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正>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1]。1级高血压病是指收缩压在140~159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在90~99 mmHg。目前常用的降压西药均存在着不同的毒副作用,此外尚有部分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药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基于磁共振数据的三维半规管建模空间方向测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测量半规管相互夹角和空间方向。方法对16例磁共振3D-CISS序列内耳检查影像,分割半规管结构建立三维模型,生成3D PDF文件,在各半规管取3点坐标,通过数学方法对同侧和双侧的半规管相互夹角以及各半规管和水平面的夹角进行计算。结果左右后半规管夹角为98.49°±12.07°,可以推测后半规管和矢状面的夹角为49.25°±6.04°。左右水平半规管夹角为171.58°±3.78°;左侧后半规管和右侧前半规管夹角为165.56°±5.78°,右侧后半规管和左侧前半规管夹角为164.74°±6.46°,左侧水平半规管和水平面夹角为19.43°±3.02°,右侧水平半规管和水平面夹角22.11°±4.12°。结论左右共同平面对半规管近乎平行,后半规管和矢状面的夹角大于45°,两侧半规管总脚分叉点和眼球下缘平面更加接近水平面。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湿热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内因(高脂高糖饮食)和外因(高湿高温气候)因素刺激,再辅以DNCB/乙酸灌肠建立湿热UC大鼠模型,探讨湿热对UC大鼠证候学、病理学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湿热UC比单纯UC更早出现与大肠湿热UC患者相似的临床症状,DAI、病理学评分均升高;湿热UC血清SOD、MPO、MIF和组织TXB_2水平明显高于单纯UC(P0.05);湿热UC血清和组织MPO、P选择素、组织MIF、TXB_2与单纯UC表达水平一致,均比正常组升高。结论:血清SOD、MPO、MIF和组织TXB_2水平可作为判断湿热病因所致UC的免疫标识物;湿热能促进UC的发生和进一步加重炎症程度,是UC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6.
重型颅脑颌面损伤的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88~ 1998年 10年间救治重型颅脑颌面损伤患者 2 7例 ,占同期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例的15.2 % ,现就伤情特点、诊断救治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男性 17例 ,女性 10例 ,年龄 965岁 ,以 2 0~ 50岁最多 ,平均 32 7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2 1例 ,坠落伤 2例 ,锐器伤 4例。本组病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 ,颅脑CT证实为脑挫裂伤 2 1例 ,脑内血肿 2例 ,硬膜下血肿 18例 ,硬膜外血肿 12例 ,开放性脑损伤 9例。本组病例均为较严重的眶颅伤、面颅伤 ,其中眼球毁损 4例 ,摄片证实上颌骨骨折 7例 ,下颌骨骨折 9例 ,颧骨骨折 8例 ,均伴有开放性面…  相似文献   
107.
DSA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腔内隔绝术(EVGE)腹主动脉瘤(AAA)中应用价值。方法:DSA监控下将人造血管-支架复合体导入动脉瘤腔内,造影及透视下定位,使移植物固定于瘤体上下两端,将瘤腔与主动脉血流隔绝。结果:38例中,即时操作成功率为94.74%,并发内漏4例,中转手术1例,移植物内血栓形成2例,死亡3例。结论:DSA可实时、全程监控腔内隔绝术操作,在术中发挥测量、定位、即时评估、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比较一种新的自我复位方法和传统诊室复位包括Epley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将55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自我复位组和诊室复位组,比较分析治疗半小时和一周时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半小时后自我复位组有效率为92.9%(26/28),诊室复位组有效率为88.89%(24/27);治疗一周后自我复位组有效率为89.3%(25/28),诊室复位组有效率为85.2%(23/27),两组间临床疗效和治疗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新复位法用作自我复位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使用多导睡眠图、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客观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特征.方法 对26例临床确诊的PD患者(PD组)和31名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对照者(对照组)行全夜可移动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及次日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分析比较2组患者睡眠结构及平均睡眠潜伏期、入睡期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SOREMPs)、睡眠发作(Sas)情况.结果 PD组N2睡眠期百分比(32.8%±13.1%)、REM睡眠期百分比(8.6%±5.3%)、平均睡眠潜伏期[(9.6±4.4)min]较对照组[40.2%±9.1%、11.5%±5.1%、(15.7±3.1)min]明显降低(t=-2.515、-2.054、-6.164,P<0.05),PD组醒觉指数[(41.8±32.1)次/h]较对照组[(28.6±11.0)次/h]明显升高(t=2.151,P<0.05).PD患者中出现日间过度瞌睡(EDS)7例(7/26,26.9%),明显高于对照组(1/31,3.2%;×2=4.764,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睡眠效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醒觉指数,PD患者平均睡眠潜伏期的缩短与年龄(β=-0.328)、左旋多巴等效剂量(β=-0.008)的增加呈线性相关(t=-2.829、-2.352,均P<0.05).PD组有5例(5/26,19.2%)出现SOREMPs,3例(11.5%)出现Sas,而对照组均无出现SOREMPs和Sas.结论 PD患者睡眠结构改变和EDS较常见,虽然PD患者中Sas不多见,但临床医师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