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6岁。因双手足大疱、糜烂伴疼痛2周入院,患者因慢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服用沐舒坦30mg,bid,博利康尼2.5mg,bid,50天后手足出现红斑、丘疹、水疱。  相似文献   
32.
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内首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新生隐球菌rDNA部分特异性序列的方法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所试11株新生隐球菌均扩增产生预期长度136bp的特异性片断,21株非新生隐球菌未见此片断。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1%特比萘芬乳膏1周、2%硝酸咪康唑乳膏1周、4周治疗趾间型足癣的疗效、安全性及复发情况。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入选患者分层随机分为3组,包括特比萘芬1周组(特比萘芬外用每日2次连续1周后再使用3周安慰剂)、咪康唑1周组(咪康唑每日2次连用1周+3周安慰剂)和咪康唑4周组(咪康唑每日2次连用4周),用药后第1、3、4、6、9、12周随访进行临床、真菌学评估。结果 152例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入疗效分析。4周随访时,特比萘芬1周组,咪康唑4周组和咪康唑1周组的真菌治愈率分别为94.7%、87.8%和82.6%;3组综合疗效有效率分别89.5%、81.6%和63.0%;第12周随访时,3组真菌复发率分别为12.96%、13.95%和21.05%;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分别为2.38%、2.38%和3.57%。结论 外用1%特比萘芬乳膏1周治疗趾间型足癣与外用咪康唑乳膏4周疗效和复发率相近。  相似文献   
34.
新生隐球菌的PCR指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新生隐球菌的分型主要采用依据荚膜抗原决定簇的血清分型方法。但仅能分成数种血清型,用于菌株间的变异分析显得无能为力。有资料表明相同血清型的新生隐球菌菌株可呈现明显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1,2].我们采用PCR指纹技术对新生隐球菌不同分离株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菌株:新生隐球菌参考菌株D48、ATCC64538、ATCC64528为A血清型,RV45981、RV59939、RV60047、RV43185为D血清型,RV52643、RV54135为B血清型,RV52646、RV45978为C血清型,除D48株为WHO赠送外,其余均为比利时热带病研究所赠送。  相似文献   
35.
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2年7~9月,在上海6家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皮肤性病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进行了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病例和方法1.1病例选择入选标准:年龄18~65岁;临床诊断为体股癣、手足癣;镜检阳性;同意接受本试验。排除标准:对丙烯胺类药物过敏;3个月内接受过其他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或1个月内接受过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剔除标准: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不计算有效率,但计入不良…  相似文献   
36.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B脂质体静脉滴注,同时间断鞘内注射治疗,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AMB脂质体是一种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37.
在对新型隐球菌与肺泡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发现隐球菌可以与肺泡上皮细胞发生黏附,诱导自身进入肺泡上皮细胞即对细胞发生侵袭,同时对细胞的活性造成损伤,并对其过程进行了显微结构上的观察.本文利用这一模型,对荚膜在隐球菌黏附和侵袭肺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国产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单次注射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受试者分别接受国产和进口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前(D0)、治疗中(D14)及治疗后(D28)分别对各观察指标进行评估记录.结果 共入组病例144例,完成试验139例,其中对照组68例,试验组71例.疗后4周FAS分析显示,对照组有效率为86.11%,试验组为86.11%(χ2=0.00,P>0.05).痊愈率对照组为59.72%,试验组为54.17%(χ2=0.45,P>0.05).治疗结束时无严重不良事件出现,仅对照组有1例发生轻度皮肤萎缩,经随访自行好转,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神经性皮炎安全有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ingle and local use of a China-made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chen simplex chronicus. Methods A multi-center,randomized, parallel controlled study was conducted. Patients with lichen simplex chronicus were divided into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to receive a single dose of intralesional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jection made in China or Schering-Plough Labo N.V. Belgium. Patients were visit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China-made injec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reatment (DO), on week 2 (D14) and 4 (D28) after the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Results A total of 144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mong which, 6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71 in the test group completed the trial. FAS analysis on week 4 revealed that the response rate and healing rate were 86.11% and 59.72%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86.11% and 54.17% in the test group, respectively (χ2=0.00,0.45,respectively,both P>0.05).There was no severe adverse event in either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only mild atrophoderma occurred in one pati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improved spontaneously within several weeks of follow-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ccurrence of sid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The China-made compound betamethasone injection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he treatment of lichen simplex chronicus.  相似文献   
39.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IVT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在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水平的作用。 方法 对 7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进行特异性IgE检测。 结果 吸入性血清过敏原阳性率为 70 .2 7% ,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狗牙根、黑麦、梯牧草、六月禾、户尘螨、粉尘螨等 ;食入性血清过敏原阳性率为 64 .94% ,最常见者为牛奶、花生、大豆、蟹、虾等。大部分患者对 2种以上过敏原过敏。结论 IVT法适用于慢性荨麻疹病因的筛查 ,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患者女,80岁,左手腕部3 cm×6 cm大小浸润性肿块,部分表面覆盖增厚焦痂.临床拟诊:皮肤真菌感染.皮损样本送真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及特殊染色.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特殊染色见有大量的真菌孢子及菌丝.真菌培养及鉴定证实为克柔念珠菌.给予伊曲康唑口服治疗5个月,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