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3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肝功能衰竭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霞秋 《肝脏》1997,2(2):100-102
肝功能衰竭病死率高,预后差。近年来由于各国学者的努力,虽已在治疗的某些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但仍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2.
体内扩增及靶向激活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晓星  周霞秋 《医学综述》2005,11(3):269-27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机体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具有激活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和CD4^ 辅助性T细胞(TH)作用,能启动强大的初始性细胞免疫反应,在机体抗感染、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自体DC疫苗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但是,近两年国内外学者均已注意到DC疫苗制备的费用和技术要求较高、DC在体内的抗原递呈作用还受到病原体、肿瘤组织与宿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体内微环境的限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引起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其与5-羟色胺受体-1a基因的相关性,并研究抗抑郁症药对IFN诱导的抑郁症的干预作用.方法给予300ng/mL的IFN诱导Jurkat细胞1、2、3d,诱导细胞3d后分为两组,一组继续予IFN诱导3d,另一组停用IFN观察3d;给予300ng/mL的IFN单独和联合抗抑郁症药物(氟西汀)干预Jurkat细胞3d.采用Westernblot、RT-PCR和定量Real-timeRT-PCR方法分析5-羟色胺受体-1a基因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结果5-羟色胺受体-1a基因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随着IFN诱导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但能在IFN撤除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抗抑郁症药物(氟西汀)能改善因IFN引起的5-羟色胺受体-1a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结论5-羟色胺受体-1a的下降可能是IFN引起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之一;早期采用氟西汀可预防或治疗IFN引起的抑郁症.  相似文献   
34.
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中期之前,成年人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在50%以上。近年研究显示随着医疗水平提高,病死率在40%左右[1],明显高于儿童(15%)[2]。本文就成人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发病机理除新生儿外,成人与儿童败血症中的炎症和细胞损伤机理基本是相同...  相似文献   
35.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细胞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剑  周霞秋 《肝脏》1999,4(4):229-230
肝脏是具有极强再生能力的器官。自Higgins和Ander-son报道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细胞迅速再生实验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众多关于肝细胞再生机制的研究。目前,就肝细胞再生启动与终止的机制尚未最终明确。肝细胞增生的过程是通过超乎想象的复杂的调控实现的。肝细胞增生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①增殖启动过程(G0~G1期),相关因子有IL-1,IL-6和TNF-α;@增殖促进调节过程(G1~S期),相关因子有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等;③增殖停止过程(G1~…  相似文献   
36.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病的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95例肝病病人,男性229例,女性66例,年龄(44±12 岁)。用谷胱甘肽注射液12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qd × 3wk为一个疗程(用1~3个疗程)。结果:治疗前 ALT、AST、SB、TG、LDL分别为260IU/L±375IU/L、206IU/L±360IU/L、132μmol/L±159μmol/L、3.0μmol/L ±1.5mmol/L和3.2mmol/L±0.8mmol/L。治疗3wb后依次为73IU/L±74IU/L、76IU/L±89IU/L、107μmol/L± 161μmol/L、2.7mmol/L±1.4mmol/L、2.9mmol/L±1.8mmol/L。3wk时总有效率为77.8%。6wk时84.3%,9wk时 为89.3%。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安全有效的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37.
肝脏干细胞--肝病的细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与定向干细胞。肝组织中有肝脏定向干细胞存在,骨髓来源的干细胞亦参与了肝组织的重建。肝脏定向于细胞既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分化方向又较单一,且移植后不易形成肿瘤,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用于肝病的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构建小鼠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方法 参照siRNA模板设计原则,设计并合成3对针对caspase-12不同位点的siRNA,分别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l-6,24h收集细胞;RT-PCR分析不同位点siRNA对靶基因mRNA表达的抑制,筛选出抑制效率最高的位点;将此位点siRNA模板序列插入质粒pRNAT-H1.1Neo中,PCR分析及基因测序进行鉴定;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转染Hepal-6细胞48h和72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aspase-12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Caspase-12的表达。数据行t检验。结果 RT-PCR分析表明,第-对siRNA(siRNA*1)对caspase-12基因表达的抑制效率最高;重组质粒pRNAT-H1.1Neo-caspasel2(pRNAT-caspl2)经PCR分析及测序表明,siRNA*1模板序列成功插入预计位点,且序列正确;pRNAT-caspl2转染Hepal-6细胞48h和72h后,与空质粒对照组相比,caspase-12 mRNA水平分别下降72.5%和59.5%(P〈0.05);pRNAT-caspl2转染后,caspase-12酶原表达量在24、48和72h分别下调17.1%、37.3%和60.1%,48h和72h的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小鼠caspase-12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它对小鼠肝癌细胞caspase-12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和特异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9.
IL-18、TNFα在脂多糖介导的急性肝坏死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晏春根  谢青  徐玉敏  周霞秋  俞红  郭清 《肝脏》2003,8(2):21-24
目的探讨IL-18、TNFα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900mg/kg与脂多糖(LPS)10μg/kg诱导BALB/C小鼠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腹腔内注入D-Gal/LPS后0~9h分别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病理、DNA梯形条带,评估肝损伤情况;用半定量RT-PCR和相应的分析软件分析不同时间点肝组织中IL-18 mRNA、TNFαmRNA表达及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IL-18、TNFα的蛋白表达.结果D-Gal/LPS给予后4h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7h小鼠开始死亡,10h死亡率达80%.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5h肝窦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库普弗细胞增生;7h肝细胞大量凋亡、坏死或肝组织出现大量出血性坏死;5h电镜示肝细胞核仁碎裂、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变性;7h核仁边聚,呈半月型,表现为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线粒体大部分空泡变性.DNA电泳显示5h始出现梯形条带.正常情况下肝组织IL-18 mRNA少量表达,经D-Gal/LPS诱导后小鼠肝组织IL-18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表达高峰在LPS刺激后1~2h(与0h比较,P<0.01);正常情况下肝组织TNFα mRNA不表达或呈微弱表达,但在该模型诱导过程中肝组织TNFα mRNA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其表达的时间模式与IL-18 mRNA不同,TNFα mRNA表达高峰见于LPS刺激后2h和5h(与0h比较,P<0.01).血浆IL-18、TNFα蛋白表达也与mRNA表达一致.结论本实验诱导的急性肝坏死模型中,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同时存在,在肝细胞坏死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因子IL-18 mRNA、TNFα mRNA及其蛋白在肝内的表达量明显增多,其变化早于转氨酶指标和组织学变化,而且在LPS刺激后IL-18 mRNA的表达先于TNFαmRNA,提示IL-18、TNFα均参与了此型肝损伤,且IL-18可能是TNFα的上游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2月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的139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ALT水平持续正常定义为肝活组织检查前至少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间隔2个月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且可检测到HBV的慢性HBV感染者(A组)与同期行肝活组织检查的135例未曾抗病毒治疗过的ALT异常的HBV感染者(B组)进行肝脏组织学特征比较。结果A组中66例(47.5%)患者肝组织正常,但仍有33例(23.7%)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有13例(9.4%)患者已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与(0~0.75)×正常值上限(ULN)ALT亚组相比,(0.76~1.00)×ULN ALT亚组存在更高比例的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43.5%对比19.8%,x~2=5.930,P<0.05),与年龄<40岁者相比,年龄>40岁的A组患者发生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者的比例明显增高,无论病毒载量或e抗原状态都不能预测其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程度。结论无论病毒载量高低、e抗原状态如何,23.7%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着显著肝脏组织学改变。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应考虑进行肝脏活检,特别是年龄>40岁且ALT在(0.76~1.00)×ULN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