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3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明确多种生长因子对胚胎肝脏前体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胶原酶从胎龄14.5d SD大鼠胚胎肝脏分离单个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生长因子对胎肝细胞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并观察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对胎肝干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双标记及G-6-P酶活性测定以检测肝前体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及向成熟肝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 肝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显示克隆样生长的特性。促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能促进肝前体细胞的增殖,使DNA合成加速,并促进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及角蛋白19、白蛋白、G-6-P的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α对肝前体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较弱。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肝前体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细胞基质成分Ⅰ型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能促进肝干细胞集落的形成,而纤维连接蛋白的作用较弱。肝干细胞单克隆增殖需要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的共同参与,加入新鲜分离胎肝细胞培养液上清液时单细胞增殖较快,于第5天即形成细胞集落。结论 HGF、EGF对肝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细胞外基质成分亦参与了其增殖分化过程。肝干细胞单克隆培养除需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外,可能亦有某些造血细胞、间质细胞分泌的因子参与其增殖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82.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50例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代偿性肝硬化逆转的可能性。治疗组50例,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每日三次,每次4片;对照组30例,大黄庶虫虫丸,口服,每日三次,每次6克;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常规、B超、部分患者肝活检。复方鳖甲软肝片能明显降低HA、LN、PⅢP、PⅣP,降低ALT、AST、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A/G比例,能明显升高WBC、RBC、PLT,且对乏力、肝区疼痛、脾肿大等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肝活检光镜下有明显改善肝纤维化作用,电镜下可见肝星状细胞减少、细胞器不活跃,周围纤维沉积明显减少。复方鳖甲软肝片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并可使代偿性肝硬化在一定程度上逆转。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构建小鼠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方法 参照siRNA模板设计原则,设计并合成3对针对caspase-12不同位点的siRNA,分别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l-6,24h收集细胞;RT-PCR分析不同位点siRNA对靶基因mRNA表达的抑制,筛选出抑制效率最高的位点;将此位点siRNA模板序列插入质粒pRNAT-H1.1Neo中,PCR分析及基因测序进行鉴定;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转染Hepal-6细胞48h和72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aspase-12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Caspase-12的表达。数据行t检验。结果 RT-PCR分析表明,第-对siRNA(siRNA*1)对caspase-12基因表达的抑制效率最高;重组质粒pRNAT-H1.1Neo-caspasel2(pRNAT-caspl2)经PCR分析及测序表明,siRNA*1模板序列成功插入预计位点,且序列正确;pRNAT-caspl2转染Hepal-6细胞48h和72h后,与空质粒对照组相比,caspase-12 mRNA水平分别下降72.5%和59.5%(P〈0.05);pRNAT-caspl2转染后,caspase-12酶原表达量在24、48和72h分别下调17.1%、37.3%和60.1%,48h和72h的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小鼠caspase-12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它对小鼠肝癌细胞caspase-12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和特异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4.
肝苏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观察肝苏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5.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氧化苦参碱胶囊组72例和空白对照组72例完成52周治疗并随访12周。治疗前后及停药12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中脱落和不符合入选标准剔除共14例,故共有130例患者纳入疗效统计,其中氧化苦参碱胶囊组65例,空白对照组65例。氧化苦参碱胶囊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周其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分别为43.08%(28/65)和33.33%(20/6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70.77%(46/65);空白对照组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12.31%(8/65)和3.33%(2/60),ALT复常率为39.68%(25/63)。治疗后完全反应率.部分反应率和无反应率胶囊组分别为23.08%(15/65),58.46%(38/65)和18.46%(12/65);而对照组分别为3.08%(2/65)、44.62%(29/65)和52.31%(34/65)。两组间比较胶囊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QCMH=21.02,P=0.001)。氧化苦参碱胶囊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12周后其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41.54%(27/65)和23.33%(14/60),ALT复常率为60.00%(39/65);空白对照组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8%(2/65)和1.67%(1/60),ALT复常率为31.75%(20/63)。完全反应率、部分反应率和无反应率胶囊组分别为21.54%(14/65)、47.69%(31/65)和30.77%(20/65),而对照组分别为0,41.54%(27/65)和58.46%(38/65),两组间比较胶囊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QCMH=15.22,P=0.001)。氧化苦参碱胶囊组有5例(7.69%)发生不良反应,空白对照组有4例(6.15%)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乏力、皮疹、上腹不适和口苦,均为轻,中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氧化苦参碱胶囊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6.
