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2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背景: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中,核因子kB/MuRF1通路是最关键的分子机制之一,抑制该通路可以提高失神经骨骼肌的力量,保持肌肉数量和促进肌肉再生.目的:探讨核因子KB、MuRF1存失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及氯沙坦对核因子KB/MuRF1通路的影响作用,以期寻找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新途径.方法:将Wista大鼠随机分为3组:失神经对照组、氯沙坦治疗组建立右下肢失神经腓肠肌动物模型.氯沙坦治疗组大鼠采用氯沙坦以10 mg/(kg·d)空腹灌胃;失神经对照组大鼠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以不做处理的大鼠为正常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术后2,14,28 d时大鼠腓肠肌核因子KB和MuR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肌肉失质量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结论:大鼠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后核因子KB和MuRFl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2,14,28 d持续增加(P<0.05),而且二因子的表达线性相关有显著性意义(P<0.05).失神经支配后14,8 d氯沙坦治疗组腓肠肌湿质量比高于同期失神经对照组(P<0.05),氯沙坦治疗组两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低于失神经对照组(P<0.05).核因子KB、MuRF1在失神经肌萎缩中表达增高,而且是同一通路.结果提示氯沙坦可以通过干扰核因子KB、MuRF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来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92.
背景:蛋白质分解是延缓肌萎缩发生的关键环节,在慢性病性、制动性肌萎缩中泛素蛋白连接酶Murf1和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增加,被动运动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抑制肌萎缩的发生。目的:探讨泛素蛋白连接酶Murf1和核转录因子NF-κB在大鼠失神经肌萎缩中不同时段的表达,以及被动运动对失神经骨骼肌Murf1和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假手术组大鼠不切断右下肢坐骨神经,失神经组、失神经被动运动组大鼠切断右下肢坐骨神经。术后1d起,将失神经被动运动组大鼠置于自制的网夹内,拉出右后肢,抓住趾部,与脊柱呈45°向后外方牵拉,至右后肢完全伸直,再将右后肢推向身体,使之完全屈曲紧贴身体,每天训练2次,每次屈伸运动300下,3min/次,直至切取标本之日。干预2,14,28d后,采用RT-PCR与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Murf1,NF-κB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失神经组Murf1,NF-κB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与失神经组比较,各时间点失神经被动运动组Murf1及NF-κB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失神经支配后肌湿质量比明显下降,被动运动14d时肌湿质量比明显高于失神经组(P〈0.05)。失神经腓肠肌中Murf1,NF-κB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肌湿质量呈负相关(r=-0.795,P〈0.01;r=-0.834,P〈0.01),提示被动运动可能通过降低Murf1和NF-κB的表达发挥肌萎缩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掌腱膜部分切除术与掌腱膜切除加受累皮肤切除及皮肤移植术这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在掌腱膜挛缩症中的临床效果,探索掌腱膜挛缩症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经手术治疗的掌腱膜挛缩63例(85只手)。行掌腱膜部分切除术25例(34只手),男19例,女6例;年龄18~68岁,平均(52.4±10.5)岁。行掌腱膜切除加受累皮肤切除及皮肤移植术38例(51只手),男31例,女7例;年龄22~74岁,平均(56.3±14.6)岁。结果随访4个月~12年,平均6年2个月。掌腱膜部分切除术组术后复发率为44.12%(15/34),掌腱膜切除加受累皮肤切除及皮肤移植术组术后复发率为13.72%(7/51),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以卡方检验对两组间复发率的差异作统计学处理,χ2=9.823,P<0.01(P=0.002),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掌腱膜切除加受累皮肤切除及皮肤移植术有利于降低手术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4.
背景: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因子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其中“feak-headbox”(Foxo)转录因子是调控骨骼肌萎缩最关键的分子。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体外抑制FOXO3a基因表达的效果。 方法: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大鼠成肌细胞系L6,使用pEGFP-N1与siRNA重组质粒等比例在Lipofectamine2000介导下转染,优化与检测系统的转染效率;将2 μg FOXO3a基因siRNA重组质粒转染L6,转染48 h与72 h。 结果与结论:①pEGFP-N1与siRNA重组质粒转染后48 h,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中有大量明亮的绿色荧光表达,显示系统有较高的转染效率。②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转染后48 h和72 h,干扰序列FOXO3a-Ⅰ、FOXO3a-Ⅱ、FOXO3a-Ⅲ、FOXO3a-Ⅳ对FOXO3a mRNA的抑制率与未转染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转染72 h与48 h相比,抑制效应更为明显,并以FOXO3a-Ⅰ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③Western印迹灰度分析结果显示,转染后48 h和72 h,干扰序列FOXO3a-Ⅰ、FOXO3a-Ⅱ、FOXO3a-Ⅲ、FOXO3a-Ⅳ对FOXO3a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转染72 h与48 h相比,抑制效应更为明显,与mRNA水平的影响一致。结果可见RNA干扰技术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叉头蛋白转录因子FOXO3a基因的表达,FOXO3a基因siRNA重组质粒转染其干扰序列对FOXO3a的mRNA和蛋白抑制效果尚不明确,这可为RNA干扰介导的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5.
