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帆  田绍东 《医学综述》1998,4(2):87-88
<正>自1995年12月~1997年6月,我院肿瘤防治中心应用茶色素结合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57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并观察血液流变学、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冰山理论护理干预对碘-131治疗甲状腺癌患者负面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60例碘-131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30例与对照组1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接受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于干预1个月后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命质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SDS评分、SAS评分、PSQI各因子得分、QLQ-C30评分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QLQ-C30评分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SDS评分、SAS评分、PSQI评分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QLQ-C30评分各因子得分均升高(P<0.05),SDS评分、SAS评分、PSQI评分各因子得分均降低(P<0.05)。结论 基于冰山理...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古籍中罕有关于“胰腺”的明确记载,缺乏直观、系统的理论论述。本文试图通过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典籍所记载内容的分析,结合现代解剖学相关理论,梳理中医学对胰腺实体解剖的认识过程。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中医学对胰腺实体解剖的认识具有阶段性:①先秦两汉时期,存在胰腺实体解剖,但并非认为胰腺是脏器;②唐宋时期,胰腺实体解剖更加清晰,在医学上胰腺附属于脾,并非为独立的脏器;③明清时期,胰腺实体解剖明确,部分医家以独立脏器论之,出现“脾”、“胰”之争。中医学理论缺少对胰腺的单独论述,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多为“胰属脾”,线性归属以脾笼统代之略显单薄,不利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笔者认为胰腺藏象应独立于脾单独讨论,现代解剖学对胰腺命名同一,形态结构清楚,位置描述明确,可直接补充进中医学胰腺藏象(藏)理论中,为完善胰腺藏象理论搭建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汉赛巴尔通体的遗传背景和流行的常见亚型。方法 对分离到的汉赛巴尔通体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分析它们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情况。结果 80株汉赛巴尔通体一共分为3个序列型(sequence type, ST),其中ST1占90% (72/80),ST9占8.75% (7/80),另一个序列型为仅包含一株细菌的ST30;所有3个序列型均属于克隆群1 (clonal complex 1)。结论 与国外汉赛巴尔通体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相比,中国的序列型相对集中,说明中国汉赛巴尔通体的变异度和多样性较低,提示其进化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AU"组织缺损分类法在骶尾部藏毛窦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7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患者22例,采用组织缺损分类法,按照清创后组织缺损的立体形态将藏毛窦分为"V""A""U"3型,分别采取直接缝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填充直接缝合和皮瓣修复的手术方式,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均无皮肤组织坏死及创面裂开,切口愈合时间为(15.1±3.2)d。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复发。结论按照"VAU"组织缺损分类法对清创后骶尾部局部组织立体形态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实行个体化及科学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QGKWP)对尾吊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尾吊组(TS)和强骨抗萎方处理组(QGKWP),分别填喂2.5 mL生理盐水或30mg/g中药复方,早晚各1次.每周利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其骨密度.实验28天后,取血清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γ碳氧谷氨酸蛋白(BGLAP)和脱氧吡啶(DPD).同时检测承重骨力学性能、骨干重和骨灰重.免疫组化检测骨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骨钙素(osteocalci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含量.结果 与尾吊组相比,强骨抗萎方组股骨、胫骨和腰椎骨密度显著升高,血清ALP和BGLAP表达增加.QGKWP还能明显升高尾吊大鼠股骨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的表达.结论 强骨抗萎方可部分逆转由尾吊引起的失重效应,在对抗骨丢失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DX46基因对结肠癌细胞的电离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DDX46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转染的SW480细胞为实验组,空载质粒慢病毒转染的SW480细胞为对照组。两组细胞转染72 h后,分别进行0和4 Gy X射线照射,采用CCK-8方法检测两组的细胞活力;实验组联合4 Gy X射线照射24 h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γ-H2AX foci数量以及DNA损伤修复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确定DDX46与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的关系。结果 4 Gy X射线照射24 h后,实验组的细胞活力比照射前降低(15.02±3.92)%(t=-4.696,P<0.05),比对照组降低(17.43±1.83)%(t=4.844,P<0.01);而对照组照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γ-H2AX foci数量相比于对照组增加了(43.03±17.6)%(t=-3.108,P<0.05),ATM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t=7.530,P<0.01),而ATM的活性形式p-ATM以及ATM的下游靶蛋白Rad50的蛋白水平则明显降低(t=4.260、4.260、P<0.05),同时γ-H2AX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t=-3.090,P<0.05),DNA-PK在两组细胞内的蛋白水平变化不大。结论 沉默DDX46可以提高结肠癌细胞系SW480的辐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DDX46表达沉默抑制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ATM的活化,从而抑制辐射诱导的DNA损伤的修复,提高SW480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无手术指征食管癌的增敏疗效及临床观察。方法:收治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晚期食管癌患者47例,经病理证实且失去手术指征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23例,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对照组24例,予单纯放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69.57%,对照组为54.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6%、65.2%、21.7%,对照组分别为75.0%、33.3%、12.5%,1、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随时间递增而递减,实验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无手术指征食管癌可以提高疗效,可能延长生存期,但毒副反应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染色体11q13.2(rs7931342,G)、8q24(rs13252298,G)和8q24(rs7837688,T)的常见变异与北京市区人群PCa患病风险的关联,并了解其与PCa患者中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遗传、膳食习惯、年龄等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设计,包括124例PCa患者和138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收集PCa患者年龄、临床表型、遗传、膳食习惯等信息,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染色体11q13.2(rs7931342,G)、8q24(rs13252298,G)及8q24(rs7837688,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各基因与患者的确诊年龄、BMI、Gleason评分、PSA浓度、肿瘤分期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采用MDR方法进行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11q13.2(rs7931342,G)、8q24(rs13252298,G)及8q24(rs7837688,T)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由8q24(rs13252298,G)和8q24(rs7837688,T)构成的4种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间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基因型一临床表型观察指标关联分析显示:8q24(rs13252298,G)位点与患病年龄和经常食用洋葱相关(P=0.030;P=0.040),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1q13.2(rs7931342,G)位点PCa发病与BMI指数相关(P=0.020),8q24(rs13252298,G)位点PCa发病与饮茶、食用豆制品、食用洋葱相关(P=0.003、0.048、0.037),8q24(rs7837688,T)位点PCa发病与BPH病史或相关症状相关(P=0.039)。3个位点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最佳模型仅包含1个位点(rs7931342,G),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检验平衡准确度为0.5420,交叉验证检验组P=0.6727。结论11q13.2(rs7931342,G)、8q24(rs13252298,G)和8q24(rs7837688,T)位点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发展主要经历3个时期.早期, 由于社会生产力不高, 在人群中主要疾病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 当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仅占到人口死亡的5%-10%; 中期, 随着某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构成人类死亡原因的10%-30%.近期, 即20世纪60年代开始,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使心脑血管疾病日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生年龄提前, 不论是在发达国家, 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到总死亡原因的35%-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