,总体妊娠率54.5%。结论卵巢下降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最常见于不孕患者的手术检查中,不是导致不孕的独立因素。下降不良的卵巢和肿瘤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其特殊的位置可能给术前诊断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