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5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317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648篇
内科学   484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70篇
特种医学   2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45篇
综合类   1606篇
预防医学   537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491篇
  5篇
中国医学   493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改良椎板截骨回植与传统椎板截骨回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的146例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传统椎板截骨回植组(传统组)77例,男42例,女35例,年龄(49.4±18.5)岁,突出节段L_(4,5)46例,L_5S_1 31例;改良椎板截骨回植组(改良组)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49.8±17.9)岁;突出节段L_(4,5)40例,L_5S_1 29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及硬膜囊损伤率、术后椎板愈合率及腰腿痛复发率进行比较;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神经损伤率和硬膜囊损伤率分别为5.80%(4/69)和1.45%(1/69),传统组分别为16.9%(13/77)和9.09%(7/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椎间融合率和腰痛复发率改良组分别为91.3%(63/69)、8.70%(6/69),传统组分别为76.62%(59/77)、29.9%(23/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3年VAS评分较术前降低,而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2、3年改良组VAS评分均小于传统组(P0.05),而JOA评分均大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椎板截骨回植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长期疗效(3年腰痛复发率、椎间融合率、VAS评分及JOA评分)方面优于目前传统椎板截骨回植术。  相似文献   
42.
射频消融腰椎髓核成形术中压力监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椎间盘内压力监测下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压力值变化和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测压监测下顺利完成。56例患者经历3~28个月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组腰腿痛手术评定标准”,疗效优28例,良22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达89.2%,有效率为98.2%。疗效优良者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在气化前后监测椎间盘内压力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皮质下多灶状巨大灰质异位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手术切除的难治性癫痫病例共计3000例中5例经病理确诊为皮质下多灶状巨大灰质异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中3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6岁。5例患者均以发作性意识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7-21年,平均病程15.4年。影像学提示颞叶单独受累者2例,顶叶单独受累者1例.颞叶及枕叶同时受累者1例,颞叶及顶叶同时受累者1例。病理检查均可见病变区域脑回结构异常,大脑皮质及白质构筑紊乱,皮质下及深部白质可见多量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灰质结构,其间可见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在异位的灰质团块中,可见不同成熟阶段的神经元。1例患者同时伴有软脑膜下、脑室旁灰质异位及多小脑回形成,另有3例患者分别伴有多小脑回形成(2例)或海马硬化(1例)的病理表现。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未见癫痫发作。结论灰质异位是一组神经元迁移障碍导致的皮质发育畸形,这一组疾病中神经元可以沉积在脑室至软脑膜之间的任何区域。广泛异常神经元迁移所导致的多灶状巨大灰质异位,特别是同时伴有多小脑回形成等其他皮质发育畸形者十分罕见。尽管如此,其临床表现仍相对单一,经由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术前X线提示的血管钙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是否会出现伤口缺血等并发症的增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术中应用止血带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前X线是否存在血管钙化分为三组:内膜钙化、中膜钙化及无钙化组。进行术后缺血相关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纳入患者共577膝(437例),其中有96膝合并血管钙化,其中内膜钙化组为74膝(64例),中膜钙化组为22膝(20例)。无一例出现下肢动脉严重缺血并发症,内膜钙化组的浅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5.40%,显著高于中膜钙化组(0%)和无钙化组(1.25%)(P=0.03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内膜钙化(OR=1.367,95%CI:1.152-1.888)是老年TKA术后伤口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内膜钙化组病人的伤口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术前应该充分重视合并血管钙化的病人,围手术期应加强这类病人止血带的规范化使用、术中软组织的保护以及警惕术后下肢动脉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VAU"组织缺损分类法在骶尾部藏毛窦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7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患者22例,采用组织缺损分类法,按照清创后组织缺损的立体形态将藏毛窦分为"V""A""U"3型,分别采取直接缝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填充直接缝合和皮瓣修复的手术方式,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均无皮肤组织坏死及创面裂开,切口愈合时间为(15.1±3.2)d。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复发。结论按照"VAU"组织缺损分类法对清创后骶尾部局部组织立体形态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实行个体化及科学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6.
细胞自噬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细胞自噬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脊髓损伤后早期自噬激活所起的作用尚有争议。其原因在于细胞自噬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自噬能诱导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发生并参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另一方面自噬能促进受损变性蛋白的代谢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然而究其对脊髓损伤后修复的利弊作用,早期自噬激活的程度具有决定作用,脊髓损伤后适当地上调自噬水平可促进受损变性蛋白的代谢并抑制细胞凋亡,而过度激活自噬可能引发自噬性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12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客观指标情况、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炎、股动脉栓塞、肢体不对称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00%、3.33%、1.67%,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临床效果较佳,既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又可恢复患者的工作能力,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供肾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和扩大标准供体(ECD)供肾对肾移植术后受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6例器官捐献(DCD+ECD)供者和882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将309例DCD供者的左右两侧肾脏随机分为LifePort(DCD-LP)组(309例)和DCD冷藏组(309例);132例ECD供者的双侧供肾全部采用LifePort保存并转运,设为ECD-LP组(264例)。分别观察3组受者术后总体情况、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肾移植术前零点穿刺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肾移植术后有否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受者的供肾LifePort灌注参数。结果与DCD冷藏组比较,DCD-LP组、ECD-LP组受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CD冷藏组、DCD-LP组、ECD-LP组围手术期的人存活率均为100%,肾存活率分别为99.7%、100%、9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CD冷藏组比较,DCD-LP组、ECD-LP组的DGF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受者的术后早期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和外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采用LifePort灌注能明显减轻肾小管的水肿、变性、坏死。发生DGF者的供肾LifePort灌注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未发生DGF者,而供肾LifePort灌注流量则明显低于未发生DGF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和ECD供肾质量,降低术后DGF发生率,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并可在离体肾脏维护及评估中对术后恢复情况作出预判。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并评价弹性蛋白酶诱导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模型。方法:24只健康雌性8周龄C57BL/6小鼠(重约18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以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实验1组和实验2组气管内滴注弹性蛋白酶,对照组和实验1组继续饲养8周后处死,实验2组继续饲养12周后处死。HE染色评估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与胫骨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含量。Micro-CT检测小鼠股骨骨量相关参数。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破骨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肺组织病理显示实验组肺泡结构紊乱,肺泡壁变薄或断裂,肺泡腔扩大。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IL-6与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血清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01)。实验组BV/TV (骨体积分数)、Tb.Th (平均骨小梁厚度)与Tb.N (平均骨小梁数)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Tb.Sp (平均骨小梁分离度)和BS/BV (骨表面积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胫骨组织破骨相关标志基因表达增加(P<0.05),成骨相关标志基因表达下降(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结果均呈时间依赖。结论:该研究应用弹性蛋白酶成功构建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模型,为今后探究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0.
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计算围绝经期妇女(40~50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骨折风险与内脏脂肪量的内在联系。方法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334例围绝经期妇女的问卷资料(年龄、体重、烟酒史、既往骨折史、激素应用情况等),通过双能X线扫描获得定量指标骨密度值及内脏脂肪量,采用FRAX软件计算骨折风险,并与内脏脂肪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值逐渐减少,骨折风险逐渐增高;内脏脂肪量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35,P<0.05);内脏脂肪量与骨折风险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FRAX能精准反映围绝经期妇女骨折风险,有助临床提前干预;内脏脂肪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