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8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209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334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1536篇
内科学   559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626篇
综合类   2715篇
预防医学   369篇
药学   991篇
  8篇
中国医学   497篇
肿瘤学   2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545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主要步骤包括:(1)腹腔探查;(2)右结肠后间隙(RRCS)拓展:进入Told筋膜与结肠系膜间的天然外科平面。至结肠肝曲水平,同时向内侧暴露十二指肠,此为进入横结肠后间隙(TRCS)的标志。(3)中间入路结扎肠系膜血管:以回结肠血管(ICV,ICA)在肠系膜表面投影为解剖标志打开结肠系膜,可轻易与其后方已打开的RRCS间隙相汇合。以肠系膜上静脉(SMV)为主线,清扫外科干,进一步解剖Henle’s干及其分支。(4)幽门下淋巴结清扫;(5)消化道重建。本文对由外周入路和中间入路发展而来的尾侧联合中间入路进行了简要介绍,该术式技术上可行,术者操作相对简便,手术安全性高,可供结直肠外科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2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185-3186
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保儿安颗粒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肠系膜淋巴结长径、短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儿安颗粒辅助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王琪雁 《世界中医药》2020,15(4):590-594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中医药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手术指标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溧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式分组,Ⅰ组予以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Ⅱ组予以ERAS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Ⅲ组予以ERAS、中医药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各组手术情况,应激指标,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并发症和预后情况比较。结果:Ⅱ组及Ⅲ组手术时间均多于Ⅰ组,Ⅲ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Ⅱ组及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缘距离远切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应激指标、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上升,Ⅲ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Ⅱ组且低于Ⅰ组(P<0.05)。各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下降,Ⅲ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Ⅱ组且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及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Ⅰ组(P<0.05),Ⅱ组及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联合中医药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应用中优越性明显,可减轻机体创伤性,维持内环境稳定,为其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归纳按“李氏三联征”概念指导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继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经验。方法“李氏三联征”的概念包括:(1)临床症状:便秘、营养不良、上消化道梗阻(呕吐、进食困难)三联症状;(2)解剖学表现:具有横结肠下垂、脾曲升高和肠系膜上动脉压迫三联解剖异常;(3)治疗: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菌群移植三联治疗。根据“李氏三联征”概念,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营养指标、胃肠生活质量指数和Wexner排粪评分,按上述“李氏三联征”的标准进行评估和治疗,对临床症状和解剖学特征指标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李氏三联征”特征,均存在严重便秘、营养不良及上消化道梗阻的临床表现,均具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征象和明显的脾曲升高的解剖学表现。经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三联治疗后,69例(88.5%)症状明显改善,9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69例非手术患者经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进食,1个月后便秘相关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每周自主排粪次数从治疗前(1.0±0.8)次增加至(5.0±1.6)次,胃肠生活质量指数由治疗前(52.7±8.5)分增加至(93.2±7.5)分,Wexner排粪评分由治疗前(19.1±2.5)分下降至(6.2±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访1个月后营养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体质指数从治疗前(17.9±1.8)kg/m2增加至(21.0±1.3)kg/m2,总蛋白由(65.2±5.7)g/L增加至(68.3±4.2)g/L,白蛋白从(32.1±5.1)g/L增加至(40.4±3.0)g/L,纤维蛋白原从(1.9±0.5)g/L增加至(2.4±0.5)g/L,前白蛋白从(163.2±5.3)mg/L增加至(259.1±45.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上消化道造影及肠系膜上动脉成像均显示十二指肠受压征象解除,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从治疗前(17.4±3.8)°增加至(37.8±5.8)°(t=-22.26,P<0.001)。结论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具有“李氏三联征”的异常三联临床症状和解剖学表现时,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三联治疗。  相似文献   
26.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Idiopathic mesenterie phlebosclerotic,IMP)是一种罕见的缺血性肠炎,其原因为肠系膜静脉硬化导致肠系膜供血不足,而非肠系膜静脉血栓、炎性狭窄或肠系膜静脉闭塞所致[1,2]。其影像学特征是肠系膜小静脉血管及其分支钙化,无脉管炎及门静脉高压征象。临床多为慢性病程,常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可有恶心、腹泻、便血和便秘等大便习惯改变。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常常导致延误诊断。本文将对1例误诊为肠梗阻的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MAF)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鉴别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病理证实的MAF(14例)和GIST(39例)的CT表现。对病灶的位置、形态和边界、强化方式、病灶内坏死、血管和空气、钙化等征象进行分析。测量长径(LD)、短径(SD)、CT值,并计算LD/SD比值、强化程度。采用t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有意义的CT征象。当使用单一或多个CT特征时,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MAF多位于胃肠道外(χ2=10.437,P=0.001)、卵圆形或不规则形(χ2=9.192,P=0.004)、强化均匀(χ2=12.458,P=0.000)、病灶内无坏死(χ2=6.632,P=0.014)及强化程度低(静脉期增加CT值约23.9±8.2 HU)。当联合强化均匀和LD/SD比值诊断MAF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和97.4%。 结论胃肠外肠系膜、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强化、病灶内无坏死、LD/SD≥1.19、动脉期强期增加CT值≤22 HU、静脉期强期增加CT值≤31 HU等7个CT指标有助于鉴别MAF与GIST。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患者中,保护性回肠造口是否可以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211例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护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48例(造口组),未实施保护性末端回肠造口患者163例(未造口组),统计两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 211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7例,总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3.3%,其中造口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2.1%),未造口组发生吻合口漏6例(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中联合保护性末端回肠造口不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但是能够减轻局部及全身症状,减少二次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研究银僵Ⅱ号治疗黄色瘤型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效应机制,为黄色瘤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黄色瘤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1组患者予以泼尼松治疗,对照2组患者予以银僵汤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银僵Ⅱ号治疗,3组均治疗12 d。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水平及CD4~+/CD8~+比值,统计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4/36)、75.0%(27/36)和97.2%(35/3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ESR、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2组均明显低于对照1组(P均0.05);3组治疗后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2组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P均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僵Ⅱ号治疗黄色瘤型坏死性淋巴结炎疗效优于银僵汤和泼尼松,可明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