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8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7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篇
临床医学   384篇
内科学   29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295篇
综合类   1038篇
预防医学   110篇
药学   276篇
  4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36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报道完全腹腔镜下Roux—en—Y吻合术的手术方法,探讨腹腔镜下Roux—en—Y吻合术在胆系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多次手术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再发合并胆管狭窄2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3例,胆总管囊肿24例,肝门部胆管癌36例,胰头癌及壶腹癌12例。所有手术均采用5个Trocar进行操作。首先在腹腔镜下处理胆道病变,即切开胆总管、取净结石;修整并切开损伤胆总管;切除扩张的胆总管;切除肿瘤部位胆管或者纵行切开恶性黄疸患者胆总管引流等;同时为胆肠吻合前做好肝管断端的准备。然后更换腹腔镜位置,于镜下切断空肠及其系膜,行空肠间侧侧吻合。将腹腔镜位置复位,镜下将Roux—en—Y胆支空肠襻牵拉至肝门处行胆肠侧侧或者端侧吻合。最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结果全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残余胆(肝)管直径0.4~3.2锄,平均0.9Gin。术后胆汁漏3例,经腹腔引流1周~1个月治愈。2例胆道损伤伴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均出现应激性溃疡及腹腔内出血,1例腹腔内出血经再次腹腔镜手术止血治愈,另1例经腹腔引流、抑酸及止血药物治疗2d后治愈。9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92.2%(95/103),随访时间4~93个月,平均48-3个月。胰头、壶腹癌及上段胆管癌患者,随访期间14个月内因转移及消耗死亡,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于术后2、3、5年发生反流性胆管炎,来院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胆道、胆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疾病需行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的最佳、首选术式,但术者需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02.
丁义涛 《器官移植》2013,4(2):63-67
胆管癌是一类由肝内或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从解剖学角度划分,胆管癌分为近端胆管癌,也称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占总数的60%~70%,远端胆管癌占20%~30%,其余5%~10%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2]。胆管癌的发病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关系密切,在炎症和胆汁淤积的情  相似文献   
103.
肝内胆管癌超声造影的增强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癌(ICC)超声造影的增强特点。 方法 13例ICC患者共13个病灶接受了超声造影检查(CEUS)。CEUS采用造影剂Sono Vue和低机械指数成像技术对比脉冲序列(CPS)。 结果 动脉期13个(100%)病灶呈不均匀增强。9个(69.2%)病灶为低增强,其中7个在周边见高回声的不规则环状增强。另外4个(30.8%)在动脉期显示为高(n=1)或等增强(n=3)。门静脉期全部病灶呈不均匀低增强,其中6个(46.2%)病灶低增强范围有所扩大。至延迟期全部病灶呈均匀低增强。 结论 ICC在CEUS各时相的增强模式具有特征性,对ICC的定性诊断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Survivin基因表达与胆管癌血管发生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安徽省立医院实验室完成。选取安徽省立医院1999-03/2006-02手术切除胆管癌标本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术前均未作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正常胆管组织9例,来源于法医系获得的交通意外死亡者标本,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在32例胆管癌组织标本和9例正常胆管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①在胆管癌组织中检测到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Survivin的表达,而在正常胆管组织中无Survivin表达,且胆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值、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②胆管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urvivin的表达与转移有相关性。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分化无关。③32例胆管癌病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的有21例,其平均微血管密度为62.97;在Survivin表达阴性的9例病例中,只有1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Survivin表达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与胆管癌血管发生有密切联系,其在胆管癌中高度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肝门胆管癌术后疗效观察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4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稳定,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周到的观察及护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成功,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总结近2年来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根治的肝门部胆管癌8例的临床资料、手术难点对策与分析。结果:8例均行根治性切除,其中配合行肝方叶切除3例,左外叶切除1例,尾叶切除1例。8例中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于术后8个月,7例健康存活。结论:提高手术者的操作技巧,可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及病例数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性胆管活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敏感性,获取胆管粘膜组织病理学,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在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如CT、MRCP等基础上,对非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共16例进行常规ERCP,并直接将活检钳送入胆管病变处活检,送病理科检查.结果 16例患者中有14例获得病理组织,成功率为87.5%,无并发症发生.病理诊断为胆管癌5例、胰腺癌2例、转移癌2例、肝细胞癌1例、炎性表现4例.阴性结果4例,阳性结果10例.结论 内镜下逆行性胆管活检术虽受设备及内镜医生技术影响,但它的确是一种准确可靠获取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途径,对指导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8.
胆管黏液细胞癌误诊为胆管结石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 女,57岁.因右上腹胀痛间隙性发作0.5 a,伴有恶心、呕吐、全身皮肤间歇黄染,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管扩张,于2003-12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术中可见胆总管及肝总管内大量的“果冻状”物,乳白、透明、无味、未见结石,放置T管引流,术后T管引流出含有大量“果冻状”物的胆汁,每天冲洗T管,每次抽出150 ml“果冻状”物,于2004-04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检查见胆总管及左肝管内有较多的果冻状物,胆总管下端未见肠液返流,Oddis括约肌功能正常,左右二级肝管未见异常肿块,左肝管及胆道管壁上有较多的絮状物,拔管后1个月左右,再次出现间隙性上腹胀痛、黄疸.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2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07例接受肝癌切除术的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衰竭,将患者分为无肝功能衰竭组(98例)和肝功能衰竭组(9例)进行队列研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肝功能衰竭发生相关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肝功能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筛选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105例行肝癌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术,2例行肝癌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术;手术时间为2.0~5.5 h;术中出血量为200 ~ 3500 ml.无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胸、腹腔积液5例,胆道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胆道感染、胆汁漏、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胸椎硬膜外血肿各1例.胸椎硬膜外血肿患者经胸椎减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但遗留截瘫;其余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2例因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7例因术后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排除因肿瘤复发或药物因素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TBil、Alb、Pre-Alb、白球比值(A/G),癌栓分布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与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相关(OR=3.017,0.191,0.248,2.681,9.048,4.759,13.7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Bil> 256.5 μmol./L、术前A/G≤1.3和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50%是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37,11.107,172.450,P<0.05).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为Z=1.711 ×(术前TBil)+2.408×(术前A/G)+5.150×(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17.288,Z值越大,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预期风险越高;Z值>0时,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预期风险>50%.结论 术前TBil>256.5 μmol/L、术前A/G≤1.3、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50%是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对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进行有效的筛选,可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Smad4在TGF-β诱导人胆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 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处理RBE人胆管癌细胞系24h后,观察其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处理0h、12h、24h、48h后RBE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建立稳定干扰Smad4表达的细胞系,在无TGF-β1处理或TGF-β1处理24h后,观察Smad4干扰组与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细胞的形态差异,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N-cadhe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诱导RBE细胞的形态由上皮样向间质样转变,促进 N-cadherin表达增加和E-cadherin表达降低.在无TGF-β1处理时,Smad4干扰组细胞比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细胞的形态更趋于上皮样,E-cadherin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P<0.05).在TGF-β1处理24h后,Smad4干扰组细胞形态的间质样变化程度、N-cadherin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P<0.05);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细胞E-cadherin的表达缺失,而Smad4干扰组细胞仍表达较高水平的E-cadherin,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TGF-β依赖Smad4介导人胆管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