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6篇
儿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收入NICU的1 057例重症细菌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多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发病日龄(7 d)、羊水污染(Ⅱ、Ⅲ度)、感染类型(医院感染)、住院时间(≥14天)、机械通气、Apagar评分(7分)、胎膜早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0天)、更换抗菌药物(≥3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12个因素是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更换抗菌药物(≥3种)、Apagar评分(7分)、感染类型(医院感染)、机械通气、羊水污染(Ⅱ、Ⅲ度)是NICU中重症肺炎新生儿多种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NICU新生儿重症肺炎多种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3.
摘要 目的 了解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相关因素,为防控手术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胃肠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调查的胃肠Ⅲ类切口手术患者63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7例,感染率为16.77%。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切口大小、血糖≥10 mmol/L、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等因素为胃肠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取微创手术、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胃肠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HT5"H〗摘要 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VAP病原菌及其引发感染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连续5年该医院共诊断出MDROs感染VAP患者728例,其中重叠菌种MDROs感染患者152例,占MDROs感染VAP患者总数的20.88%。从VAP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MDROs886株,其中单菌种MDROs感染患者576例,菌种包括ESBLs肠杆菌科、CRE肠杆菌科、CR-AB、MRSA和MDR/PDR-PA;重叠感染MDROs菌种组合中以ESBLs+CR-AB、ESBLs+ESBLs和ESBLs+MRSA较多见,构成比分别占33.55%、34.87%和9.21%。多因素分析表明,住院时间、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联用抗菌药物种数、更换抗菌药物次数等5个因素为重叠菌种MDROs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重叠菌种MDROs感染VAP比例较高,给感染防控和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应把耐药菌监控置于防控措施首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ICU与非ICU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了解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药敏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对2010年6月-2013年9月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76株,对ICU 27株与非ICU 1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比较分析,采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应用SPSS 19.0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18%、7.39%、10.23%、0,且ICU与非IC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该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ICU耐药率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根据ICU与非ICU分布特点选药。结论 在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要根据当地细菌的耐药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避免抗菌药物使用不当而诱导细菌多药耐药产生,同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MRSA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6.
正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假丝酵母菌属真菌存在于正常人体消化道和口腔黏膜中,通常情况下不致病,在建康人群口腔中,非致病性假丝酵母菌占20%~50%,但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及侵入性诊疗手段的增多,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尤其是新生儿和高龄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不断上升。口腔是假丝酵母菌定植与院内感染最常见部位,也是系统假丝酵母菌感染最常见初发部位,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并发症,如控制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泌尿道感染与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了解临床大肠埃希菌感染的药敏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年1-12月临床泌尿道与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比较分析,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应用SPSS19.0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2012年1-12月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共353株,其中泌尿道与呼吸道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206株,泌尿道52株占25.24%,呼吸道154株占74.76%;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四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及氯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80.00%,且高于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泌尿道感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该类菌感染时,应注意加强监测临床感染菌的药敏变化,有针对性地选用敏感性强的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肺部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一2014年6月从医院临床各科肺部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统计分析用WHONET5.6软件。结果肺部感染检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3株,其中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等检出率较高,分别检出25、24、10株,检出率分别为30.12%、28.92%、12.05%;其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呋辛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00%,仅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9.09%、17.07%。结论肺部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非常严重,仅对氧氟沙星、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可作为首选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与老年患者痰液副流感嗜血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比较儿童与老年患者感染副流感嗜血菌耐药性的差异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临床儿童与老年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的副流感嗜血菌进行比较,用嗜血菌属专用平板(HAE)进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K-B纸片法,应用SPSS19.0对副流感嗜血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与老年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出71株副流感嗜血菌,儿童40株占56.34%、老年患者31株占43.66%;老年患者检出的副流感嗜血菌耐药率明显高于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痰液标本分离的副流感嗜血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儿童,可能与老年患者病情较重、肺功能较差、自身免疫水平低、病程长、反复接受抗菌药物、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多种因素有关,应注意加强监测临床感染菌的药敏变化,有针对性地选用敏感性强的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14年2月至2019年7月346例CR-BSI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6例CR-BSI患者死亡62例,病死率为17.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2.838,P=0.006)、糖尿病史(χ2=5.966,P=0.015)、感染后拨管时间(t=5.026,P=0.000)、是否入住ICU(χ2=6.885,P=0.009)、置管部位(χ2=5.468,P=0.019)、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χ2=4.731,P=0.030)、发生CR-BSI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t=3.556,P=0.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χ2=10.209,P=0.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χ2=22.668,P=0.000)、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χ2=16.758,P=0.0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χ2=7.784,P=0.005)、真菌感染(χ2=6.576,P=0.010)、感染发生前使用抗菌药物(χ2=5.315,P=0.021)、感染发生前联用抗菌药物(χ2=4.260,P=0.039)、感染后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时间(t=2.805,P=0.006)、感染后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菌药物时间(t=2.877,P=0.005)、血清白蛋白浓度(t=-2.976,P=0.003)、血糖(t=2.632,P=0.010)等18个因素是CR-BSI死亡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糖(OR=5.047,95%CI=1.805~14.114,P=0.002)、MRSA感染(OR=18.278,95%CI=3.732~89.527,P=0.000)、MDR-PA感染(OR=42.380,95%CI=9.477~189.528,P=0.000)、CRKP感染(OR=72.834,95%CI=16.061~330.286,P=0.000)、发生CR-BSI后APACHEⅡ评分高(OR=6.615,95%CI=2.625~16.667,P=0.000)、感染后至拨管时间(OR=4.071,95%CI=1.743~9.508,P=0.001)与感染后至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菌药物时间(OR=5.047,95%CI=1.805~14.114,P=0.001)等6个因素是CR-BS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浓度(OR=0.365,95%CI=0.136~0.978,P=0.045)是CR-BSI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高血糖、低蛋白血症、危重症、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增加CR-BSI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早期拨管、早期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使用抗菌药物可减少CR-BSI病死率,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