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30篇
  免费   2489篇
  国内免费   1267篇
耳鼻咽喉   199篇
儿科学   209篇
妇产科学   469篇
基础医学   1801篇
口腔科学   702篇
临床医学   9517篇
内科学   2229篇
皮肤病学   302篇
神经病学   386篇
特种医学   18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9003篇
综合类   20459篇
预防医学   6226篇
眼科学   2002篇
药学   10309篇
  111篇
中国医学   4518篇
肿瘤学   525篇
  2024年   370篇
  2023年   1211篇
  2022年   1198篇
  2021年   1684篇
  2020年   1951篇
  2019年   1834篇
  2018年   826篇
  2017年   1686篇
  2016年   1774篇
  2015年   2205篇
  2014年   4248篇
  2013年   4234篇
  2012年   4902篇
  2011年   4779篇
  2010年   4426篇
  2009年   3872篇
  2008年   4514篇
  2007年   3988篇
  2006年   3345篇
  2005年   3839篇
  2004年   2518篇
  2003年   2349篇
  2002年   1836篇
  2001年   1689篇
  2000年   1329篇
  1999年   919篇
  1998年   755篇
  1997年   601篇
  1996年   488篇
  1995年   405篇
  1994年   299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102.
目的 基于高通量测序及维恩图预测美洲大蠊提取液促进糖尿病肛漏创面愈合的顺、反式lncRNA及Pathway。方法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肛漏患者术后创面12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6例术后创面组(A组)和6例术后创面应用美洲大蠊提取液创面组(B组)中lncRNAs和mRNAs表达,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构建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图,并通过Cis-及Trans-预测与创面愈合相关lncRNA。结果 实验组差异表达的lncRNAs2242个(上调649个,下调1593个),mRNAs有13186个(上调5162个,下调8024个)。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lncRNA-cis主要富集在表皮细胞分化、上皮细胞分化、细胞代谢过程的调节等;差异表达的lncRNA-trans主要富集在细胞代谢过程、蛋白质结合、细胞内部分等。通过KEGG通路分析,筛选出与本研究相关的3条通路:IBD、MAPK signaling pathway、AMPK signaling pathway;lncRNA靶标基因预测中最终筛选出3个lncRNA(ENST00000443364、ENST00000576797、ENST00000620167),进行PCR验证,lncRNAENST00000443364、ENST00000576797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美洲大蠊提取液可能通过lncRNAENST00000443364、ENST00000576797顺式及反式调控靶标基因,影响表皮细胞分化、上皮细胞分化、细胞代谢过程的调节等功能以及影响IBD、MAPK signaling pathway、AMPK signaling pathway促进糖尿病肛漏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3.
给予 2019 年 9 月重庆市涪陵区中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 1 例左下肢静脉曲张致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 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湿润烧伤膏包扎治疗,治疗第 15 天,创面明显缩小,于清创术后行自体微粒皮种植 治疗,术后继续采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 治疗第 61 天,创面基本愈合,患者出院。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并探究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血管病因、临床表现、MRI特征和预后,以期提高BMMI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诊治的14例BM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MMI血管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临床症状表现为四肢瘫痪、舌瘫、感觉异常、头晕、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危重时出现呼吸衰竭.头颅DWI示双侧延髓内侧可呈特征性"心型"、"Y"字型、"V"字型或倒"八"字型高信号影.出院NIHSS评分、卒中进展(尤其呼吸衰竭)为BMMI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BMMI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多样,预后较差;头颅MRI为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对生化汤加味促进剖宫产后子宫复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WanFang)、维普期刊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7月,选择生化汤加味促进剖宫产后子宫复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RCT文献,共计1804例剖宫产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化汤加味联合缩宫素组在产后第1、3、5天子宫底高度[MD = -0.75,95%CI(-1.35, -0.15),P < 0.00001;MD = -1.92,95%CI(-3.13, -0.72),P < 0.00001;MD = -1.92,95%CI(-3.79, -0.06),P < 0.00001]低于单用缩宫素组,联合用药组血性恶露时间[MD = -1.52,95%CI(-2.71,-0.34),P < 0.00001]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MD = -4.47,95%CI(-6.20,-2.75),P < 0.00001]均短于单用缩宫素组。结论 生化汤加味联合缩宫素与单用缩宫素比较,更能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反应少,报道的仅有4例出现轻微腹泻,安全性较高;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更多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6.
贺娇  刘宝刚 《现代肿瘤医学》2021,(14):2559-2562
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肿瘤近年来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迎来肿瘤治疗的新时代。免疫治疗在肿瘤患者的持续应答时间比放化疗的更持久。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也越来越多的被发现。irAEs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肝脏和内分泌系统,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紊乱是最常见的irAEs之一。本文就肺癌免疫治疗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不良事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伴随其显著疗效的是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观察帕博丽珠单抗在晚期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初步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抗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入组一项"帕博丽珠单抗作为二线治疗中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Ⅰb期临床研究(Keynote-151)"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分期、原发部位、既往化疗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及基线外周血细胞计数,以及药物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和疗效相关信息。不良事件根据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CTCAE)4.03版评价,疗效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标准评估。结果:帕博丽珠单抗在晚期黑色素瘤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达88.9%(48/54),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7/54),无死亡病例;肝毒性是导致中断和终止用药的主要原因;分析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所观察各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与疗效相关分析提示白癜风(P=0.001)和甲状腺功能异常(P=0.007)与疗效相关。结论:帕博丽珠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以1~2级为主,耐受性较好;肝毒性对试验药物应用影响最大;白癜风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均可能是疗效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管理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入的14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研究,2016年1~12月未实施任何干预措施,2017年1~12月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均抽调70例手术患者,观察实施前后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与联合用药情况、表浅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实施后头孢菌素类使用率87.14%高于实施前的60%,酶抑制剂类7.14%、氨基糖苷类5.71%使用率均低于实施前的25.71%、14.29%,实施后给药时机正确率92.86%、药物种类选择合理率97.14%、品种选择合理率91.43%、预防抗菌药物疗程合理率91.43%均高于实施前的78.57%、85.71%、85.71%、74.29%,实施后联合用药比例7.14%低于实施前的18.57%,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后两组表浅切口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在采取抗菌药物治疗期间,需要配合良好的管理措施,使得药物使用合理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 了解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相关因素,为防控手术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胃肠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调查的胃肠Ⅲ类切口手术患者63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7例,感染率为16.77%。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切口大小、血糖≥10 mmol/L、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等因素为胃肠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取微创手术、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胃肠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0.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在于辨证论治。"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因多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引起,经治疗1个月以上,愈合进展缓慢或仍未愈合的创面,多种疾病的过程中皆可出现"慢性难愈合创面",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糖尿病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亦包括消化性溃疡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等,中医同属"溃疡"的范畴。虽发病机制复杂,其辨证总属"气虚毒损证"。故文章以"异病同治"为指导,系统论述"慢性难愈合创面"病因证治,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