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总体发病率的60%~70%~([1]),早期诊断难、5年存活率低~([1-3]),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惟一可能治愈手段~([3-5])。2000-2016年,笔者团队在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共720例,其中完成根治性手术528例,并构建了其Nomogram预后生存预测模型~([3])。为求肿瘤根治性切除,笔者认为Bismuth-CorletteⅡ型以上肝门部胆管癌应遵循以下几个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管T型切除端端吻合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2—2021年以来收治的胆囊癌行胆管T型切除端端吻合的13例病人资料,通过分析病人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分期、术后并发症及复查随访情况探讨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 13例病人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50~83岁,平均年龄66岁,合并胆囊结石10例,结石合并息肉1列,2例无结石或息肉,肿瘤位于胆囊管4例,胆囊颈部4例,胆囊体部3例,胆囊底部2例,CA19-9升高3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7(100~6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6~16)d,均未出现胆瘘。其中1例失访,其余12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8年,生存时间为1~9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目前生存病人为6例,生存时间为1~9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除去1例近期手术者,术后生存时间均在2年以上,最长8年。术后随访未见明确胆管复发狭窄证据,所有生存病人至随访终点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保证胆管切缘阴性,R0切除的前提下,对于部分病人可把胆管T型切除端端吻合作为胆囊癌根治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2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07例接受肝癌切除术的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衰竭,将患者分为无肝功能衰竭组(98例)和肝功能衰竭组(9例)进行队列研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肝功能衰竭发生相关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肝功能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筛选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105例行肝癌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术,2例行肝癌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术;手术时间为2.0~5.5 h;术中出血量为200 ~ 3500 ml.无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胸、腹腔积液5例,胆道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胆道感染、胆汁漏、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胸椎硬膜外血肿各1例.胸椎硬膜外血肿患者经胸椎减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但遗留截瘫;其余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2例因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7例因术后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排除因肿瘤复发或药物因素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TBil、Alb、Pre-Alb、白球比值(A/G),癌栓分布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与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相关(OR=3.017,0.191,0.248,2.681,9.048,4.759,13.7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Bil> 256.5 μmol./L、术前A/G≤1.3和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50%是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37,11.107,172.450,P<0.05).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为Z=1.711 ×(术前TBil)+2.408×(术前A/G)+5.150×(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17.288,Z值越大,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预期风险越高;Z值>0时,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预期风险>50%.结论 术前TBil>256.5 μmol/L、术前A/G≤1.3、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50%是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对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进行有效的筛选,可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展胆道疾病病例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系统影像解剖学研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胆道一科收治的352例胆道疾病病人薄层CT扫描图像资料并构建三维数字影像,归类分析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影像学形态特点。结果影像学形态完全符合经典解剖学著作描述者仅64例(18.1%)。288例(81.8%)存在动脉异位起源(肝动脉25.6%,胰腺动脉支5.7%,右膈动脉6.3%,胃十二指肠动脉0.6%,胆囊动脉0.6%,胃左动脉0.6%,胃右动脉0.3%,胃网膜左动脉0.3%)、副肝动脉(9.7%)、异位走行(肝动脉、异位起源肝动脉及副肝动脉31.0%,异位起源胰腺动脉支5.7%,异位起源胃十二指肠动脉0.6%,异位起源胆囊动脉0.6%)、异常共干(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2.8%;其他动脉共干0.9%)、异常交通支(Bühler弓4.8%)以及动脉缺如(2.6%)等单一或多态并存的非经典解剖学形态。结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系统解剖形态多样。充分了解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系统解剖形态特点,将有助于合理规划胆道疾病外科手术方案、降低术中出血风险以及提高术后出血性并发症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人右肝数字解剖学研究结果,总结右肝解剖性区域划分合理方案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归纳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0例肝外胆管系统肿瘤病人右肝Ⅰ~Ⅲ级脉管分支数字解剖学特点,并结合门静脉和肝静脉流域分析技术,明确右肝叶不同区域空间解剖学特征。结果 右肝Ⅰ、Ⅱ级脉管支汇合结构及其分布或引流区域的解剖学模式较为清晰、固定,而Ⅲ级脉管分支及肝静脉分支分布或引流区域的解剖学模式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结论 依据各种经典肝脏分段法获得的右肝段解剖性区域划分方案均非合理、准确。三维可视化能够多维度展现肝右叶各区域脉管分布的空间解剖学特点,有助于实现更为精准的个体化右肝段解剖性区域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6.
外科手术能够实现切除胆管囊肿病灶、彻底缓解胆管炎症、阻断囊肿发生癌变等治疗目标,是治疗先天性胆管囊肿唯一有效的手段。中央型胆管囊肿的手术要点涉及囊肿切除、胆肠吻合、胆-胰分流等多个核心环节,其手术难点在于对肝门和胰腺区域的胆管囊肿的合理决策和有效处理。根据不同解剖形态的中央型胆管囊肿类型,建立合理可行的个体化的手术处理策略,能够有效规避术后发生胆汁漏、胆肠吻合口狭窄、残余胆管囊肿、癌变等不良的治疗后果。  相似文献   
7.
邱智泉  谭蔚锋  张柏和  姜小清 《肿瘤》2011,31(10):961-963
趋化因子是一类控制细胞向炎性部位迁移的细胞因子,在调控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定向迁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CL20是趋化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属于CC亚族,其受体为CCR6。CCL20在被激活的单核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内皮细胞中表达;CCR6主要在肝、肺及淋巴组织中表达。CCL20的表达可被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7、CD40配体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等细胞因子诱导,在恶性肿瘤的生长及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主要是肝内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中药奇蒿中异泽兰黄素和奇蒿黄酮的含量。方法 奇蒿药材以10倍体积甲醇超声60 min提取。色谱分离采用资生堂MG-C18色谱柱(3.0 mm×100 mm,3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40:60,V/V),等度洗脱,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350 nm,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 异泽兰黄素和奇蒿黄酮在15 min内基线分离,线性良好。方法学验证表明,日内、日间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范围均符合相关标准。异泽兰黄素的低、中、高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6%,99.58%和102.24%;奇蒿黄酮的低、中、高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9%,101.12%和101.43%。结论 该方法快捷简单,稳定可靠,可用于对奇蒿药材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人右肝数字解剖学研究结果,总结右肝解剖性区域划分合理方案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归纳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0例肝外胆管系统肿瘤病人右肝Ⅰ~Ⅲ级脉管分支数字解剖学特点,并结合门静脉和肝静脉流域分析技术,明确右肝叶不同区域空间解剖学特征。结果 右肝Ⅰ、Ⅱ级脉管支汇合结构及其分布或引流区域的解剖学模式较为清晰、固定,而Ⅲ级脉管分支及肝静脉分支分布或引流区域的解剖学模式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结论 依据各种经典肝脏分段法获得的右肝段解剖性区域划分方案均非合理、准确。三维可视化能够多维度展现肝右叶各区域脉管分布的空间解剖学特点,有助于实现更为精准的个体化右肝段解剖性区域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肝门部胆管癌恶性程度较高,总体5年存活率40%~([1-2]),由于胆管癌对放、化疗不敏感,缺乏有效的肿瘤靶向药物方案~([1]),肿瘤根治性切除(R0切除)仍是目前其惟一可能治愈的手段~([2-4])。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涉及肝切除、胆管切除与胆肠连续性重建、血管切除重建和淋巴结清扫,是肝胆外科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术。目前,肝门部胆管癌依据解剖学特点、病理学诊断和解剖及临床信息存在多种临床分型、分期体系用于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