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滴金免疫法快速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特异性IgM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适于基层应用的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特异性IgM的方法。方法将汉坦病毒核蛋白点于硝酸纤维薄膜上,用来捕获血清标本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特异性IgM,通过胶体金标记的抗人μ链单克隆抗体直接显色,阳性者出现红色斑点。结果整个试验过程仅需2~4分钟,操作简单。用该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检测45份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标本,两法均阳性为41份,两法均阴性为2份,总符合率为96%。结论滴金免疫法简便、快速,适于基层应用,可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32.
3~7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不应答部分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年血浆制备的乙肝疫苗问世以来,乙肝的预防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有大量的研究显示,无论是血源性还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其免疫保护作用都是肯定的[1]。然而在人群推广乙肝疫苗接种中存在有免疫不应答问题,这方面的研究虽有报道,但缺乏规范的免疫应答检测标准及相应的对策[2.3]。本研究对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人群中的部分免疫不应答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其对策。1 对象及方法1.1 观察对象 3~7岁学龄前儿童,HBV标志物检测均为阴性,共2479名。1.2 疫苗接种方法 常规0、1、6三针接种基因…  相似文献   
33.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多为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甲肝病毒IgM抗体(抗-HAV-IgM),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检测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不适合单人份检测,操作相对复杂。我们应用的滴金免疫法(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快速检测血清抗-HAV-IgM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和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分为苦参素组、拉米夫定组和联合治疗组3组,每组20例。苦参素组口服苦参素胶囊,拉米夫定组口服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口服苦参素胶囊和拉米夫定,疗程为12个月。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血清HBeAg、抗-HBe、HBV DNA和基因YMDD变异。结果:在治疗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HBeAg、抗-HBe转换率及HBV DNA转阴率优于苦参素组和拉米夫定组,YMDD变异率较苦参组和拉米夫定组低,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指标苦参组和拉米夫定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可减少YMDD变异。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复合致病因素诱导的肝硬化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正常对照组动物饲以标准饲料和自来水.分别在喂饮4,6,8周无菌无内毒素条件下取血测定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ferase,ALT)、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维生素B12(VitB12)、内毒素(endotox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含量,取肝组织测定匀浆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抗O·-2活力.结果 随肝硬化病程进展,血浆内毒素和Hcy逐渐升高并呈平行变化,8周时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从4周到8周逐渐升高,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匀浆中NO在4周即显著升高,之后呈下降趋势,但在8周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水平(P<0.05);抗O*-2活力在6周时升高显著(P<0.05);MDA呈明显增高趋势,至8周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与4周和6周时;各时间点叶酸和VitB12含量变化不大;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内毒素与血浆TNF-α和Hcy、与匀浆NO和MDA之间呈显著相关,匀浆NO与Hcy和MDA之间显著相关.析因分析显示,甲硫氨酸循环中相关因素对总变异的贡献是:同型半胱氨酸>VitB12>叶酸.结论 复合致病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发生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互为因果,加重肝脏损伤,最终促进肝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injury,ALI)时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zonula occluden-1)表达的影响,探讨EP对ALI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e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2 mL生理盐水;ALI组:按D-Galn/LPS 700 mg/5(μg·kg),2 mL生理盐水稀释腹腔注射;EP组:与ALI组注射等量D-GalN/LPS,注射前1 h,先给EP 40 mg/kg,2 mL生理盐水稀释腹腔注射.各组于注射后48 h自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ALT及内毒素(Endotoxin,ET);留取一段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水平.结果:ALI组血清ALT、E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P组ALT、ET含量虽高于对照组,但显著低于ALI组(P<0.05).HE染色可见对照组大鼠肠黏膜表面结构完整;ALI组大鼠肠黏膜间质充血水肿,绒毛顶端下间隙增宽,绒毛脱落坏死;EP组改变较ALI组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ZO-1均匀致密地分布于小肠上皮细胞连接处的尖端;ALI组ZO-1分布不均、染色明显变淡,EP组ZO-1的分布和表达与对照组相似.结论:EP可上调ALI时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AL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LPS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释放和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传至3代后,转种于放置了无菌处理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中,细胞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100 ng/m L )、芍药苷组(LPS 100 ng/mL+芍药苷0.625 mg/mL),同时经LPS诱导刺激,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内皮细胞HMGB1和ICAM-1的表达.结果:LPS刺激20 h后,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HMGB1 增多,ICAM-1表达上调;芍药苷可以抑制内皮细胞HMGB1的释放,下调ICAM-1表达.结论: 芍药苷可能通过抑制HMGB1释放、下调ICAM-1的表达等途径对内皮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8.
茶氨酸对家兔脑缺血后IL-8和NSE及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茶氨酸对脑缺血后IL-8、NSE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茶氨酸组。假手术组只手术不结扎动脉不使用药物、脑缺血组结扎动脉不使用药物、茶氨酸组结扎动脉并在再灌注时应用茶氨酸。全部动物于缺血前(I)、再灌注时(R0)、再灌注1h(R1)、4h(t12)、12h(R3)、24h(1/4)静脉采血进行白介素-8(IL-8)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全部采血完毕后每组取一只动物开颅取3~5块约1mm^3大脑皮层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茶氨酸组脑超微结构改变以及血清IL-8和NSE含量变化均明显轻于脑缺血组。结论提示茶氨酸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Th1/Th2失衡与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肝衰竭的关系.方法: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AHF组),另取30只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N组).两组动物于建模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各取5只动物检测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动物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的变化.结果:AHF组肝组织显示炎细胞浸润和明显坏死的急性肝衰竭特征,且各时间点血清ALT值均明显高于N组(P<0.05);AHF组与N组相比血清内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增高在3 h(P<0.01)、6 h(P<0.01);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D-氨基半乳糖/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存在Th1/Th2失衡,机体内发生了促炎反应,对此急性肝衰竭早期损伤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HBV变异的热点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动力。HBV在宿主体内感染的过程中会发生自然变异,并在宿主体内免疫系统的压力下以及在人为的治疗干预过程中进行变异的优势选择,以达到逃逸免疫、对抗药物作用、实现物种生存的目的。变异的不断积累也使HBV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