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2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神经端侧吻合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研究工作发展很快。本文就其实验研究、侧支发芽理论、临床应用及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2.
<正>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大部分需手术治疗,尽管应用精细的显微外科修复技术,或使用药物和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再生,但仍不尽理想。文献[1,2]报道,术后辅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药物、理疗、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能帮助其功能恢复。我们对35例周围神经损伤术后行早期电刺激治疗,观察其肌电图电位变化,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在实验性大鼠失神经肌萎缩中的治疗效果,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腓肠肌细胞中FoxO3a/MAFbx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54只,每组6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随机分为失神经组(30只)和药物干预组(24只),药物干预组每日银杏叶提取物(100mg/Kg体重)灌胃,在去神经第0、2、7、14、28d分别处死大鼠取其两侧腓肠肌。称肌湿重求出肌湿重比;以WEST BLOT检测右腓肠肌标本中p-FoxO3aS253、FoxO3a、MAFbx蛋白的表达量;RT-PCR检测FoxO3a、MAFbXmRNA的表达量。结果药物干预组各组肌湿重比比失神经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组FoxO3a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较失神经组减少,在7、14、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后p-FoxO3aS25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失神经组。药物干预组MAFbx基因和蛋白表达较失神经组下降,在第7、14、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早期,银杏叶提取物可能是通过FoxO3a通路来防治失神经早期的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24.
成肌调节因子Myf-5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不同时段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成肌调节因子Myf-5是参与肌肉发生过程分子调控、启动和维持骨骼肌细胞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可能与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发生有关.目的:观察不同部位、不同时段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成肌调节因子Myf-5基因的表达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104在山西医科大学完成.材料:选择健康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有神经支配)、去神经2 d组、去神经7 d组、去神经28 d组,每组6只.方法:假手术组不切断坐骨神经,仅做假手术.去神经组右下肢后部中段切断坐骨神经1 cm以上,分别于去神经第2,7,28天用脊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分离出右小腿的胫骨前肌、比目鱼肌、腓肠肌、跖肌标本.主要观察指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肌肉Myf5 mRNA表达情况,抗Myf-5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测量灰度值.结果:去神经骨骼肌早期,Myf-5的mRNA在去神经支配后第2,7,28天均表达上调(P<0.05).Myf-5抗体阳性染色细胞核数在SD大鼠骨骼肌失神经28 d时的肌卫星细胞中最多.结论:Myf-5在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早期不同肌肉表达均为上调.大鼠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早期肌卫星细胞中Myf-5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比较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不同时间断蒂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0年,采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96例,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按皮瓣断蒂时间分为四组,其中2~3周31例(A组),大于3周25例(B组),大于4周19例(C组),大于5周21例(D组).术后对皮瓣成活率、伤口感染率、肩关节功能恢复、手功能恢复、皮瓣质地、恢复伤前活动的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四组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与手功能恢复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伤口感染率低及恢复伤前活动时间短,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术后2~3周断蒂存活良好,合并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常规端侧缝合方法进行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实验研究,观察神经再生修复效果,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效果更好的修复方法.方法 选用6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修复模型.术中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坐骨神经分出后3mm处局部封闭,利刀切断.A组神经远断端切成90°断面,行腓总神经端端缝合;B组神经远断端切成45°斜面,同时供体神经干外束膜开窗行端侧缝合;C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供体神经干外束膜开窗,以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法进行神经束膜及外膜缝合.术后第8周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组织学、肌湿重、神经电生理检测,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及神经示踪法观察.结果 螺旋式改良缝合组(C组)观察指标均优于常规端侧缝合组(B组)(P<0.05),与端端缝合组(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法对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明显优于常规端侧缝合法.结论 神经断端采用螺旋式改良缝合后,神经再生良好;螺旋式改良缝合法较常规端侧缝合法能获得更有效的神经再生;长入远端的神经纤维多少与受端缝合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当临床遇动力神经缺乏时,采用神经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法可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7.
背景: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及细胞凋亡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及细胞凋亡,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验证依达拉奉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20只,分别用自制气囊袖带环扎大鼠右后肢根部加压至40 kPa达到阻断血流,4h后松解形成再灌注,制作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依达拉奉灌注组于再灌注前5 min由左股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 mg/kg,模型组及剩余10只(正常组)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4 h,取每组大鼠右胫前肌,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并采用RT-PCR对每组大鼠胫前肌中bcl-2 mRNA、bax 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并计算bcl-2/bax比值。 结果与结论:①电镜结果显示:依达拉奉灌注组与模型组相比肌纤维较整齐,M 线、Z 线较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其数量及嵴稍增多。②RT-PCR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24 h后,右胫前肌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bcl-2 mRNA与bax mRNA的比值:模型组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灌注组(P<0.05),而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模型组高于依达拉奉灌注组,且两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果提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及促进bcl-2 mRNA、抑制bax mRNA的表达来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这可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8.
<正>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SFH)并发肘内翻畸形长期以来一直是骨科医师面临的专业难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1-3],但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国内报道为3.3%~79.2%[4,5],平均达30%[6]。现将我科相关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2007年共手术治疗5~10岁组儿童尺  相似文献   
29.
<正>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是失神经骨骼肌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其对蛋白底物的水解作用,可以被蛋白酶体抑制剂所阻断,从而影响细胞的一系列生理功能[1]。Grace等[2]研究表明,损伤后的骨骼肌再生及发育都受成肌调节因子(myogenic  相似文献   
30.
<正>随着分子生物及材料科学的发展,临床可供选择的防粘连材料也越来越多。本实验以几丁糖及复合聚乳酸可吸收医用防粘连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防肌腱粘连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