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索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新途径。方法:构建p^EBAF/hGM-CSF基因克隆,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它分别导入分泌甲胎蛋白(AFP)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不分泌APF的细胞株SMMC7721,构建两围基因的细胞克隆HepG2/hGM-CSF,SMMC7721/hGM-CSF,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中hGM-CSF活性。结果:HepG2/hGM-CSF细胞上清hGM-CSF活性平均为46.5ng/ml/10^6/24h,SMMC7721细胞上清中无明显hGM-CSF活性。结:载体p^EBAF介导的hGM-CSF基因能在分泌AFP的肝细胞中获得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TRA20~40mg/d,分2~3次服用;As2O3(0.1%溶液)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点滴,持续4~6h,1次/天,联合治疗初发APL。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肝功能变化适当调整ATRA和As2O3的剂量。观察CR率、获得CR所需的时间、不良反应及近期缓解时间。结果16例初发APL患者早期死亡1例,15例获CR,CR率93.7%,获得CR的平均时间为(25.7±5.2)天。62.5%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出现白细胞升高,调整ATRA后均恢复。50%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经调整剂量及应用保肝药后均坚持应用As2O3至疗程结束。至今15例获CR的患者仍处于CR状态(2~26个月)。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初发AP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且能缩短达CR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经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3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给药组即逐步加量组和改良给药组即起始足量组)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8例应用国产两性霉素B患者中有3例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其余35例患者比较显示改良给药组达显效时间短于传统给药组,2组间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开始即给足够剂量的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达显效时间短于逐渐加药的给药方法,其不良反应及总体疗效与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治疗年龄较大的白血病患者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NAPBSCT治疗6例45~65 岁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粒白血病2例.以FAC为预处理方案,氟拉达宾(Flud)50mg/d(-6d~-2d)(以造血干细胞输注当日为0d,输注前为"-",输注后为" "),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15mg/(kg·d)(-6~-2d),环磷酰胺(CTX)30mg/(kg·d)(-4~-3d).于 30 d进行第1次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每4周1次,共6次.输注的供体淋巴细胞数由5×104 /kg逐渐增加至1.5×108 /kg.结果 1例患者于移植后56天死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于移植后81天死于肺部真菌感染,其余4例患者目前均存活,最长的1例已存活达35个月.6例患者在移植早期均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和血液学部分缓解,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后有3例患者形成供体型完全嵌合体,并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结论 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较大的白血病患者较为安全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亚叶酸钙/氟尿嘧啶、顺铂3种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腺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两种剂量的亚叶酸钙 (CF 2 0mg/m2 ,2 0 0mg/m2 )、两种给药方法的氟尿嘧啶 (5 FU ,持续灌注和每天静滴 2小时 )与顺铂 (DDP 2 0mg/m2 )组成 3种方案分别治疗晚期胃肠道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1月住院治疗的晚期胃肠道腺癌 3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4月~ 1998年 12月住院治疗的 2 9例同种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A组 :CF 2 0 0mg/m2 ,静滴 2小时 ,每天 1次 ,连用 5天 ;5 FU 3g/m2 ,持续静脉灌注 5天 (加入Baxter泵内 ) ,DDP 2 0mg/m2 ,静滴 2小时 ,每天 1次 ,连用 5天。B组 :CF 2 0mg/m2 ,用法同A组 ;5 FU、DDP剂量与方法同A组。C组 :CF 2 0 0mg/m2 ,用法同A、B组 ;5 FU 6 0 0mg/ (m2 ·d) ,用法同CF ;DDP方法同A、B组。以上方案每 3周为 1周期 ,连续 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 (n =2 0 )胃癌 8例、大肠癌 12例 ,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5 0 %(4 / 8)、41.7%(5 / 12 ) ;B组 (n =16 )胃癌7例、大肠癌 9例 ,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42 .9%(3/ 7)、44 .4%(4 / 9) ;C组 (n =2 9)胃癌 14例、大肠癌 15例 ,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35 .7%(5 / 14)、40 %(6 / 15 )。毒副反应 :A、B两组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及肾、膀胱毒性相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成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方法:首先将成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培养在含适当浓度的B27、bFGF及EGF等因子的培养基(诱导液1)中诱导6 d,接着更换诱导培养基,用含适当浓度的β细胞调节素、尼克酰胺等高糖无血清培养基(诱导液2)诱导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诱导前后用RT-PCR法检测细胞nestin、神经元素3(ngn3)、胰岛素启动因子1(IPF-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stin、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抗原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细胞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成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经诱导液1诱导6 d后可分化成nestin 的祖细胞;继续用诱导液2诱导6 d后变圆的细胞逐渐增多,并聚集成团,免疫荧光结果证实经2阶段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分析结果表明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团可以分泌胰岛素.结论:成人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具有胰腺干、祖细胞的固有特征,极有可能作为种子细胞用以糖尿病的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中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20只C57BL/6小鼠经致死量射线照射后随机等分为2组,实验组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和BALB/c小鼠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对照组仅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以CM-DiI荧光染料示踪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的体内分布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Y染色体的存在以进一步鉴定.以皮肤移植实验观察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小鼠对供体来源组织器官移植物的反应性,以未移植Flk1 CD31-CD34-细胞小鼠为对照.结果: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可进入并较长期(30 d)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细胞移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可检测到供体来源T细胞占受体脾细胞的6.68%;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组小鼠供体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90 d,未处理组为8~9 d.结论:异基因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后可形成稳定嵌和体,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CD25high调节(抑制)性T细胞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初诊小细胞肺癌患者,18例CE及CAP方案交替化疗后完全缓解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highT细胞,计算它们占CD4+T细胞的比率.结果初诊小细胞肺癌患者CD4+C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6.69±2.32)%,高于健康对照组(4.13±1.25)%(P<0.01);经化疗后完全缓解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与初诊时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增高,它们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全球病人援助项目治疗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Ⅰ期计划41例,Ⅰ期扩大计划17例,预Ⅱ期及共助计划26例,从确诊到格列卫治疗的中位时间分别为38(7~123)个月、2(0.5~39)个月、2(0.5~49)个月.格列卫初始剂量: 慢性期(CP)为400 mg/d,加速期(AP)和急变期(BC)为400 mg/d或600 mg/d、800 mg/d持续口服.结果 Ⅰ期计划:5例得到救助时已死亡(未用格列卫治疗).12例死亡,格列卫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 7(1~20)个月.现生存24例.Ⅰ期扩大计划患者存活情况:1例急变期,一直未达CHR生存28个月死亡.其余均健康存活,中位生存时间37(30~97)个月.2009年之前获得预Ⅱ期及共助计划现存活22例,中位生存期> 19(9~4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眼睑水肿37.6%,中性粒细胞减少28.4%,血小板减少15.8%,贫血12.8%.结论 ①格列卫对CML-CP具有较好的血液学和遗传学疗效.②格列卫宜尽早、标准剂量治疗.③格列卫也可对AP患者有较高有效率,但疗效不持久,生存期可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剂量依托泊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VP16 1.2 g/m2分3 d静脉滴注,外周血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CSF每天5 μg/kg,分2次,皮下注射,直至采集结束。结果 VP16应用后12 d(10~15 d)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获得单个核细胞(MNC)7.8×108/kg[(5.2~11.3)×108/kg],CD+34细胞7.2×106/kg [(5.3~13.1)×106/kg]。18例患者采集1次,13例采集2次。所有患者移植后均恢复造血,外周血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 d(9~18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 d(10~21 d)。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剂量VP16和G-CSF 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祖细胞有效、安全,可获得满意的动员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