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一步法实时RT-PCR快速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RT-PCR在手足口病(HFMD)肠道病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实时荧光RT-PCR检测64例临床初诊为HFMD患儿标本中总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用RD细胞、Vero细胞和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以免疫荧光法鉴别分离培养的EV71。结果64例标本中,EV(+)/EV71(+)为23.4%(15/64)、EV(+)/CA16(+)为48.4%(31/64)、EV(+)/EV71(-)/CA16(-)为10.9%(7/64)、EV(-)/EV71(-)/CA16(-)为17.2%(11/64)。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为EV71且病毒分离培养出现细胞病变效应的培养细胞经抗EV71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检测均为阳性,未发生细胞病变效应或非EV71的培养细胞均为阴性。结论实时荧光RT-PCR检测HFMD病原具有特异和快速等优点,与病毒分离培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精确分析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 NS1)氨基(N)端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探讨NS1 N端多肽用于分型检测DENV感染可行性。方法    合成4型DENV 标准株NS1蛋白 N端1-15氨基酸残基序列多肽(D-1 P1、D-2 P1、D-3 P1和D-4 P1),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多肽同DENV NS1 血清型特异性单抗和各型DENV分别免疫小鼠血清的反应性,竞争抑制法进一步验证单抗和对应多肽反应特异性。分析4型DENV 标准株NS1 N端1-15氨基酸残基序列多肽在Pubmed中已报道的各型DENV分离株中的保守性。结果     6株DENV 1型特异性单抗(5A48A3, 5A65A2, 5B29A1, 5B71A8, 5C29A3和5E68A17)特异性的同D-1 P1;6株DENV-2 NS1型特异性单抗(5D21A1、5E19A5、 5A62A12、5A70A4、5E30A5和5E48A15)特异性的同D 2 P1反应。D-1 P1仅识别DENV 1免疫小鼠血清, 其他多肽同各型DENV 1免疫小鼠血清反应无差异。DENV-1、2、3、4 NS1 N端保守性依次为98.96%、89.09%、83.58%和57.81%。结论     DENV-1 NS1 N端是DENV-1血清型特异性优势线性表位,该多肽可用于研制诊断DENV-1感染试剂盒;DENV-2 NS1 N端是DENV-2血清型特异性表位,以上研究有助于DENV亚单位疫苗和DENV感染分型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对疑似染色体异常的婴幼儿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 抽取外周血或骨髓进行培养,对染色体进行G显带分析.结果 154例外周血中,共发现非整倍体异常20例,其中21三体占19例.发现结构异常13例,其中9号染色体变异达6例,均发生于近着丝粒区,其中包括倒位3例,缺失、插入及重复各1例.患者的主要表现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特殊面容、脑瘫、发育不良、运动失调等.染色体多态异常20例,多数为随体缺失,其次为9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变化.在10例疑似为白血病儿童的骨髓样品中检测到5例染色体数量或结构性异常.结论 细胞遗传学分析对重症婴幼儿的病理检查具有很大的帮助.9号染色体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5.
抗H5N1禽流感病毒VHH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抗H5N1禽流感病毒的小羊驼免疫噬菌体重链可变区抗体库(VHH型抗体库),为抗H5N1的VHH抗体筛选奠定基础。方法:利用H5N1灭活疫苗免疫小羊驼,一定免疫时间后测定小羊驼外周血清中抗体中和活性,分离其外周淋巴细胞,利用RT-PCR方法得到VHH抗体片段。通过优化连接和电转化方法,将足量VHH片段与pCANTAB5E连接后电转入大肠杆菌TG1,获得VHH抗体基因库;检测基因库库容以及多样性,并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初步功能性鉴定。结果:利用H5N1灭活疫苗免疫小羊驼四次后,其外周血清中抗体血清抑制效价可达1∶2 560,构建的VHH抗体基因库库容可达3×108,随机挑选14个抗体基因克隆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均为独立克隆,表明所建抗体库多样性好。上述基因库经辅助噬菌体拯救后,得到抗H5N1的噬菌体VHH型抗体初级库,对初级库进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呈阳性,表明初级库中存在具有潜在中和活性的抗H5N1抗体。结论: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抗H5N1禽流感病毒的小羊驼免疫噬菌体重链抗体库,为进一步筛选抗H5N1禽流感的重链抗体打下良好基础,并为H5N1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6.
