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0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188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406篇
口腔科学   190篇
临床医学   1201篇
内科学   652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319篇
特种医学   2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96篇
综合类   2526篇
预防医学   1124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929篇
  12篇
中国医学   830篇
肿瘤学   141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572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557篇
  2006年   476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测序与分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特应性皮炎(AD)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逐渐增加。本文系统地总结了AD的GWAS,发现自2009年以来共报道了11个AD的GWAS,以欧洲人群居多,仅见1个在中国汉族和1个在日本人群的报告。这些GWAS共发现36个染色体区域上76个SNPs与AD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相关。相关基因主要与表皮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这些发现为AD的精准分型和治疗带来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新西兰兔上颌前牙即刻种植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骨结合特征。方法:准备1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周、4周、8周、12周组,每组4只。拔除兔的上颌前牙,在其新鲜拔牙窝内即刻植入纯钛实验种植体。术后分别在2周、4周、8周、12周采集含种植体的上颌骨标本,再通过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组织切片染色研究即刻种植后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骨结合特征。结果:①大体观察:各组实验兔的术后状态正常,食欲无明显异常,创口愈合良好,种植体均未松动脱落。②Micro?CT分析:随着种植体植入后愈合时间的延长,种植体螺纹处的骨质密度和厚度不断增加。③ 组织学检测:随着种植体植入后时间的延长,硬组织切片染色测算所得的种植体?骨接触率(bone?implant contact ratio,BIC)稳步增长,而脱钙颌骨切片染色显示种植体周围的骨质结构呈散在?岛状?条索状?板层状骨演化,提示骨结合形成良好。2周和4周组中存在大量的破骨细胞和炎症细胞,8周和12周组中则几乎未见这类细胞,但存在更多的红细胞和黄骨髓。结论:兔上颌前牙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可构建即刻种植动物模型,为即刻种植后骨结合过程的观察以及钛种植体的动物体内研究提供新的选择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肠炎对炎症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12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服用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两组均在用药7 d后评价疗效,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指标,采集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 d后粪便,检测样本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及大肠埃希菌DNA,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吐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病毒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咳嗽,1例发热,均为轻微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患者可自行缓解。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炎症水平,增强免疫能力,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纠正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生宁养义工从事临终照护的体验,为制定针对性干预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有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某高校9名医学生宁养义工,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7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6个主题:医学生宁养义工的压力源;心理体验;宁养服务对医学生素养的影响;积极应对;宁养服务的不足;对国家加强临终关怀支持的需求.结论:医学生宁养义工在为癌症晚期病人提供临终照护时存在着较大的精神压力和复杂的心理体验,同时我国宁养服务还存在较多不足,因此有关部门要关注学生宁养义工的压力来源,帮助学生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也建议国家加大对临终事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早期筛查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高风险人群对于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肝细胞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个体化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肝细胞癌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2020年6月行肝切除术的854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应用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 结果:854例患者中86例(10.1%)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III级)。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OR=1.905,95% CI=1.153~3.147,P=0.012)、手术方式(OR=3.412,95% CI=1.618~7.192,P=0.001)、术中血浆输注(OR=2.518,95% CI=1.51~4.199,P<0.001)、手术时间(OR=1.003,95% CI=1.002~1.005,P<0.001)、术后白蛋白水平(OR=0.922,95% CI=0.873~0.973,P=0.003)、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OR=1.001,95% CI=1.000~1.002,P=0.006)是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的C-指数为0.774,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95% CI= 0.74~0.836)。 结论:基于6个临床因素建立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个体化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用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为医务人员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术后睡眠和疲劳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86例,分为2组,即普通胃镜组(C组)93例,胃镜检查前10~30 min缓慢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行咽部局麻;无痛胃镜组(P组)93例,在利多卡因胶浆咽部局麻的基础上,采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下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以维持检查过程中BIS 50~65。于检查前与检查后1、3、7 d评估患者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和疲劳量表(FS-14)评分(检查后1、3、7 d的AIS评分和FS-14评分通过电话随访获得),比较2组患者术后睡眠障碍(POSD,AIS> 6)和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FS-14≥5)的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患者满意度,记录患者胃镜检查时间和入室(T1)、检查开始(T2)、胃镜到达十二指肠(T3)和检查结束(T4)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与C组比较,P组术后1 d AIS评分和FS-14评分均明显升高(P<0...  相似文献   
8.
牙槽骨是牙种植修复的重要解剖基础,其不同的缺损程度决定了不同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其中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是种植修复中非常关键的技术,然而其最终质、量、形重建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达到美观与功能兼顾的重建目标,临床医师需要掌握诊疗原则与规范的操作方法。为此,本文结合当前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与国外的相关临床指南,从牙槽骨缺损分类、骨增量手术方案的选择方面,对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技术进行了总结,形成专家共识。本共识建议:根据牙槽骨缺损与预期种植体植入位点的关系将缺损分为Ⅰ?0、Ⅰ?Ⅰ、Ⅱ?0、Ⅱ?Ⅰ及Ⅱ?Ⅱ五种类型。其中Ⅰ?0型为牙槽骨一侧骨板缺损不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无明显缺损;首选引导骨再生同期种植体植入术。Ⅰ?Ⅰ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均未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或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Ⅱ?0型为牙槽骨一侧骨板缺损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无明显缺损;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厚度≤4 mm)或牙槽嵴劈开术(厚度>4 mm)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Ⅱ?Ⅰ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一侧骨板缺损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另一侧骨板缺损不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块状自体骨移植术或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或经牙槽嵴顶/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延期种植。Ⅱ?Ⅱ型为牙槽骨两侧骨板缺损且均超过预期种植体长度的50%,首选引导骨再生术联合使用刚性支架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或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延期种植。本共识可为临床医生在牙槽骨缺损骨增量手术方案选择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术后腹腔复发患者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术后腹腔复发患者1例,男,45岁,复发肿瘤大小约10 cm×9 cm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其两次诊治过程及MDT讨论要点分析,复习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行开放腹腔多发肿物切除+胆囊切除+大网膜切除术成功切除肿瘤,术后病理为去分化型脂肪内瘤。经治疗后恢复良好出院。一个半月后复发,继续靶向药物(阿帕替尼500 mg qd)治疗。 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MDT及结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充分评估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但去分化型脂肪内瘤总体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诊治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诊治的1例高危原发性前列腺胃肠道外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随访情况,总结现有文献讨论总结本病诊治心得。 结果65岁男性,因"前列腺电切术后2年,反复血尿3个月余"入院。术前MRI考虑为来源不清的盆腔巨大实性占位(115 mm×105 mm×85 mm),经直肠穿刺诊断为梭形细胞来源的肿瘤。行盆腔肿瘤切除+膀胱前列腺腺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ricker术。术后病理提示为前列腺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CD117(+);Dog1(+);CD34(+);PSA(+);AR(+);P504s(+);Ki-67(2%)]。术后肿瘤组织全外显子测序提示为C-Kit基因(Exon 11 p.Q556-V560del)存在明显临床意义突变,筛选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比卡鲁胺(PSA平稳后停用)口服,术后随访18个月无肿瘤复发及不良并发症。 结论前列腺原发胃肠道外间质瘤罕见,需与前列腺其他良恶性肿瘤相鉴别诊断。全外显子测序了解其发病高危基因,同时筛选药物辅助治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