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脑内注射给予食蟹猴的长期毒性,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24只食蟹猴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3×105个细胞/kg)和高剂量组(2.5×106个细胞/kg),每只动物脑内基底节外囊区域定向注射人BMSC2次,间隔3周。注射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毒性反应,并进行体重、体温、神经功能、心电图、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体液免疫(IgG、IgM)、细胞免疫(CD3、CD4、CD8)、尿液、脑脊液(一般性状、细胞计数、葡萄糖、蛋白质和氯化物含量)及组织病理学等指标测定。结果病理结果显示食蟹猴脑内基底节外囊区域注射人BMSC后,注射部位大脑局部出现组织坏死及炎症反应,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损伤程度和范围呈递增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各组脑组织病变基本修复,残存少量瘢痕组织。其他各项检测指标均未见有生物学意义的显著改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2.5×106/kg的剂量范围内,人BMSC食蟹猴脑内基底节外囊区域注射仅对注射局部大脑组织产生一定的病理损伤,损伤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erumoxide-PLL标记Flk1 CD31-CD34-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的方法及其在食蟹猴脑实质内移植活体示踪的可行性。方法采用Ferumoxide-PLL标记hBMSC,台盼蓝染色、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扫描鉴定标记效率及细胞活力。体外磁共振成像(MRI)分别扫描标记和未标记细胞,计算T2*的弛豫时间和弛豫率(R2*)变化。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将标记的hBMSC移植入食蟹猴右侧基底节区,采用MRI扫描活体示踪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普鲁士蓝和HE染色对脑组织切片进行干细胞存活、分化及病理学研究。结果Ferumoxide-PLL标记hBMSC效率为96%,普鲁士蓝染色、电镜可显示标记hBMSC细胞质内铁颗粒。1×106和5×105两组Ferumoxide-PLL标记细胞的T2*的弛豫时间分别为68.86和79.88ms,而未标记细胞分别为12.71和15.24ms。标记细胞的R2*分别为78.68和65.61/s,分别是未标记细胞(14.52和12.52/s)的5.4和5.2倍。移植后3周MRI扫描T2WI仍可发现hBMSC呈明显的低信号。病理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BMSCs在移植区大量存活,移植区有大量新生血管,但未见hBMSC向神经细胞分化。结论Ferumoxide-PLL可高效标记hBMSC,能显著增加其MRI图像对比度。MRI可活体示踪干细胞。移植入食蟹猴脑内的hBMSC可大量存活并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中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20只C57BL/6小鼠经致死量射线照射后随机等分为2组,实验组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和BALB/c小鼠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对照组仅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以CM-DiI荧光染料示踪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的体内分布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Y染色体的存在以进一步鉴定.以皮肤移植实验观察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小鼠对供体来源组织器官移植物的反应性,以未移植Flk1 CD31-CD34-细胞小鼠为对照.结果: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可进入并较长期(30 d)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细胞移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可检测到供体来源T细胞占受体脾细胞的6.68%;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组小鼠供体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90 d,未处理组为8~9 d.结论:异基因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后可形成稳定嵌和体,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Flk-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损伤性疾病有效的机制。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分别在建立模型后1 h和10 d移植分离培养的小鼠Flk-1 bMSC,作为急性期治疗组和慢性期治疗组。在移植bMSC后的不同时间点(3 d、10 d和6个月)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的EGFP小鼠骨髓来源的Flk-1 bMSC归巢及损伤肾组织中增殖细胞的比例,用Masson染色检测长期损伤后肾纤维化形成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急性期治疗组的肾组织病理损伤及炎症程度明显减轻,后期恢复良好。慢性期治疗组bMSC移植后未见明显的修复作用。PCNA染色结果显示,急性期治疗组第3 d时PCNA阳性细胞数量最多,而对照组在第10 d时PCNA阳性细胞数开始升高,提示bMSC移植后促进内源性修复提前出现。