目的在获得了具有免疫原性的SARS冠状病毒S1蛋白片段的基础上,制备和鉴定特异性抗该段S1蛋白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原核表达含S蛋白受体结合区的SARS冠状病毒S1蛋白片段S1c(N端249-667氨基酸残基),其免疫原性经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鉴定后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采用ELISA间接法、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筛选出3株特异性针对SARS冠状病毒S1蛋白N端249-667的mAb杂交瘤细胞株,IgG亚类鉴定1株为IgG1,2株为IgG2a,经免疫荧光鉴定与人冠状病毒株229E和OC43无交叉反应。结论获得3株抗SARS冠状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建立新的SARS冠状病毒检测方法的和进一步研究S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SARS-CoV、229E和OC43的抗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人冠状病毒(229E和OCA3)的抗原相关性。方法:制备三株冠状病毒的免疫兔血清及其重组核衣壳(N)蛋白的免疫小鼠血清,分别采用SARS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对免疫血清进行检测以分析三株冠状病毒的抗原相关性。结果:Westem blot结果显示重组N蛋白免疫小鼠血清仅与各自的冠状病毒或重组N蛋白有特异性反应,相互间无交叉反应,而SARS结果显示OC43重组N蛋白免疫小鼠血清与SARS—CoV、229E N蛋白出现了构象抗体的交叉反应。同时,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ARS—CoV和OCA3免疫兔血清与229E感染细胞存在较明显的交叉反应,但在SARS、Westem blot结果中全病毒免疫兔血清均仅与各自N蛋白特异性反应,相互间无交叉反应。结论:SARS—CoV、229E和OCA3N蛋白抗原性在免疫动物血清中不存在交叉反应,而SARS—CoV、OC43全病毒免疫血清均和229E出现明显的交叉反应。另外,基因重组的OCA3 N蛋白与另外二种N蛋白出现重组构形表位的交叉反应,提示以基因重组的蛋白作为诊断试剂,可能会因为蛋白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而产生非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28.
DNA疫苗能激发机体同时产生高效持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作用的机制。很多研究证明,抗原提呈细胞(APC)特别是树突状细胞(DC),在DNA疫苗诱发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由于肌肉组织中APC很少,因此,通过肌肉途径接种 DNA疫苗,需要很大剂量DNA才能达到免疫的效果。皮下组织中含有丰富的APC,但其吸收DNA的能力很弱,同样也需要很大剂量的 DNA[1]。近年来,人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些可与APC表面受体相结合的分子的编码基因与抗原基因融合而研制的嵌合DNA疫苗,通过其与AP…  相似文献   
29.
目的采用“两步转化法”高效制备含胞嘧啶脱氨酶(CD)自杀基因的腺病毒重组载体。方法将质粒pAdEasy-1线性化后转化于BJ5183菌,制备AdEasy-1细菌;自载体pBS-CD中切出CD基因,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构建的pAdtrackCMV-CD线性化后转化AdEasy-1细菌,抽提同源重组腺病毒质粒,PacⅠ酶切后转染293细胞,在293细胞中包装与扩增,利用GFP报告基因进行滴度测定。同时按“一步转化法”进行同样的重组腺病毒制备,比较二者的优劣性。结果“两步转化法”终产物17个克隆中13个正确,正确率为76.5%(13/17);“一步转化法”重组产物17个克隆中有2个正确,正确率为11.8%(2/17),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 17)。结论“两步转化法”细菌内同源重组是一种更高效、更方便的重组腺病毒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0.
<正> 为提高对儿科危重病人的诊疗水平,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现将我科1985年1月至1988年6月住院病儿2797例(含新生儿440例)中死亡的87例进行分析,病死率为3.11%,其中35例进行了尸检。临床资料1 性别与年龄分布:男57例,女30例。1个月以下40例,1月~1岁22例,1岁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