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泛昔洛韦片剂治疗经干扰素α治疗12周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2例患者接受3MU干扰素α治疗12周,复查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仍阳性、HBV DNA定量≥106拷贝/ml的患者,按随机双盲的方法,以1:1的比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结果治疗24周末,HBV DNA定量对数值比较,泛昔洛韦组由(6.54 ±1.26)拷贝/ml下降至(5.70±2.03)拷贝/ml,安慰剂组由(6.30±1.32)拷贝/ml上升至(6.51±1.65)拷贝/ml,x2=3.04,P<0.01;血清HBV DNA定量下降≥2log率比较,泛昔洛韦组为28.28% (28/99),安慰剂组为9.47%,x2=13.10,P<0.01;HBV DNA水平下降至<105拷贝/ml率比较,泛昔洛韦组为28.28%,安慰剂组为14.74%,P<0.05;泛昔洛韦组HBeAg阴转率为7.69%,安慰剂组为3.33%; 泛昔洛韦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4.40%,安慰剂组为2.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泛昔洛韦组为15.15%,安慰剂组为6.35%,P<0.05。HBV DNA定量<105拷贝/ml的患者停药24周反跳率泛昔洛韦组为25.00%,安慰剂组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泛昔洛韦治疗经干扰素α治疗12周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其病毒复制,但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率变化不明显。试验6个月疗程内泛昔洛韦使用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输血后HCV感染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PCR检测HCV RNA载量、ELISA检测抗-HCV,分析输血后HCV感染者的年龄、原发病因、暴露年份、输血成分与输血量、潜伏期和肝功能损害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327例中的279例(85.3%)感染者HCV RNA载量≥3.0 log10拷贝/mL、中位数为5.99 log10拷贝/mL;19.7%病例为3.0~4.0 logl0拷贝/mL,69.9%为5.0~6.0 log10拷贝/mL.HCV RNA定性阳性率为81.6%(40/49),抗-HCV阳性率达99.7%(383/384),其阳性敏感度高于HCV RNA定量和定性检测(F=57.138,P=0.000;F=63.149,P=0.000).输血后HCV感染以30~60岁年龄段多见,84.4%病例暴露时间为1990年至1994年问,感染者中10%以上总病例数的疾病分别为妇产科、骨科疾病和胃肠道出血.输入全血者占80.0%,输血至临床诊断时间平均为(86.0±54.6)个月.89.0%感染者有肝功能损伤,但大多数ALT升高水平≤5×正常值上限(ULN).结论 输血后HCV感染以成年人居多,常伴有肝功能损伤,但ALT升高≤5×ULN;血清HCV RNA载量多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88.
牛磺酸熊脱氧胆酸对细胞色素C介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牛磺酸熊脱氧胆酸(TUDCA)对牛磺酸脱氧胆酸(TDCA)诱导HepG2细胞凋亡阻抑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Hoechst 3325 8染色、电镜和DNA电泳对细胞凋亡进行定性;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凋亡细胞进行定量;检测TDCA单独孵育及与TUDCA共孵育时,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及Caspase-3、8、9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TDCA 400μmol/L孵育12 h可诱导显著HepG2细胞凋亡,凋亡率为(50.35±2.20)%,细胞经TUDCA与TDCA共孵育后,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为(13.78±0.84)%;TUDCA能显著抑制TDCA引起的细胞色素C释放及Caspase-9、3蛋白酶活性升高,孵育12 h时,Caspase-3活性分别下降54.9%(t=16.88,P<0.01)和52.5%(t≥13.00,P<0.01),轻度降低Caspase-8活性升高,活性下降24.5%(t=1.94,P>0.05)。结论 稳定线粒体膜、阻止细胞色素C释放及随后Caspase-9、Caspase-3活化,是TUDCA抗凋亡的主要机制。抗凋亡作用可能是TUDCA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取得显著疗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2月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的139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ALT水平持续正常定义为肝活组织检查前至少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间隔2个月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且可检测到HBV的慢性HBV感染者(A组)与同期行肝活组织检查的135例未曾抗病毒治疗过的ALT异常的HBV感染者(B组)进行肝脏组织学特征比较。结果A组中66例(47.5%)患者肝组织正常,但仍有33例(23.7%)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有13例(9.4%)患者已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与(0~0.75)×正常值上限(ULN)ALT亚组相比,(0.76~1.00)×ULN ALT亚组存在更高比例的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43.5%对比19.8%,x~2=5.930,P<0.05),与年龄<40岁者相比,年龄>40岁的A组患者发生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者的比例明显增高,无论病毒载量或e抗原状态都不能预测其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程度。结论无论病毒载量高低、e抗原状态如何,23.7%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着显著肝脏组织学改变。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应考虑进行肝脏活检,特别是年龄>40岁且ALT在(0.76~1.00)×ULN者。  相似文献   
90.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替比夫定治疗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周,对治疗前后ALT、HBVDNA、HBeAg消失、HBeAg血清转换、组织学改善、基因型耐药进行比较。同时根据患者治疗前状况的评估和治疗4周、8周、12周和24周的HBVDNA来预测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52周,HBV DNA和ALT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治疗前的评估对52周的疗效无明显影响,而治疗24周HBV DNA水平低于300拷贝/ml时,52周HBV检测不到、ALT复常、HBeAg消失和HBeAg血清转换的比例明显增高,基因型耐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使ALT复常,促进HBeAg血清转换。治疗24周的HBV DNA抑制水平可预测治疗52周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