EGF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的bMSC大量分布于肾间质区域,少量分布于肾小管部位。结论:Flk-1 bMSC能有效地治疗损伤性疾病,其主要机制包括减轻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及促进内源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修复。而bMSC直接分化参与的修复并非其移植治疗有效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MSCs)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免疫调节能力的差异。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MSCs和BMSCs的表型。通过MSCs和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MSCs对T细胞增殖、周期、活化、凋亡以及Th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型分析结果显示AMSCs和BMSCs的表型基本一致。AMSCs和BMSCs都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早期活化,并在调节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分化上作用类似。但在MSC对活化后T细胞的凋亡影响方面,BMSCs能够抑制活化T细胞的凋亡,而AMSC没有这种作用。结论 AMSCs和BMSCs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基本类似,其对活化T细胞凋亡影响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来源的Exosome对结肠癌细胞系HCT8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出MSC后,对MSC进行培养并传代,并对MSC的分化能力进行鉴定。在人脂肪来源的MSC中提取Exosome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拍照,并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抗原表达情况。在HCT8培养体系中加入人脂肪来源的MSC分泌的Exosome ,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和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人脂肪来源的MSC分泌的Exosome对HCT8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人脂肪来源的MSC具有多系分化能力,人脂肪来源的Exosome直径为40~100 nm ,表达CD63、HSP70和HSP90,下调HCT8上皮相关标志E-cadherin和ZO-1的表达,上调间质相关标志Fibronectin的表达,促进HCT8的迁移和侵袭。结论人脂肪来源的MSC分泌的Exosome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系HCT8的EMT。  相似文献   
17.
间充质干细胞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体外扩增的能力及其多向分化的潜能已经被广泛认识。同时,间充质干细胞还具备低免疫原性以及免疫调节活性,使其非常适合用于细胞治疗。目前对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还不完全了解。本文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闭塞而导致的急性心肌坏死。AMI后,左心室因大量心肌细胞坏死丢失,被瘢痕替代,引发左室重构和扩大,终致心力衰竭而死亡。尽管现在已进入冠状动脉再通治疗时代,常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能够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范围,然而并不能再生修复坏死心肌,需要干细胞移植治疗方可能逆  相似文献   
19.
食蟹猴脑出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活体示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并植入脑出血食蟹猴脑内,利用MRI技术活体示踪移植的hBMSC。方法将自体股动脉血注入食蟹猴右侧基底节区,制备脑出血模型。收集志愿者骨髓,分离培养hBMSC至第3代。脑出血模型制备后第7天,将5×106个SPIO标记的hBMSC通过立体定向手术移植入血肿对侧基底节区。移植后1d、2周、4周、6周、8周采用MRI检查示踪hBMSC。食蟹猴处死后脑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及普鲁士蓝染色。结果SPIO标记hBMSC的效率大于96%,经SPIO标记的hBMSC移植后T2加权像可发现移植区呈明显的低信号区。苏木精-伊红、普鲁士蓝染色可发现移植细胞及新生血管分布于移植区周围,与MRI信号减低区一致。结论SPIO可有效地标记hBMSC,MRI可以活体示踪食蟹猴脑出血脑内移植的经SPIO标记的hBMSC。部分hBMSC可分化为血管,并促进宿主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射干苷(tectoridin)、桃叶珊瑚苷(aucubin)对脂多糖(LPS)诱导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免疫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周期检测实验,筛选合适的药物作用浓度;筛选LPS作用浓度,建立炎性反应模型;用ELISA、RT-qPCR检测两者对LPS诱导后hAMSCs分泌促炎因子、抑炎因子的影响。结果 50μg/mL射干苷和100μg/mL桃叶珊瑚苷能明显促进hAMSCs增殖(P0.05,P0.01);两者均促进LPS诱导后hAMSCs增殖(P0.001);并且可抑制hAMSCs分泌IL-6、TNF-α、IFN-γ等促炎因子(P0.05,P0.01)。结论射干苷、桃叶珊瑚苷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hAMSCs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