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聂凯 《药物与人》2014,(5):63-64
目的:讨论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房颤动复律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45例孤立性房颤患者经电复律后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其CRP水平,随访30天,观测CRP水平在维持窦性节律与房颤节律复发患者中的明显高于窦性节律组(2.59+0.51mg/L)P〈0.01。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复律后,其血浆CRP水平是复律后再复发的危险因素,提示炎性因子在心房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病人能否正常妊娠及自然分娩,长期以来一直是肝移植界极为关注的问题.国际上自1963年施行肝移植手术以来迄今施行肝移植已逾10万例,据文献报告已正常妊娠并分娩的仅有百余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2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07例接受肝癌切除术的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衰竭,将患者分为无肝功能衰竭组(98例)和肝功能衰竭组(9例)进行队列研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肝功能衰竭发生相关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肝功能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筛选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105例行肝癌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术,2例行肝癌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术;手术时间为2.0~5.5 h;术中出血量为200 ~ 3500 ml.无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胸、腹腔积液5例,胆道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胆道感染、胆汁漏、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胸椎硬膜外血肿各1例.胸椎硬膜外血肿患者经胸椎减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但遗留截瘫;其余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2例因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7例因术后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排除因肿瘤复发或药物因素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TBil、Alb、Pre-Alb、白球比值(A/G),癌栓分布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与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相关(OR=3.017,0.191,0.248,2.681,9.048,4.759,13.7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Bil> 256.5 μmol./L、术前A/G≤1.3和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50%是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37,11.107,172.450,P<0.05).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为Z=1.711 ×(术前TBil)+2.408×(术前A/G)+5.150×(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17.288,Z值越大,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预期风险越高;Z值>0时,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预期风险>50%.结论 术前TBil>256.5 μmol/L、术前A/G≤1.3、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50%是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对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进行有效的筛选,可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25例)血清中IL-8、TNF-α水平,并同时测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IL-8、TNF-α值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IL-8、TNF-α水平下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TNF-α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其水平下降,并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地塞米松对大鼠肝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静  高毅  李冉冉  聂凯  杨爱国  汪爽  孙尔维  钟世镇 《广东医学》2005,26(12):1638-1639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肝脾等器官淋巴细胞的影响和对机体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每天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 mg/(kg.d),3 d后称大鼠体重、脾湿重、肝湿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nnexin V/PI双染后脾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实验组体重、脾湿重明显减轻(P<0.001),肝重改变不明显(P=0.75),脾细胞的凋亡率为(34.9±5.8)%,较对照组的凋亡率(0.71±0.09)%显著高(P<0.01)。结论地塞米松促进大量淋巴细胞凋亡是其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45例,阴性45例)CXCR4的表达,分析CXCR4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CXCR4的阳性表达率为8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7.8%(P〈0.05);不同病理分型乳腺癌中CXCR4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生存期乳腺癌中CXCR4的阳性表达率不同(P〈0.05)。结论CXCR4的检测有助于估计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和估测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颜色判定的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检测的逆转录环介导恒温扩增(RT-LAMP)技术.方法 根据HIV-1 gag基因保守区的序列设计RT-LAMP引物,利用 已建立好的基于羟基萘酚蓝(HNB)颜色判定的RT-LAMP体系验证其灵敏度与特异性,并对实时荧光逆转录PCR(qRT-PCR)确认的临床样本进行一致性对比.结果 RT-LAMP引物特异性高,检出限为1000个拷贝RNA,对43份临床样本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4.6% ~ 100%.结论 基于颜色判定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方法摆脱了对昂贵仪器的依赖,有望应用于HIV-1感染的现场筛选,为快速检测HIV-1病毒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猪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的改进方式,提高猪肝移植的生存率.方法:对照组用方法1行猪背驮式肝移植:用彭式解剖分离器"刮吸法"保留下腔静脉,切除受体肝.实验组用方法2,暂时性门腔分流猪背驮式肝移植.在方法1的"刮吸法"保留下腔静脉,切除受体肝的基拙上加暂时性门腔分流.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手术时间、失血量、生存期等观察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伤后早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干预对海水浸泡腹腔开放伤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被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1(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对照组2(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平衡液)、实验组1(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乌司他丁)、实验组2(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血必净)和实验组3(腹部开放伤+海水浸泡+乌司他丁+血必净)。于浸泡60 min打捞出水时,对照组2、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分别给予平衡液、乌司他丁、血必净及乌司他丁+血必净静滴(方案:血必净1.8 ml/kg,乌司他汀5万U/kg,液体总量26 ml/kg);分别于浸泡前、浸泡60 min打捞出水及用药60 min时,分别于浸泡前、浸泡60 min打捞出水及用药60 min观察各组动物肝脏、胃、小肠粘膜等病理变化及炎症因子改变。结果:乌司他丁、血必净均能显著抑制海水浸泡腹腔开放伤兔的炎症反应,减轻毒性代谢产物对组织、器官的破坏;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能显著抑制海水浸泡腹腔开放伤兔的炎症反应,防止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