背景:在去神经早期大鼠骨髂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表达明显上调,有明显延缓骨骼肌肌萎缩的作用.临床实验证实电刺激是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的有效方法.尚未有实验证实电刺激对失神经肌萎缩MyoD表达的影响.目的:验证电刺激对大鼠骨骼肌MyoD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1在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健康的SD大鼠3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对照组、去神经组、电刺激组,每组12只.方法: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去神经组和电刺激组大鼠制作右侧坐骨神经离断,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用电刺激对电刺激组进行刺激,1次/d,30 min/次.分别于去神经第2,7,14,28天,处死大鼠,取小腿的腓肠肌肉标本.主要观察指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MyoD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yoD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去神经支配后第2,7,14,28天,去神经组和电刺激组标本中MyoDmRNA和蛋白含量表达上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刺激组表达高于去神经组(P<0.05).结论:通过电刺激可以上调大鼠腓肠肌失神经模型MyoD的表达,说明电刺激是延缓骨骼失神经肌萎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应用抗氧化剂葡萄籽初步探讨其能否通过抑制肌细胞凋亡来延缓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的萎缩现象。方法选择8周龄V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去神经14d组)、C组(去神经28d组)、D组(去神经14d干预组)、E组(去神经28d干预组)等5组,A组做假手术,B、C、D、E组制作坐骨神经切断后失神经支配的腓肠肌模型。术后D、E组用葡萄籽200mg.kg-1.d-1空腹灌胃,A、B、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分别于14d、28d处死大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腓肠肌细胞活性氧(ROS)的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腓肠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化孔(MPTP)的开放情况,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腓肠肌细胞凋亡,肌湿重之比评价骨骼肌萎缩情况。结果大鼠失神经支配后,B、C、D、E组肌细胞中的ROS、MPTP及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达随去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28d)而持续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组肌细胞ROS、MPTP及肌凋亡率分别与B、C组比较,表达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肌湿重之比较A组显著减小(P〈0.05),D、E组肌湿重比分别与B、C组相比,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S为调控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萎缩的重要分子,葡萄籽可以通过减少ROS的含量进而抑制肌细胞凋亡并最终延缓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电刺激作用于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Wista大鼠54只,随机分为A,B,C,D,E,F,G,H,I 9组,每组6只。48只大鼠制作成标准的右侧坐骨神经离断、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A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B,C,D,E组为去神经组,F,G,H,I组为电刺激组。术后2、7、14、28 d选取腓肠肌样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时段的MuRF1和MyoD基因转录,应用和West blotting检测MuRF1不同时段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各组均以GAPDH为内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yoD不同时段的蛋白质表达变化。结果去神经组与对照组比较,2、7、14、28 d MuRF1的mRNA持续增加(P<0.05),但2 d组增加不明显(P>0.05)。蛋白质水平先降低(7 d最低),随后增加(P<0.05)。干预组和去神经组比较,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去神经组和干预组与对照组对比,MyoD的mRNA和蛋白持续增加(P<0.05),去神经组和干预组对比,mRNA和蛋白持续减少(P<0.05)。结论电刺激通过抑制蛋白酶体途径和增加成肌因子,起到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直肠前突是出口处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2006年6月至2009月12月期间,我院采用补片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6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痛性神经瘤     
痛性神经瘤是周围神经损伤或截肢术后常见并发症,其顽固性疼痛及术后高复发率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神经瘤致痛与神经生长因子及酪氨酸激酶B(TrkB)受体作用、外周及中枢致敏、大麻素CB2受体、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神经瘤纤维结构改变等有关。其早期干预治疗包括镜子理论应用、超声引导局部注射、阿霉素应用等,以及手术神经疏导及重建神经连续性、血管化筋膜皮瓣治疗等。该文就痛性神经瘤形成、相关致痛理论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
背景:蛋白质分解是延缓肌萎缩发生的关键环节,在慢性病性、制动性肌萎缩中泛素蛋白连接酶Murf1和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增加,被动运动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抑制肌萎缩的发生。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连接酶Murf1和核转录因子NF-κB在大鼠失神经肌萎缩中不同时段的表达,以及被动运动对失神经骨骼肌Murf1和NF-κB表达的影响。 方法:假手术组大鼠不切断右下肢坐骨神经,失神经组、失神经被动运动组大鼠切断右下肢坐骨神经。术后1 d起,将失神经被动运动组大鼠置于自制的网夹内,拉出右后肢,抓住趾部,与脊柱呈45°向后外方牵拉,至右后肢完全伸直,再将右后肢推向身体,使之完全屈曲紧贴身体,每天训练2次,每次屈伸运动300下,3 min/次,直至切取标本之日。干预2,14,28 d后,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Murf1,NF-κB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失神经组Murf1,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 < 0.05);与失神经组比较,各时间点失神经被动运动组Murf1及NF-κB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1)。失神经支配后肌湿质量比明显下降,被动运动14 d时肌湿质量比明显高于失神经组(P < 0.05)。失神经腓肠肌中Murf1,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肌湿质量呈负相关(r= -0.795,P < 0.01;r=-0.834,P < 0.01),提示被动运动可能通过降低Murf1和NF-κB的表达发挥肌萎缩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